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不言谢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xj1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是猛然间发现,在我的故乡,那个闭塞而贫困的小山村里,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谢谢”两个字。
  在儿时的记忆中,邻里之间相互借东西是很常见的,借劳动工具借针头线脑借柴米油盐。每次借的时候,借者自然大方,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没有借的忐忑和不安。
  “他大叔,你家的犁子在不在?我想把东头的地犁耙犁耙。”
  “他大婶,我家的黑线用完了,你有没有?”
  “今天来客,油瓶空了,先给我倒点儿。”
  被借者绝没有丝毫的优越感,忙把东西找出来,送到人面前,还要说上几句体贴的话。
  “你真勤快,闲不住,隔天我也得把地犁犁,别耽误了安种。”
  “线够不够,不够,我再给你拿。”
  “我也搞过这样的事,那次晌午头来客,盐没了,我还是到张老婆那儿拿的。”
  别看东西小或者少,必定要还的。还犁的会高声问:“他大叔,犁用完了,放这儿好吗?幸亏犁得及时,不然赶不上墒情了。”犁的主人会让还犁的坐一会儿,忙着去拿烟,好像借东西的是自己。
  还线的主妇会在唠完一会儿嗑后,在要回的时候,把东西掏出来随处一放。主人会责怪:“你看你,这点儿东西还拿过来,真外气!”主妇会说:“有了,没有我也不会还你。”
  借油的会打发孩子还东西:“俺妈说,这是俺家刚榨的油,让大婶你尝尝。”大婶会撵着孩子给他点儿黄瓜之类的东西吃。
  在经常发生的借和还中,乡人虽然不说谢谢,但都通过默契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激表达了出来。在乡人眼里,“谢谢”这两个字,有点儿别口、自白、浅显、夸张,与土地的自然和质朴不相称,如果说出来,就疏远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人也变得更生分了。
  记得我读初二的时候,村西头的潘家十多岁的孩子突然昏死了过去,当时潘家男人又不在家,听到潘家女人的喊声,正在 地里劳作的“黄麻子”飞奔到老潘家,背起孩子就往邻村赤脚医生家跑。七八里的乡间小道,干瘦的黄麻子在负重几十斤的情况下,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狂奔到村医家,及时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老潘家为了感谢黄麻子的救命之恩,专门挑了良辰吉日,邀了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拿着炮仗,背着礼物,到黄麻子的家。在弥漫着好闻的硝烟味中,被救的潘家孩子在父亲的命令下,扑通跪在黄麻子面前,嘣嘣磕了3个响头。黄麻子手足无措地转着圈子,一个劲儿地反复埋怨着老潘:“你这是干啥呢,干啥呢……”老潘大声说:“孩子的这条命是你给的,你什么时候要,他就得什么时候给!”自始至终,我没有听到一个“谢”字。
  后来,我到了城市,听惯了谢谢,也习惯说谢谢。
  前段日子,父亲身体不好,我回去看他,见邻居大娘也来探望,还拿了十多个鸡蛋。送她出门时,我下意识地说:“谢谢你呀,大娘!”大娘愣了一下,嗔怪道:“看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
  (摘自《散文》)
其他文献
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含辛茹苦的爸爸,他为我付出了那么多,而我带给他的除了伤心就是眼泪。如果我不曾挥霍青春,如果我不曾自暴自弃,如果我不曾……那一连串的假设是那样的美好,又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经成了我生命当中的一个疼痛的休止符。     16岁的我是一个叛逆心理极强的女孩。我穿奇装异服,染着栗色的头发,抹粉色指甲油,唱乱七八糟的歌,还结交了很多社会上的朋友。老师说我社会气息太浓,没有学生样儿。对
在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重新认识企业管理课程在石油中专教学计文淋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探讨加强与改革该课程教学的途径和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几年悉心培育与战略支持,云南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景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科技创新已经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天渐渐暖了起来,山里也许已是漫山遍野的小花了。城市的春天却总是被那一排又一排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车流挡在了外面,只有路边零星的小花招呼着春天。 Gradually warming up
导语,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引入课文教学,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一堂语文课,学生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内容,老师一开始上课就
细雨霏霏扯下页页往昔  沾湿了青春的画面   ——题记  一  夏日的午后,烦闷占据着我的心。我倚靠窗前,漫无目的地看向窗外,想要寻找一丝慰藉。  恍惚中,窗外飘起了雨,细碎的雨滴从玻璃窗上悄然滑落,留下一条条水痕,晶莹透亮。用指尖轻触,歪歪斜斜地写下“青春”,这两个字很快就被雨水冲刷得面目全非。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富有节奏的韵律撩动着我的心弦,我顶着一把花伞走出房门,置身于这迷迷茫茫的雨中……  
孙悟空神通广大、随机应变,领悟世事变化,可爱的他令人钦佩和欣赏。  悟空盖一“泼猴”也。他有着令玉帝畏惧的本领、天大的胆量和一身的野气,这在“大闹天宫”中那句“皇帝轮流做”的霸气里已尽显出来。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小猴,无父无母,整日在猴群里吃喝玩乐、称王称霸,还闯进龙宫抢兵器,不难想像他有多“泼”!  悟空盖一“诸葛”也。不得不承认悟空是吴承恩塑造的一个智慧型人物。“三打白骨精”中,纵然白骨精诡计
编者按: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作为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养育之恩。人们常说,幸福的母子同心!幸福,其实就是一道家常菜,有厌口的时候,但一放下,思念便上心头。下面编发的两篇文章,则从另外一个侧面体现了作者拥有母爱的幸福。     曾一度在荧屏上火热的电视节目——“变形计”如今风靡全国。这个节目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关键在于它抓住了人性的渴望——寻求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开什么国际玩笑?爷爷怎么能在树杈上骑猪?忽悠谁啊?别急,听我告诉你。  上午第三节作文课,张老师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开始了,他给我们发下来四张小纸片,要求我们在上面分别写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然后组成一句话,再由班长收上去,分类插开,摆在讲台上。  吴海滨第一个上了讲台,从四堆小纸片里各抽出一张,交给老师。老师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声念了起来:“夜晚,爷爷在树杈上骑猪。”话音一落,教室里就像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