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人如何塑造了我们的审美观

来源 :译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o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伦敦举办的一场名为“美丽之外”(Beyond Beauty)的展览会上,展出了从英国各地博物馆汇集而来的350件平时常被人忽视的藏品,其中就有很多我们今天所谓的美容产品。
  有小巧精致的梳子。有铜合金做的镜子,镀了银,下接石制手柄,十分罕见。有雕刻成动物形状的粉砂岩调色板,研磨诸如绿孔雀石和硫化锑粉(眼影粉)一类的矿物质,用来做眼妆。
  还有用方解石制成的各种尺寸的浅色罐子和器皿,用来盛放润滑油和香水之类的化妆品。少许人类残存的头发则显示,接发和戴假发在古埃及非常流行。
  当然,古埃及的各种珠宝饰物也多得让人目不暇接,展览会上一串别具特色的珠子就很夺人眼球。它装饰有罂粟头状的玛瑙吊坠,是在一个用席子包裹的小孩的墓穴里发现的。
  总之,古埃及的男男女女显然都不遗余力地在外貌上竭尽修饰之能事。
  而且,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人们都追求同样的审美标准:通过端正的五官、醒目的眼睛——因戏剧化的黑色烟熏眼妆而得到进一步强化,来展现优雅安详的脸庞。这样的妆容通常画在木乃伊盒的木乃伊面具和木棺上。
这些化妆品罐里盛放着眼影粉,古埃及人将其当作眼线膏,敷上它们也许是为了减轻阳光对眼睛的刺激

  然而,对当代考古学家来说,古埃及美容产品的无处不在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难题。
  一方面,古埃及人对外貌美的痴迷,可能就像今天的人们一样。事实上,我们当下的审美观甚至就是他们塑造的,我们难逃他们早已设定的框架。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可能会走上一条歧路,即把我们自以为是的审美标准投射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异质文化上。古埃及美容制品的意义有可能超越那种仅仅是看起来就让人心旌摇荡的轻佻欲望吗?
  理智的性感
  现在,很多考古学家认为,今日流行的烟熏眼妆的灵感,可能来源于古埃及人普遍使用的眼影粉。近来的科学研究表明,那些作为底妆的有毒含铅矿物质与眼中的湿气混合后,会产生某种抗菌性能。
  此外,在眼睛周围大量涂敷眼影粉可以有效降低阳光的刺激。换言之,这正是古埃及人不分男女皆热衷于化眼妆的简单而实际的原因。
  对古埃及的其他“美容产品”来说也是这样。假发有助于避免虱子滋生。珠宝饰物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同时具有宗教意义。
  展览会上,一个用耐火泥烧制的艳舞女郎引人注目。它出土于上埃及的阿比多斯古城,身上饰有表示文身的刻痕。当然,在古埃及,文身可能具有装饰目的。
  但是它们也可能具有保护功能。有证据表明,在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前1085年间埃及第18~20代王朝),舞女和妓女习惯于把能消灾解难的喜神贝斯的侏儒形象刺在大腿上,以期预防性病。
  “我越是试图理解埃及人自以为是的所谓‘美丽’(beautiful),”埃及古物学家乔伊斯·泰德斯利说,“我越是感到困惑,因为一切似乎都具有双重目的。就古埃及来说,我不知道用‘美’(beauty)这个词是否准确。”
  讓事情变得更为复杂的是,古埃及的精英分子还时有打破常规的标新立异之举,为自己带来一种唯我独尊的“美丽”风尚。
这面出土的铜合金镜子,据考证产自公元前2000年,有一个看似古代卷轴的石制手柄

  我们可以仔细端详一下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前1786年,包括第11和第12代王朝)法老森乌塞特三世的官方肖像画。尽管他裸露的躯体优美健壮,极富青春活力——是理想化的法老形象,符合早期王室的肖像标准——但他的面容饱经忧患,爬满皱纹。此外,对今天的参观者来说,他的两耳似乎大得有点滑稽,你可能会以为它与男性的阳刚之美相去甚远。
  然而,在古埃及,这种形象却并不可笑。“在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81年,埃及第3~6代王朝),国王可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王(god-kings),”曼彻斯特大学的高级讲师泰德斯利解释说,“但是到中王国时期,国王,比如森乌塞特三世,已经认识到万物的无常,人性的脆弱,所以他们看上去略显焦虑之色。”
  “一双大耳朵是要告诉我们,这位国王善于听取民生疾苦,”她补充说,“望文生义地解读他的肖像,天真地以为他生来就是这个样子,无疑会闹出大笑话。”
  尼罗河王后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把古埃及与魅力和美联系在一起呢?“我们仍然觉得古埃及文明魅力四射。”泰德斯利承认,她相信这归因于两位著名埃及王后——克娄巴特拉和奈费尔提蒂——死后的传奇故事。
  自从古罗马征服古埃及之后,克娄巴特拉就以绝世之姿闻名遐迩。1912年,著名的奈费尔提蒂半身像——现收藏于柏林的埃及博物馆——被发现,让法老阿肯那顿这位鲜为人知的妻子成为古文明世界的美女图腾。
  然而,泰德斯利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位埃及艳后现在成了公认的性感符号。这位出版过克娄巴特拉传记,眼下又准备开写奈费尔提蒂的学者对此深感无奈。
  举一个例子,泰德斯利解释说:“克娄巴特拉给我们的印象是,古埃及女人个个美艳绝伦,但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她到底长什么样。”
精致的大理石石棺上绘有彩色人像,脸部的浓重眼线非常醒目,但是古埃及人的化妆除了审美还有实用功能

  泰德斯利说,从铸有她头像的硬币来看,“克娄巴特拉大鼻子、尖下巴、一脸皱纹——根本不是人们心目中的美人形象。你可能反驳说她这是有意为之,因为她想让自己看起来威严不凡,没有什么女人味。但即使是普鲁塔克(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历史学家、传记作家),他从没有见过她,也说她的美在于她活泼可爱,嗓音甜美,而不是因为外貌。然而我们已经在脑海中打下烙印:她美艳无双,就是伊丽莎白·泰勒在银幕上的样子。我认为,我们之所以有这种错觉,是因为我们对克娄巴特拉一厢情愿的虚构”。
  至于奈费尔提蒂,泰德斯利指出,她的半身像并非典型的古埃及艺术,“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塑像,它全身由灰泥制成,色彩鲜艳生动——我们见到的许多艺术品千篇一律,像它那样富有个性的实属罕见”。
1912年,当这座奈费尔提蒂半身像被发现后,这位埃及王后即刻成了古文明世界的性感符号

  此外,1923年,这座半身像在柏林被揭开神秘面纱,由此开启了其在民众中的深远影响。加之上一年法老图坦卡门墓穴的发现,“埃及狂热症”迅速弥漫开来,奈費尔提蒂棱角分明、线条优美的体形与当时的时尚品味不谋而合。“她现代感十足,极具装饰派艺术风格,”泰德斯利说,“所以似乎人人都喜欢她,很难找到认为奈费尔提蒂不美的人。”
  在20世纪20年代,奈费尔提蒂半身像还得益于大众媒体的力量,让她成为一个明星。“100年前,如果没有报纸和电影,那是不可能发生的,”泰德斯利说,“她会被送进博物馆,也就没有人在她身上大做文章了。”
  她停顿了片刻后说:“奈费尔提蒂半身像是作为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在柏林公开展出的,我不知道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实际上是否受到了这种光环的影响。毕竟,美,如我们所知,存在于旁观者的眼中。”
古埃及人美艳妖冶的形象主要来自人们对克娄巴特拉的臆想,她成功色诱了恺撒大帝——伊丽莎白·泰勒在电影《埃及艳后》中的出色演绎更是巩固了这种形象
其他文献
72名少年在国学老师的主持下为父母打饭,喂父母吃饭,亲身体会了父母的养育之苦。  “人之初、性本善”,从小种下善心和孝心的种子。  素材微评:学习圣贤教育的经典,让很多孩子認识到自己曾对父母的不孝。这种行为教育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哥哥的马鞭是戏台上用的,它代表着“一匹马”。我特别喜欢它。可哥哥却不许我拿,“弄坏喽哇!”我不服气,这个马鞭我是有功劳的,马鞭上用的旧毛线,还是我到处在犄角旮旯找着的破袜子拆的呢。  我们几个孩子聚在田野上。扎马鞭主要是哥哥扎,别人都是助手。锁子耐心地择那疙瘩破袜子拆成的线;成儿把线按颜色分开;哥哥再把线扎到小木杆上去。我没事,就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  扎了四五个穗子之后,哥哥很神秘地在口袋里摸
我对老妈说:“我想减肥,你帮我买一辆自行车吧!这样我有空就去骑车锻炼身体。”  老妈爽快地答应:“好,要不我帮你买一辆三轮车吧!这样你在锻炼的时候还可以顺便去收点破烂补贴家用。”
一  《动物特工局》开篇的画风颇有悬疑和科幻色彩——  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三个神秘“人”潜入海上仓库。他们轻松进入密室,似乎要盗取什么重要信息。就在这时,猫特工发现了有人入侵。一边是紧急偷盗,一边是迅速阻拦,一场精彩大战就此展开……  仅仅4分钟的预告片,效果惊艳。大到惊涛骇浪,小到动物皮毛,统统逼真细腻。各个场景也颇具想象力——海洋仓库、猛犸岛等各个幻想世界,也勾勒出宏大壮观的景象。酷炫的视觉
经常有朋友说,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恋爱也许需要一些缘分,而旅行的话,只要你有勇气,随时可以开始。  九月,如梦,如歌。所有告别的悲伤会在九月里淡去,所有相聚的故事也会在九月重新开始架构。不妨让我们跟随内心的呼唤,相约九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古希腊  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孕育了民主、哲学、戏剧等光辉灿烂的文化,数百年来,希腊这片纯洁
我长到十一二岁,才在新疆一望无垠的麦田里见到镰刀。那是一种又圆又大的收割农具,完全和课本上描述的半月牙状不同,倒是有点武侠电视剧里圆月弯刀的味道。农人们汗流浃背,顶着太阳,弯着腰,镰刀过处,所有的麦草都能被收割得一干二净,很是利落。   那时候我不解,问父亲:“家乡的镰刀也是这个样子吗?”父亲摇摇头说:“我也是到了这里才见到这种镰刀,和老家的一点都不像。”   后来在南方的丘陵里,云腾雾绕,整
有一年,草场上举办赛马比赛。经过初赛和复赛后,只有黑马和白马进了决赛争夺冠军。  随着一声发令枪响,黑马和白马便像箭一样冲了出去。它们就像是一匹马和一个影子,不仅跃出去的步子是一样的,节奏也是一样的,甚至连姿势都是一模一样的。一大半的路程跑完了,它们还是没有分出先后。  这时,一只蚊子飞到了黑马的鼻子上,并且开始吸血。黑马一痛,就甩了甩腦袋,又伸出舌头来舔了舔,把那只蚊子赶走了。  结果出来后,通
我既不是城市的孩子,也不是村庄的孩子——对于城市来说,我只是一个来自村庄的客人,就像对于村庄来说,我只是一个来自城市的客人一样。  城市和村庄都或长或短地容留了我,同时,城市和村庄又都或严厉或委婉地拒绝了我。  我没有家乡。  如果非要给我安一个家乡不可的话,那我的家乡就在不断迁徙的路上,就在鸟一样四处寻食的大人的背上……  “胡大成,你不会想开着三轮回家吧!”妈妈瞪大了眼睛。  爸爸说:“正是。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
你能找到这些藏起来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