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量CT灌注成像对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价值

来源 :实用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chow_d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灌注成像对急性肺栓塞(APE)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依据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危险分层标准将102例临床确诊并行双能量CT灌注成像的APE患者分为低危组(48例)、中危组(30例)和高危组(24例).通过肺动脉图像及灌注图像分别获得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与肺灌注缺损指数(PPDI).采用Spearman分析PAOI、PPDI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3组间PAOI、PPDI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法.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AOI、PPDI对中高危APE的预测效能.结果 PPDI与危险分层呈高度正相关(r=0.846,P<0.001),PAOI与危险分层呈中度正相关(r=0.786,P<0.001).3组间PAOI、PPDI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DI评估中高危APE的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5.0%、79.6%、95.8%,曲线下面积(AUC)0.948.PAOI评估中高危APE的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37.5%、81.5%、85.4%,AUC 0.896.结论 PAOI、PPDI与APE危险分层呈正相关,能较准确地评价中高危APE,对预测APE危险分层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辅助化疗(NAC)前后,癌灶液实性区表观扩散系数(ADC)与Ki-67表达水平动态改变的相关性,探讨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含液性区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NAC前后数据:液性区ADC值(ADC液性区)、实性区ADC值(ADC实性区)、液实性区ADC值(ADC比值)及NAC前、手术后Ki-67表达水平,采用配对t检验对NAC前后各ADC值、Ki-67指数进行差异性分析.依据NAC前后Ki-67指数变化趋势进行分组,即Ki-67降低组及未降低组,以Spearman相关
目的 探讨在良恶性乳腺肿瘤中钼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影像组学分析的临床诊断价值与预测模型研究.方法 选取首次确诊为乳腺肿瘤的184例患者,均行钼靶、SPE/CT及DCE-MRI检查,并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92例)和验证组(92例),其中恶性肿瘤106例(57.6%),2组患者在年龄占比、肥胖占比及肿瘤恶性程度占比上无明显差异性.由3位放射科医生对影像数据进行提取及量化,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ASSO)对所有影像学特征进行
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孕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分析MRI征象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PPP孕妇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根据产后出血情况分成产后出血组(41例)与非产后出血组(27例),分析PPP孕妇MRI征象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结果 PPP孕妇MRI征象中,子宫肌层信号局部中断消失、胎盘下段膨隆伴子宫轮廓变形、胎盘基底血流信号增多、T2 WI低信号带及胎盘凹陷均与产后出血显著相关(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显示子宫下段胎盘厚度是PPP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受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中应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定量评估肛瘘炎症活动性的可行性.方法 检索数据库中关于MR-DWI定量参数ADC值诊断肛瘘炎症活动性与非炎症活动性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6月.由2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汇总.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中、英文各3篇.肛瘘非炎症活动性组的ADC值明显高于炎症活动性组,合并均数差(MD)为0.34×10-3 mm2/s[95%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SM)强化特征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临床怀疑乳腺异常病变的69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CESM检查.由3位有经验的乳腺影像诊断医师对所有图像进行分析,分析乳腺病变的强化类型及强化程度,肿块强化观察病变形态、密度及边缘,非肿块强化观察病变分布类型.对照病理结果分析强化特征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相关性.计算CESM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69例患者中,共检出75个病变,其中良性病变41个,恶性病变34个.恶性组肿
目的 探讨CT食管造影对食管术后并发食管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高度怀疑食管术后并发食管瘘的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检查和CT碘水造影.利用χ2检验比较常规CT检查和CT碘水造影对食管术后并发食管瘘的诊断价值差异.结果 食管常规CT检出食管瘘7例,CT食管造影检出食管瘘14例,CT食管造影对食管术后并发食管瘘的检出率高于常规CT(χ2=3.29,P<0.05).常规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术区周围积气/或气泡征、积液及纵隔或颈胸部皮下气肿等食管瘘间接征象;CT食管造影结合后处理技
目的 分析根治性胃癌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及术前能谱CT在预测模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48例行根治性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能谱CT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Borrmann分型,病变厚度,临床分期(cT,cN)和动脉期(AP)、静脉期(VP)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以及40~65 keV能谱曲线斜率等影像特征和患者的性别,年龄,胃癌部位以及术后病理分期(pTNM)等临床特征,经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筛选出与预后相关的单因素特征(α<0.10),之后纳入多因素回归Cox模型进行分析.结
目的 分析低剂量CT(LDCT)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定性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研究对象为接受LDCT检查,且有明确病理结果的SPN患者,回顾性分析其LDCT影像学资料,按病理诊断结果分组,比较恶性SPN、良性SPN的灌注参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DCT扫描所得灌注参数对SPN的定性诊断价值;同时记录LDCT影像学特征,比较良恶性SPN间影像学特征差异,建立SPN定性诊断模型,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SPN患者的总灌注量(TPF)、支气管动脉灌注值(BF)均
目的 探讨木村病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木村病的CT和MRI表现,包括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边界、密度或信号强度、强化方式.结果 18例木村病患者,单发9例,多发9例,发生于头颈部14例(其中同时累及头颈部和上臂2例),前臂2例,大腿2例.16例边界不清,2例边界清楚.所有病灶密度或信号基本均匀,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T1 WI平扫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呈稍高信号,均未见囊变、坏死、钙化,增强呈中度或明显强化.12例伴局部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未见囊变、坏死及融合.结
1病例报告rn患者,24岁,因性交后下腹痛8小时于2020年6月8日入院.末次月经2020年5月18日,平素月经规律,周期29 ~ 30天,经期3~5天,1个周期可用10~15片卫生巾不等.患者既往间断性鼻出血6年,6年前因鼻出血输血小板4U治疗量,3年前因鼻出血导致重度贫血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予填塞治疗,完善相关检查,血红蛋白(Hb)52 g/L,血小板计数(PLT)209×109/L,血栓弹力图试验:最大血凝块强度13.60 mm,血凝块形成速率25.70度,血凝块形成时间2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