猪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

来源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8119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猪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和耐药性》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猪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10-0005-08
  1诊断方法
  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包含不同诊断程序的联合应用,从观察临床症状和眼观病变开始,随后进行适当的细菌学调查以及对分离的细菌菌株定性。
  1.1临床症状、眼观病变和采样
  由于肠毒性大肠杆菌造成的新生仔猪腹泻最常见于O~4日龄的仔猪,通常呈地方性流行;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可能更易感染,因为它们缺少被动免疫的保护。
  由大肠杆菌造成的断奶仔猪突然腹泻通常见于断奶后2周~3周的仔猪,但是见于断奶后6周~8周的仔猪也并非特例。
  当肠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coli,ETEC)造成新生仔猪腹泻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发病仔猪会出现大量水样或含有凝乳块的腹泻,散发出特征性气味,颜色通常呈白色或黄色。
  由ETEC引发的断奶仔猪大肠杆菌病通以淡黄色、灰色或淡粉色水样腹泻和特征性气味为特征,病情通常持续l周(图1)。
  感染猪通常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和被毛粗乱黏湿。发病猪可能会出现突然死亡,尤其是在疾病暴发伊始。死猪通常脱水,且眼窝深陷;小肠通常扩张、轻度水肿和充血(图2)。新生仔猪或断奶仔猪发生大肠杆菌病后,胃通常膨胀,且分别充满凝乳块或干饲料,基底部充血(图3)。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且通常充血。这些病变虽然不具有特异性病征,但仍提示肠型大肠杆菌病。因此,对患有大肠杆菌病的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进行剖检,可帮助病理学者选择后续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最有效的方法是选择腹泻发病时间不足12 h~24 h的一定数量(3头~5头)的未治疗病猪,处以安乐死并进行精准剖检,从而评价眼观病变(评价小肠、结肠、回肠瓣膜、肠系膜淋巴结)并采样。采集未剖开且两端系扎的小肠(尤其是回肠和空肠)和大肠样本,并送至实验室(新鲜样本用于细菌学检验,10%福尔马林缓冲液固定的样本用于组织学检查),细菌学检验要求分离引发疫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定量(进行或不进行纯化培养)、定性和评估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图4)。新鲜样本应当在4℃下储存,且应在采样后24 h内送达实验室保存。
  近期自发死亡的仔猪也可以用于微生物学分析。由于机体死亡后消化道会迅速自体分解,因此从死亡后4 h~6 h的仔猪上采集的组织样本通常不适合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如果安乐死或近期死亡的猪未表现出肠型大肠杆菌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建议对3头~5头猪采集粪便样本(直接从动物体内采集而不是采集排泄在地板上的粪便)或直肠拭子(图5)。
  对多种检查结果汇总后方能确诊,包括:细菌学定量测定、致病因子鉴定(通常采用PCR方法),以及将病理学检查作为补充分析,从而对观察到的显微病变与检测到的病原进行综合的判读。图5列出了在诊断肠型大肠杆菌病时应当遵循的诊断树状图和诊断标准。
  1.2细菌分离株的细菌学检测和鉴定
  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是以肠道管腔内容物(首选)或直肠拭子样本的细菌学检测为基础的。样本应接种于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或者其他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选择性的培养基,如HE琼脂。這些选择性培养基可以将能够发酵乳糖(如大肠杆菌)的与不能发酵乳糖的革兰氏阴性肠杆菌区分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在培养1 d内达到它们原有的大小,有光滑型或粗糙型或黏液型的区别。血琼脂上菌落的生长特征以及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的乳糖发酵能够给出第一个判别性标志。特别是,不仅在新生仔猪腹泻上而且在断奶仔猪腹泻中,溶血菌落的存在通常被用作ETEC腹泻的快速诊断工具(图6)。总的来说,从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病例中分离的ETEC在血琼脂平板上可能会出现溶血(ETEC F4阳性)或非溶血(ETEC F5、ETEC F6和ETEC F41)菌落。从断奶仔猪腹泻病例中分离的ETEC虽然也可观察到非溶血菌株,但大多数为溶血菌株(ETEC F4或ETEC F18)。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称从鉴定为ETEC的断奶仔猪腹泻病例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菌株有97.6%为溶血菌株。剩余的2.4%非溶血ETEC分离株在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分离到,拥有相同的致病型别:F4、STa和STb,这些分离株全部进行了溶血活性检测。
  检出致病菌株并不说明该病存在于每个病例中,当然,正如上述报道中的那样,致病性大肠杆菌也可能从健康宿主的肠道栖居环境中分离到。
  因此,对诊断结果的评估只有在同时考虑了临床症状和病理学观察结果这两种情况后,再结合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定量分析结果才能给出。因此,分离自小肠(回肠和空肠)的纯培养物或接近纯培养物中高浓度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是肠型大肠杆菌病的标志。由于几乎所有的ETECF4或ETEC F18都是溶血的,出现溶血菌落纯培养物可以作为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ETEC F4)或断奶仔猪大肠杆菌病(ETECF4或ETEC F18)的假定性诊断依据。
  对用抗生素治疗的动物其细菌学检测阴性结果的判读不可靠,因此需要对未治疗猪进行重新检查。
  鉴定分离株编码菌毛和毒素的毒力基因对于确定其在所观察到的临床症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当前,在诊断程序中,许多实验室用基因型分析[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编码毒力因子的基因,从而对该分离株定性。市场上已经提供可识别ETEC编码毒素(STa,STb、LT和EASTl)和菌毛(F4、F5、F6、F18和F41)、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 EPEC)外膜蛋白族或黏附素、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与水肿病有关的大肠杆菌)菌株Stx2e毒素的基因引物,并可用于PCR以进行日常诊断。有趣的是某些F18菌株既能产生肠毒素又可产生Stx2e毒素。这些菌株被归为ETEC而非STEC,因为它们在临床上引发的断奶仔猪腹泻远多于水肿病。   应用终点PCR直接鉴定病猪样本中毒力因子,而不是对各个分离株进行半定量细菌学检测和分型,可能会使判读变得困难且不可靠。这种诊断方法并不能对病原进行定量,可以给出属于出现在样本中的各种大肠杆菌菌株的所有可检测毒力因子的混合结果,结果无法将这些因子组合起来。此外,不能排除检测到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的相似毒力因子基因。例如,对分离自墨西哥儿童腹泻病例的细菌菌株进行的研究表明,一株被鉴定为M.morganii菌株的ST毒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一个ST毒素基因100%相同。研究人员先前报道的可编码LT毒素的基因属于从腹泻游客粪便样本中分离的M.morganii菌株。
  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可以单独进行或与细菌学检测一起进行的切实可行的诊断方法。Stahl和其同事报道,当与培养来自腹泻猪粪便样本中的大肠杆菌F4和E18方法相比较时,此qPCR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性。细菌培养法未能检测到致病性大肠杆菌,而采用此方法后34%的样本呈F4-qPCR和/或F18-qPCR陽性。当检测到的大肠杆菌F4和/或大肠杆菌F18含量高于l07 CFU/g时,表明培养了大量的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虽然用qPCR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定量检测是一种诊断肠型大肠杆菌病的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但是半定量细菌学检测方法对于引发大肠杆菌病的大肠杆菌菌株的分离和抗菌药敏感性实验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F4阳性大肠杆菌的暴发在任何时候往往只有一种菌株参与,哪怕我们在同一次暴发中观察到了混合感染且分离到了不同的致病型别菌株。在这些病例中,一种致病型别菌株很可能在任何暴发中占据着主导作用。因此,最合适的做法是,在定量细菌学检测之后且与检测成本相称的情况下,对从发病猪群中不同猪上分离到的更多分离株进行分型,从而确定某一次暴发的肠型大肠杆菌病病例是否涉及一种以上的致病型别。例如,明智的做法是检测来自5头典型腹泻猪的样本并对根据培养和生化特性选择的3个分离株进行定型。虽然,这种方法不会给出确切的结果,但是其的确会提高所获结果的可信度。
  在断奶仔猪腹泻暴发期间,研究人员按照上述报道的采样方法对欧洲160个猪群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在该次暴发中观察到了13%的患病猪有混合感染(ETECF4和ETEC F18)(数据未发表)(图7)。
  致病性大肠杆菌也可以通过O抗原(细胞壁LPS)的血清分型进行鉴定,因为少数特异性0血清群能够引发该病(表1)。
  H抗原(鞭毛蛋白抗原)和0抗原的所有血清分型,以及除此之外K抗原(荚膜多糖)的鉴定,是所有血清型标准的鉴定方法,但是通常在少数参考实验室中进行。
  一个血清群中不同的菌落可能已经进化,产生了不同致病基因,造成与特定地区或国家有关的克隆变异。例如,与全球范围内菌毛F18 ab相关的ETEC 0139血清群,通常会在澳大利亚引发断奶仔猪腹泻,在欧洲引发猪的OD,而与世界范围内猪中的断奶仔猪腹泻相关的优势血清群是0149(表2)。
  2 组织病理学
  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应该包括回肠、空肠和大肠)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可以用作大肠杆菌病确诊的一种补充性调查法。在发生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的仔猪体内,我们可以观察到F4阳性肠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coli,ETEC)附着于空肠和回肠的大部分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膜上,而其他ETEC主要附着于空肠远端或回肠。其他变化包括血管充血、出血和炎性细胞(肠道固有层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增多。ETEC型断奶仔猪腹泻(Postweaning Diarrhoea,PWD)的显微病变以在回肠和很少一直在空肠段顶层绒毛上皮细胞的斑点(patch)上观察到的细菌层为特征。在肠道固有层浅表部位可观察到绒毛轻度萎缩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荧光法可以用作确诊观察到的显微病变的病原学方法。
  表3列出了用于鉴定分离自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大肠杆菌病病例的大肠杆菌菌株的标准和方法。
  3 鉴别诊断(表4)
  猪暴发的肠道病通常是由多因子引起的。注重诊断和随后的控制措施而不考虑所有可能的鉴别诊断或涉及的多种因素可能会误导执业兽医师的判断。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评价要求采用相似的标准诊断程序。如果剖检时观察到的病变非常具有指向性,那么诊断路径很容易执行,这适用于肠型大肠杆菌病。根据记录到的病理损伤,细菌学检测通常可以对得到的初步结论轻易确诊。仔猪断奶前的腹泻比断奶后的腹泻更易直接地鉴定、治疗和预防。尤其是ETEC造成的新生仔猪腹泻必须与引发腹泻的其他病原相区别,如艰难梭菌、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肠内冠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Virus,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和轮状病毒(A群、B群和C群)。对于年龄大于7日龄的仔猪,它们的鉴别诊断还应该考虑由猪等孢子球虫造成的球虫病。
  ETEC造成的断奶仔猪腹泻应与已经在仔猪中确诊过的其他腹泻的病因相区别,如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肠内冠状病毒(TGEV、PEDV)、轮状病毒(A群、B群和C群)、沙门氏菌、引发增生性肠病的胞内劳森菌和短螺旋体属(表5)。
其他文献
《小学教学设计》2010年第9期刊登了山东单县王元安老师的文章《对“文本解读个性化”的思考》。文中,王元安引用了《丰碑》一课的一则教学案例,转录如下:  师:你们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他是个关心集体的英雄。  生:军需处长是一个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好战士。  生:我认为他不是一个称职的军需处长。因为他也是部队的一员,他解
面对全球化进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教师在面临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课程标准中蕴涵的思想,还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学中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倡导科学探究,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改变教学行为。
在从事高三化学复习的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总感到化学概念多,物质杂,记不住,易遗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用以下的几种方法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一、“理解”记忆    历年的高考对化学的基础考察面都相当广,对于这些基础知识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做到记得牢,用得着,写得准。比如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钠应先和水反应,再考虑其他的反应。    二、“实例
【摘要】:中国传统的习作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习作要求,学生按部就班,按照老师灌输的写作方法写作。有的时候无话可说也要逼迫自己绞尽脑汁创作。这样的习作教学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现象,孩子们害怕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也往往“千篇一律”。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我们的习作教学进入了一个误区,作者为了写作而去写作,写作的目的变成了应试。我想,真正创作的目的应该是将作者的内心世界用文字形式表达给他人看,这个他人就是“
一、教学内容分析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变异的重点知识。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意义,它既是前面四章合乎逻辑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生物进化和多样性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学生对基因已有了基本的认识,对生物的变异并不陌生,但还没有深入到分子水平学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学习遗传物质
物理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行探究”,但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那么应怎样在科学探究课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主动地有针对性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设法激趣,诱发探究的动机    1、组织宽松和谐的课堂探究氛围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真爱和微笑,给学生激励,要让自己的激情洋溢着每个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老师的关爱和尊重,这样才能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
摘 要:蛋品行业目前正面对公平分配的挑战。随着欧盟禽蛋产量超过消费量,禽蛋价格受到挤压,生产商正寻求更多方法来提高其商业效率。  关键词:禽蛋;效率;肠道健康  产蛋量和蛋壳质量一直是蛋禽生产中重要的衡量指标,许多人希望延长蛋禽的产蛋周期,并经常讨论要将每羽蛋禽的产蛋量提高到500枚,因此蛋禽的肠道健康在生产中越来越重要。就能量消耗和应激而言,蛋鸡产蛋是一个繁重的过程。蛋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
我在翻阅《泉州晚报》(2006年11月12日)时,一个醒目的题目映入我眼帘:《14岁小女孩“玩”进大学》,故事报道的是一个小姑娘没去学校上过一天学,只是一个人自由自在地在家玩。由父母客串一下老师,在这种完全与脱离学校的非正规的教学方法下,学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全部的课程,并在今年高考中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这则新闻并非是反对学校教育。但薄弱的家庭教育取得如此成功,“玩中学”的教学方法起了很大的作
摘要:自发现了可以研究动物肠道微生物的技术以来,家禽消化道的微生物菌群就一直是人们研究的对象。对于肠道微生物茵群的营养和生理需求,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很有限,仅限于了解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轻易培养的那些菌种。在分子技术得到运用之前,这些结果掩盖了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真實组成及其行为,所涉及的分子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倍增,想象力丰富.会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始终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尝试和实践。    一、上好起始课.激发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