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脑影像学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精神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huawu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的成人强迫症患者在童年或青少年期已出现强迫症的早期症状,及早干预可有效降低成人强迫症的患病率。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有效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心理疗法之一,但目前其治疗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脑影像学发展迅速,为探究CBT治疗的脑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神经影像学方法。因此,本文拟从脑功能和脑结构等方面对CBT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脑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CBT的临床应用提供更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

其他文献
我国目前已基本控制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并处于常态化防控形势下。此时对2020年疫情期间游戏障碍风险的相关问题进行回顾和思考,可为精神卫生工作者防控游戏障碍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在澄清疫情期间游戏厂商的不当宣传和媒体的不实报道,回顾人们游戏使用行为大幅上升和游戏市场快速扩张的趋势之后,指出了人们因过度的游戏行为模式而可能增加的健康风险;同时也指出并分析了疫情期间女性游戏使用人群扩大的新趋势,以及游戏
非典型特征是抑郁症常见的临床伴随特征之一,这类患者具有起病早、病程长、共病率高、预后差、转相风险大、自杀风险高等特点。然而,目前临床实践中对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缺乏认识,针对其临床评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尚未形成基于循证证据的指南或共识。鉴于此,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抑郁障碍研究协作组专家们立足临床实践需求,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参考国内外指南,提出针对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的临床评估与诊治建议,以期为精
目的探讨失独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患者脑灰质体积和功能连接改变及其与PTSD症状的关系。方法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共纳入19例伴慢性PTSD失独者(伴PTSD组)、28例不伴PTSD失独者(不伴PTSD组)及27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3组年龄、性别比例及受教育年限匹配。所有受试者均接受3.0T 磁共振成像扫描,应用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未服药抑郁症患者(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大脑灰质结构改变以及抑郁症早期诊断的影像学指标。方法对38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6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3D T1加权结构像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基于形变的形态学测量(deformation-based morphometry, DBM)方法及基于感兴趣区方法比较2组灰质形变参数及灰质体积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 MA)成瘾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的拓扑特征。方法2014年2月至2019年10月,基于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利用概率纤维追踪技术构建MA成瘾男性患者(MA组,n=46)及男性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46)的脑白质结构网络。应用基于网络的统计方法评估2组脑白质连接的差异,再用一般线性模型对2组的网络参数进行比较,并分析有显著组间差异的网络参数与临床变量之
目的探索急性脱瘾治疗后酒依赖患者脑区皮质厚度的异常特征及与酒依赖临床特征的关联。方法以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的住院男性酒依赖患者(患者组,n=33)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对照(对照组,n=35)为研究对象,收集大脑皮质功能磁共振的影像学数据和患者一般人口学及临床资料;使用FreeSurfer软件处理影像学数据并计算双侧74个脑区的皮质厚度,采用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2组间各脑区皮质厚度
目的分析深圳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不服药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深圳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案资料和随访资料,描述分析不服药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现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3 163例社区严重精神障碍不服药患者中9.1%(288/3 163)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多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起病(OR=1.589, 95%CI
目的调查大学新生中网络成瘾、睡眠质量及日周期类型的检出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通过网络调查于2019年9—12月对四川大学2019年9 157名新入学本科生进行心身健康问卷调查,采用杨氏网络成瘾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清晨型-夜晚型问卷,分别调查网络成瘾、睡眠质量以及日周期类型的检出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人口学分类(性别、年龄)、睡眠质量及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间的相互影响后
目的调查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方法于2015年在山东省49个县(市、区)开展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18岁人群28 000人,利用修订的一般健康问卷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危和低危人群,采用DSM-Ⅳ、SCID-Ⅰ/P或MMSE对高危人群进行疾病诊断,随机抽取10%的低危人群进行有无精神障碍的诊断。计算患病率并根据研究设
抑郁症是一种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的心境障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无创的非侵入性抗抑郁治疗手段,其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充分证实,但由于无法精确进行治疗靶点定位和疗效预测等问题,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磁共振成像应用于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靶点定位和疗效预测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中旨在整理相关研究,总结该技术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