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语写作”与“无本回译”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兼与周永涛博士商榷

来源 :中国翻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iit562552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翻译》2018年第5期在“学术争鸣”栏目里,刊登了周永涛博士的“文化回译视域下'异语写作'一词之考辨”的文章.因为涉及的相关问题较多,有必要对该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过程进行简要的回顾,以便系统而准确地阐发和掌握这一新生的理论.现拟对“异语写作”与“无本回译”等概念的提出过程与新近发展进行梳理,并据此对“考辨”一文提出的质疑进行回应与澄清.
其他文献
手工训练运动是西方职业教育史研究者较为关注的经典议题.既往研究较为关注手工训练运动与职业教育运动在时间向度上的先后衔接,进而,手工训练运动常常被理解为职业教育先驱
交替传译的信息处理对象是语篇,语篇结构是交传信息处理的关键.语篇结构不仅通过联结各信息点赋予语篇整体意义,同时还将语篇信息主次区分.交传的特点决定译员对信息的处理并
文学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经之路,最能体现中国文学和文化特点的中国诗歌的外译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的持续选择又具有决定性作用。在西班牙定居近三十年、被誉为“中诗西译领军人物”的陈国坚为中国诗歌在西班牙语国家的译介和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以陈国坚的中诗西译历程为研究对象,以“翻译什么”、“怎么翻译”和“如何传播”这三个中国文学外译的核心问题为线索,解析陈国坚在翻译过程中在翻译文本、翻译策略和传播策略等方面做出的持续选择,并探究这些选择对我国文学和文化西译事业带来
当代西方翻译技术的实践与研究状况如何?翻译技术的发展对翻译职业与翻译研究产生了何等影响?在当今信息时代,翻译技术迎合了云计算、大数据、深网络的发展趋势。本访谈呈现领域专家之见解,反映翻译技术工具的最新进展、研究视角、产业影响及其包罗万象的多学科发展态势,让读者看到翻译技术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
三项国外元分析研究对1967-2014年欧美学者公开发表的近7 000项研究进行了再分析,仔细审查了大学影响学生发展的证据.综合这些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发展结果包括学习与认知变化
跨学科概念在科学教育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跨学科概念在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萌芽,到目前为止经历了课程理念探索、课程内容嵌入和课程全面整合三个阶段.其构成要素可以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内容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如何应用口译在线训练平台支持学生口译自我评价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基于能力发展理论,并嵌入认知工具的口译在线
分布式领导是21世纪初兴起的领导力理论,它将研究的视角由领导者转向领导力活动,并且强调领导力在组织中的流动和分布.自2000年起,分布式领导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学校系统中被大
近十年来,美国基础教育领域在诸多知名基金会的资助和重要教育研究机构的专业指导下,兴起了一场名为深度学习的改革运动.这场深度学习运动体现的基本共识为:深度学习以反思传
学校治理对教育治理体系的臻善和学校发展的完满具有关键意义.依据新公共治理理论,国外的学校治理模式可以被划分为网络化治理模式、分布化治理模式、准市场化治理模式和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