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业病应急预案研究与应用

来源 :煤矿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hu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降低职业病事故在煤矿中的发生率,根据煤矿职业病事故危害特征,展开职业病应急预案研究,并确定应急预案的编制可以划分为灾害评价方法、应急组织管理、应急响应程序和预防对策4个环节;进一步以贵州某矿为例,探讨了煤矿职业病应急预案在职业病预防和救援过程中的作用与成效.结果表明:灾害评价是应急预案的基础,应急组织管理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应急响应程序是应急预案的主体,预防对策是应急预案的重点;严格按照应急预案的环节处理煤矿职业病事故,可以合理提高应急预案有效性.
其他文献
针对异质岩层锚固失效,基于锚杆双线性强化本构模型,考虑黏结层拉压刚度劣化,构建了异质岩层-黏结层-锚杆锚固系统的三维精细化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花岗岩-花岗岩、花岗岩-砂岩、砂岩-花岗岩、砂岩-砂岩4类不同岩性组合下锚杆应力传递规律以及锚固系统的变形破坏特征,揭示了不同岩性组合对加锚复合岩层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剪状态下穿层锚杆层理面局部区域为抗剪主体,层理面附近存在最大切应力;锚杆正应力的峰值与锚杆的穿层顺序有关;在同一边界条件下,锚杆限制同质硬岩的剪切移动效果最好;层理面附近锚固系统易发生
针对端帮煤开采引起的端帮采场边坡变形失稳问题,以我国鄂尔多斯地区露天矿端帮煤开采工程实践为背景,建立近水平条件下端帮采场边坡岩体移动破坏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模拟再现了煤层采出-采硐群形成-巷间煤柱破坏-边坡变形破坏全过程,揭示了端帮采场支撑煤柱与边坡岩体的移动破坏特征,探明了边坡发生变形失稳的关键部位和触发条件;在特征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端帮采场支撑煤柱承载模型,提出了基于尖点突变理论与安全系数评价法的支撑煤柱稳定判别方法.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端帮压煤回采率至60%以
为了探究煤层自燃过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河曲露天煤矿为工程背景,借助于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模拟再现了煤层不同自燃深度下边坡片帮滑移过程,分析了传统灭火方法在河曲露天矿应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挂网锚喷这一更加适用于河曲露天矿工程特点的边坡防灭火方法.结果表明:露天矿两非工作帮现状边坡安全系数均高于设计规范要求的安全储备系数,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露天矿边坡位移值随着煤层自燃范围的扩大逐渐增加,而安全系数随着煤层自燃范围的扩大而逐渐减小,且均呈二次函数规律;边坡体中应变集中带范围随着煤层自燃程度的增加而
为探究在不同负荷水平和单/多因素下注意力分配方式对煤矿安全监控行为的影响,依据注意力分配模型搭建了眼动实验模拟平台,设计并开展3种注意力分配策略(平均分配、主次分配、多级分配)x2种脑力负荷(低负荷、高负荷)x2种任务因素(单因素、多因素)的眼动实验.通过分析被试者反应时、正确率、平均持续注视时间3类典型安全监控行为的眼动指标,探究得出不同注意力分配方式对煤矿安全监控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在多因素任务和高负荷压力中作业人员的认知水平、突发状况处理能力更低;注意力平均分配方式和多级分配方式更易引起监控人
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可实现对采场内岩层破断、断层/隐伏构造活化强度识别预测,而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实现对构造活化区应力场的反演再现,二者互为补充,可实现隐伏构造活化过程中应力扰动-应力集中-局部微破裂-应力迁移等由内因到表象的全程捕捉.基于淮河能源集团张集煤矿1612A工作面生产地质条件及所构建的微震监测系统,分析了采场内微震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了微震活动与断层活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微震数据为基础结合数值模拟反演的隐伏构造活化识别方法.结果表明:煤层采场内的微震事件具有典型的时间阶段性和空间区域性分布特
目前大断面巷道风量精准测量已然成为困扰矿井通风系统管理人员的一道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湍流模拟功能,以煤矿常见的矩形巷道和半圆拱形巷道为例,分别模拟了巷道入口风速为0.25、2、6、12 m/s时,巷道断面中各点瞬时风速的分布情况;发现巷道断面中瞬时风速等于平均风速的位置只与巷道断面的几何特征有关,不会随巷道入口风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验证了“关键环”的存在;然后计算了巷道断面中距离底板1.8 m处的二维截线上各点的瞬时风速,通过后处理功能精准确定了巷道
为揭示近直立煤层群水平分段综放开采条件下围岩应力分布与动态演化特征,以乌东煤矿南采区B1+2和B3+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同水平两工作面交替开采的应力分布与动态演化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开采深度增加,整体上两工作面煤体支承压力峰值不断增大,峰值点不断下移;煤体应力集中峰值呈“锯齿状”波动增长,应力峰值点下移距离呈“阶梯状”增长,B3+6工作面优先开采对B1+2煤体起到卸压作用,降低了其应力集中峰值,B3+6煤体应力峰值始终大于B1+2煤体,应力峰值位置始终低于B1+2煤
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安全标志属性特征对被试视觉注意的影响;选取边框颜色、边框形状、背景对比色三类属性特征为自变量,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借助眼动追踪技术记录被试首次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比较其视觉注意效果的差异,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下,安全标志属性特征的差异能显著影响被试的视觉注意;高光照强度下,被试对红色、三角形、白对比色的安全标志首次注视时间更短,注视点个数更多,视觉注意效果更好;低光照强度下,被试对绿色、三角形、白对比色的视觉注意程度更大.
为解决沿空留巷中选取合理炮孔间距难题,基于双向聚能爆破成缝机理,建立联孔聚能爆破力学模型,引入聚能管影响参数,分析爆破后岩石裂缝扩展长度,推导炮孔间距计算公式;并以邱集煤矿为工程背景,计算得合理炮孔间距为1.0 m;采用LS-DYNA软件对间距为0.8、1.0、1.2 m的双孔聚能爆破裂缝扩展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距炮孔中心0.2 m处聚能方向岩石所受应力峰值是非聚能方向的2.6倍,炮孔连心线方向裂缝更易扩展;当炮孔间距为1.0 m时,两孔间裂缝完全贯通且炮孔连线中心无竖向裂缝产生.经邱集煤矿现场试验
为精确预测滕州矿区山西组3#煤综放开采顶板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以滕州矿区18个采煤工作面导水断裂带高度和各主控因素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软件对采厚、采深、煤层倾角、走向长度、倾向长度、顶板厚度6个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构建了导水断裂带高度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以藤县煤田4个工作面为例,分别采用“三下规范”公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总结经验公式和回归模型对导水断裂带高度进行计算并进行误差分析对比;借助UDEC数值模拟分析进行辅助验证.结果表明:本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更接近,较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精度更高,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