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对军事训练致腰肌劳损的疗效

来源 :武警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军事训练致腰肌劳损患者治疗中配合中医疗法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03至2021-03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军事训练伤腰肌劳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配合针灸、拔罐、推拿、腰部力量康复训练等中医疗法,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总疗效、疼痛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日常生活能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生活质量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低,SF-36各维度评分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97.50%vs.8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医疗法对军事训练中腰肌劳损的疗效显著,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其他文献
EB病毒(EB virus,EBV)所致自发性脾破裂临床少见,严重情况下可危及生命,如不能及时诊断及治疗将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就1例EBV感染所致自发性脾破裂进行报道.
目的 分析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的14例患者临床病理及穿孔前后CT影像特征.并将14例患者中穿孔后积极手术干预的12例患者分为2组:术后继续抗肿瘤治疗组和术后最佳支持治疗组,随访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 1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中,男性9例(64.3%)、年龄≥60岁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可引发多系统病变的致病微生物.根除H.pylori能够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并部分逆转萎缩,也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胃癌的发生率.以往临床常采用三联疗法作为根除H.pylori的一线治疗方案,但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H.pylori的抗药性增强,根除率降低.国内外研究均表明,链霉蛋白酶可以通过抑制H.pylori生存和影响抗H.pylori抗菌药起到根治的作用,并且在此方面取得良好疗效,为
十二指肠下腔静脉瘘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变,患者多病情危重,短时间内诊断困难,死亡率极高.而十二指肠憩室多数并无明显症状,仅少数患者可出现梗阻、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现就我院救治的十二指肠憩室溃疡并下腔静脉瘘致反复消化道大出血、脓毒血症1例进行报道.
本文通过报道1例典型的Caroli病(Caroli\'s disease,CD)合并多囊肾、胆总管狭窄(癌变可能)患者的病史资料及治疗回顾,并对比分析腹部CT、MRI、MRCP、ERCP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探索该病的临床症状、诊断、鉴别以及治疗情况.
据估计,全球约有25%的成年人患有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肝脏活检仍是诊断MAFLD的金标准.近年来,无创诊断方法发展比较迅速.本文针对MAFLD的无创诊断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较常见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一种急危重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易并发多脏器损伤,导致死亡率升高,故充分了解AP的发病机制可为临床早期干预、准确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启动该病发生和影响其进展的机制复杂多样,并且目前对AP的病理生理方面的认识已取得很大进步,但关键问题是其机制中精确而关键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由于胰腺的解剖位置和担心获取人胰腺组织的操作会加重胰腺炎的严重程度而无法取样,因此,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证明,
目的 研究介入超声下聚桂醇硬化剂对肝囊肿患者肝功能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4例肝囊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超声介入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剂治疗,观察组实施超声介入穿刺注射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效果、治疗相关指标、囊肿体积、症状积分、肝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治疗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液体抽取量多于对照组,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导致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其中暴发性肝衰竭是WD的一种罕见类型,其病情进展迅速,具有高误诊率和高死亡率,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临床、病理资料,主要观察术后病理诊断率、GS分级诊断率、并发症.结果 本组取材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11.52 min,取得组织条(1.48±0.50)条,病理诊断率为84.5%(49/58),病理肝炎活动度(G)和肝纤维化程度(S)分级诊断率为72.4%(42/58).经皮肝穿刺操作未导致肝功能指标数值(ALT、AST、ALP、GGT、TBIL)在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