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孽,不可活”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008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
  《离娄上》篇前半部分,主要讲“仁”及“仁政”。在第八章,孟子从相反角度揭露和批判不仁。
  孟子说,对不仁的人不能同他沟通与商议(因为他是糊涂人)。明明危险,他仍然安心;灾祸降临,他仍然争利;他干着使自己灭亡的事而不自知,始终在享乐。如果对不仁的人可以做理性的沟通与商议,那怎么会有亡国败家?曾经有个孩子唱歌:“河水清澈呀,可以洗我帽带;河水浑浊呀,可以洗我双脚。”孔子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听听!水清洗帽带,水浊洗双脚,这是河水自己促成的。”
  接下來,是孟子的总结,即上引那段话。人一定是先侮辱了自己,才招来别人的侮辱;家一定是自己先毁坏了,才招来别人的毁坏;国一定是自己首先相互讨伐(内乱),才招来别人的讨伐。《尚书·太甲》说:“天降灾祸,还可以躲避;自己造下罪孽,逃也逃不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本是商王太甲自责、自醒之语。逭,音患,逃、避之义;孟子用“活”,是其借字。太甲即位三年,因暴虐违法、纵欲乱德,被开国老臣伊尹放逐到桐宫。桐宫是殷商第一代王成汤(太甲之祖)墓地。太甲居忧服丧,反省自己,三年后被伊尹迎回王位。太甲在答辞中深刻检讨,表达了痛改前非的决心。
  孟子对《诗》《书》等典籍均烂熟于心,经常借鉴。想必他对太甲的警句十分赞赏,以至于一再引用。《公孙丑上》亦引太甲之语,以证孟子自己的“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孟子的断言斩钉截铁,异常醒目,与“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相映成辉。
  对于命运,孟子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路,是自己选择的,是自己走出来的。福也好,祸也罢,都取决于自己的心之所向和所作所为。一个人行仁向善,就播下了福的种子,即使福未立即到来,祸却已经远去。反之,则埋下祸根,即使祸未立即到来,福已与之无缘。仁或不仁,形成一种趋势,量变到质变,到一定时候会显现出截然不同的或福或祸的结果。
  孟子以“自作孽,不可活”为教材,告诫他的学生以及所有读《孟子》的人,要树立以仁为核心的人生观,自立,自律,自强,警惕自己“作孽”的可能不会发生。
  时至今日,“自作孽,不可活”仍是人们生活中活的语言,常被引用。可以肯定,它的警示作用,必将永恒。
  (常朔摘自《新民晚报》2018年10月16日 图/潆夏)
其他文献
四十岁以后,我变成了一个主动示弱的人,不再较劲、不再遮遮掩掩,坦承自己的短板和缺憾,不再为没有意义的表面的虚荣和繁华埋单,释然地面对和接纳自己才华有限的事实,明媚而笨拙地生活着。成长的路上,因为不懂得迂回、婉转,走过很多弯路,也受到过非议和排挤;长大以后才明白,强悍和脆弱的刚硬其实是因为内心的不够饱满和丰盈,或者说是一种隐隐的卑怯和不安。其实,在别人的眼里,我们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重要;而我们却习惯
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世界排名第三,一直就以自己专属的奶牛场而闻名。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奶牛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甲烷排放也一直引起着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据统计,一头牛每天通过打嗝放屁及排泄等生理功能,可以生产160~320升的甲烷。甲烷是温室气体之一,其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高出二十多倍。而温室气体的浓度一旦增加,就会减少地球长波辐射进入太空的量,因为这些气体会在对流层内拦截较多的长波辐射,
朋友写煮得软到恰到好处的东西,有“汤里的冬瓜,无论是鸡汤还是鸭汤,炖到好处,似有似无,几近雾里看花”。  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倒不是他所描绘的冬瓜鸡汤或冬瓜鸭汤,而是家里经常做的火腿冬瓜汤。将火腿切片放到汤里,与冬瓜同炖,所出成果,乍看依然是一锅清汤,殊不知放了时间这种料下去,往往是悄无声息地施了魔法。火腿这样的食材,久炖之下,唯香味和咸味传递出去,而一身筋肉,依然保持硬朗风骨。冬瓜则恰恰相反,
人们常用“灯红酒绿”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或是都市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热闹景象,“灯红”很容易理解,可酒何以“绿”呢?中国古代的酒有很多种不同的颜色。《本草纲目·造酿类》中说:“酒,红曰醍,绿曰醽,白曰醝。”除了红、绿、白色的酒之外,还有黄酒、琥珀色的酒等。酒之绿,与古代酿酒工艺粗糙有关。古时酿酒,尤其是家酿,有的根本不过滤,有的虽滤而不净,由于杂质多,尤其是碎米、渣滓浮在酒面上,时间长了就变成了
有些东西是让人想不透的,比如光阴。它看不见、摸不着、听不见,但能感受它在身边缭绕。生命是有限的,而时间无限,所以我们时常有紧迫感,甚至渺小感。我们被时间控制,被它驾驭和限制,被它幸福着、痛苦着、抚慰着、期盼着。它像一张巨大的网,以其浩瀚与无穷把世界万物统统笼罩在自己怀里,任意把玩与雕琢。  人生的遗憾说到底是光阴的遗憾,它给予我们的并不多,因而让人感到遗憾和惶恐。人类的所有情感都凝聚在光阴里,所有
胡林翼是晚清中兴名臣,工作足迹遍布贵州、四川、湖北多地,曾国藩盛赞其才胜己十倍。这位封疆大吏、督抚重臣,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骨灰级地图“发烧友”。  胡林翼早年学习,不拘于四书五经,曾跟随老师蔡用锡研习舆地之学。他对《史记》《汉书》《左传》爱不释手、反复钻研,在图志中遍历川河关塞,在史料中参悟兵政机要,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而立之年后,胡林翼到贵州工作,公务繁忙之余,也没有忘了地图这个爱好。在
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编剧沙叶新发表了独幕喜剧《一分钱》,由大导演黄佐临亲自执导,公演后颇获好评。黄称赞这个剧本写得非常“俏”,沙叶新为此有点自得。黄说:“小沙啊,你有本钱了。不过这个本钱不大,只有‘一分钱’。”大导演在鼓励新人的同时,一语双关,提醒取得了一点成绩的年轻人,不要骄傲自满。  有位老书画家门下有一学生,其作品得到几位圈内行家的赞扬,学生有点飘飘然。老师谆谆告诫:“要知道自己
居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宇内,在装饰布置上,可谓费尽了心思,却总是感到难以尽如人意,不仅活动的空间小,而且缺少阳光的清明和地气的爽朗,尤其在炎炎的夏日,更感到热浪滔滔,苦闷难捱。不由怀念起绿荫匝地的农家小院,集纳着乡野的灵气,洒落着沁凉的清新,那是一种怎样舒心惬意的享受啊!  黄土平夯的院落里,有一棵枣树,有一棵桑树。枣树下置了一方捶布石,黑油油的石面上,光洁如一面镜子,母亲和姐姐织下土布,用心地
这是一辑风靡2017年年末朋友圈的短片,题目是《这个世界,总有人默默爱着你》,历时4分26秒,讲述了6个简短的故事。  故事1:漆黑的夜里,一个女孩坐在窗前,满脸忧伤,她想自杀,于是用手机发帖提问:“手上的动脉在哪里?越具体越好。”  故事2:女孩想买一本《时尚芭莎》杂志,报亭老板不但不肯卖给她,还不耐烦地说了一句:“快走吧,别烦我!”把女孩赶走。  故事3:大雪飘飞的夜晚,孤单的女孩醉酒在路上,
一日,正担任鲁国司寇的孔子参加完一场祭典后,踱步到宫门外的高台之上。孔子注视着远方,连连叹气。  学生子游在一旁见了,便问:“夫子,您为何叹气呢?”  孔子回答:“大道实行的时代,我没有赶上,但心向往之。那时候,天下为公,也就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谁有仁德,谁有才能,大家便推举他为领导人,即选贤与(举)能。大家都讲求信用,和睦相处,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子女当子女。因而老年人能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