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6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选取生态翻译学视角,依据生态翻译学生态理性特征整体和关联,生态翻译学翻译原则多维整合原则,分析了新乡市旅游宣传片及周围景点介绍词,阐释了生态翻译学理论在外宣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外宣 整体关联 多维整合
  外宣,换言之也就是對外宣传,向国外友人宣传介绍自己的特色及吸引人之处。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突出生态优势,展现生态特色,才是提升自身形象的关键所在。新乡市地处中原沃土,北依太行山,旅游资源丰富,长久以来吸引了无数国外游客慕名而来。为系统展现新乡的风土人情,新乡市政府及旅游局于2008年制作了新乡市旅游宣传片中英两个版本。本片既注重向世界展示新乡市的历史文化及自然和人文景观,又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相辅相成,携手走过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此宣传片从侧面表现出,新乡市对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保护所做出的努力。
  一、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是由胡庚申教授在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做首期翻译学讲座时,借用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原理,初步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2003年11月,胡教授在国际期刊Perspectives上发表了专题英文论文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翻译即适应与选择),自此作者将其之前所做的此项系统理论研究统称为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是一项探讨生态翻译、文本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生态翻译学由自然法则中的“适应/选择”扩展到了翻译活动当中,提出了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生态翻译学一方面是“喻指”,另一方面是“实指”。“喻指”是把翻译生态比喻为自然生态,而“实指”是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关系。该理论主要原则是“多维整合”原则,主要指“三维”转换——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的转换。
  二、生态翻译学在宣传片中的应用
  1. 整体和关联在外宣翻译中的应用。生态翻译学注重的是“整体和关联”。从狭义上说,译者在翻译本质上有责任理解并保证原文的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平衡统一,同时应使转换过来的译文也能在译入语中实现动态平衡及互相关联。从广义上说,生态翻译学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既要使翻译各个子生态系统内双向关联互动,同时又要保证翻译外却又与翻译相关的“翻译管理生态系统,翻译市场生态系统及翻译教育生态系统”相互平衡并满足所需。
  在新乡市旅游宣传片中,各个旅游场景介绍均由一个小标题引出,如:
  例1:“Landscape: showing stunning natural beaut,观:见证得天独厚;Root: traces back to the ancestors,根:追溯同宗同源;Uprising: brings about dynastic changes,奋:济世扭转乾坤;Wisdom: grows with vicissitudes of history,智:感召岁月变迁,”等等。
  此片中以Landscape, Root, Uprising, Wisdom, Faith, Simplicity, Happiness为主线,引出新乡市的地理风貌,由来渊源,历史纷争,巧夺天工,笃信善行,古朴民风,安居乐业。从翻译生态系统内文本层面看,字数对等,格式相似,使整篇译文浑然天成,整体性得到高度统一。而从翻译管理系统及翻译市场系统看,译者对译文的翻译符合了外部对译文的要求,依据市场所要求的外宣策略,从不同角度用形式相同的结构增加语言气势,加深外国人对影片的印象。
  例2: 原文:云台山以山称奇,以水叫绝,因峰冠雄,因峡显幽,占尽山水风韵,冠绝天下奇景。
  译文:Mt. Yuntai is marvelous with its mountain, unique with its water, grand with its peak, and serene with its valley.
  原文使用了汉语多采用的四字词“以山称奇,以水叫绝,因峰冠雄,因峡显幽”字数相同,格式工整,突出景点的特色山水峰峡。因此,为了达到动态平衡,译者在译入语以同样等效的形式,即形容词加介宾短语,突出了要宣传的对象及其特色。而marvelous一词更传神的表达了冠绝天下奇景,不必再赘述翻译。
  2.多维整合在外宣翻译中的应用。生态翻译学“多维整合”原则,包括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之间的相互转换及适应性调整。通过以译者为中心,进行“选择性适应”及“适应性选择”,经过多维度多层面的整合之后,整合程度越高,越是满足了动态平衡,译文质量也趋于更高。
  (1)语言维。在语言层面的转换上,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为了达到使外国人容易理解本民族文化的目的,在翻译时应注意翻译目的语的适应性选择。外宣翻译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译者因为一味强调外宣的政治意义而忽视来对外宣艺术的研究,按照汉语的字面意思和语序结构,用对号入座的方法进行生硬的套译,结果只能产生大量不规范的表达,引起歧义。因此在做外宣翻译时既要准确传达源语的意思又要根据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体验来进行选择与改变,不能生搬硬套,死译硬译。在词语,次序,句式等方面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此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例如:
  例1:原文:龙脉博兴 点亮荡气回肠的人杰地灵
  译文:Breeds up the fertile land and diligent people with the dragon spirit
  例2:原文:初见美景,人如画中
  译文:At the first sight, the contour of the village is like that of a painting   在例1中,原文的意思是,代代延续着龙的精神,中原这片沃土蕴藏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并培育了无数卓越的人才。原文中点亮一词,若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译应译为brighten或lighten,这样的直译会令外国人摸不着头脑,难以理解原文到底想表达怎样的意思。而breed up是根据整个句子的涵义,进行了语言上的适应性选择,译为养育,以达到译文读者可以顺畅地理解的目的。
  在例2中,原文“人如画中”若按字面意义理解,指人好像站在画里面一样。直译应是people seem like to stand in the painting,这种翻译方法并不能突出视频中表现的风景如画。因此,此处意译为the contour of the village is like that of a painting更能显示出视频画面中的村落风景如画。
  (2)文化维。在文化维上,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方式、道德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关系的不同,对于同一事物,中西方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语言是文化的心脏,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了避免在交流过程中造成误解以及尴尬的情况,翻译便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翻译时可有音译,直译,或意译。“音译可分为纯音译,音译加类属,以及音译加注释。”人名,地名或已被认为的词可纯音译,例如:baligou(八里沟),Guanshan(关
  山),Bigan Temple(比干庙)。而一些食物可直译如:Niuzhongxi Sesame Seed Cake(牛忠喜烧饼),spicy soup(胡辣汤)。食物做法较复杂的可进行意译,如:Fish with Fried Noodles(鲤鱼焙面),Stewed Lamb in Brown Sauce(红焖羊
  肉),此类食物可通过描述做法使国外友人明白到底其中的原材料及烹饪方法。
  在翻译外宣材料时,若遇到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解说时,更应注意文化层面的转换,让译入语读者能达到与原语言读者相同的预期,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含义。“文化翻译是一种文化互动而不是简单的同化。”翻译在读者当中的调节性作用使得“跨文化翻译是阐释的具体化,而不是文化形式的直接转换。”对中国文化应进行一定的解释而不是直接译为国外某种对应文化现象。
  例:原文:万善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当年选择云台山建寺,有位居四方中央、土生万物、万法归宗之意。
  译文:Wanshan Temple was built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reason for choosing Mt. Yuntai is that it’s believed to be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which in Chinese culture implies the source of all lives and the origin of all doctrines.
  原文当中,出现了“四方中央,土生万物,万法归宗”这样的道家思想,这对于多数外国人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因此,解释其中蕴含的哲理是必不可少的。译文用which引导定语从句来说明选择云台山建寺庙的目的,因为它地处宇宙中央,是万物及万法的来源,通俗易懂的解释让不熟悉道家思想的人也能一目了然。
  3.交际维。在生态翻译学中,交际维的转换即“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原文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纽马克也曾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翻译问题研讨)中作如下论述:“交际翻译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在目的语中再现原文读者感受到的同样效果。”只是单纯的译出原文的内容或形式,往往难以向读者准确传递原作者想要达到交际意图,因此,交际层面上的转换能有效地实现语言的语用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例1:原文: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的一个巨大盆景,又似名山大川的浓缩,园林专家称之为“自然山水精品廊”。
  译文:the whole scene looks as if a huge potted scenery made by superlative craftsman, or a collection of renowned landscape, as a result of which it is called a “fine product of nature’s mountains and waters” by landscape and garden experts.
  在原文中,仿佛鬼父神工雕凿而成,若翻译成made by ghost and god,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鬼和神仙造就的,在这里使用了superlative craftsman指这里的风景精巧之程度非人工可及。
  例3:原文:在这里可以欣赏到耳鬓厮磨,切切私语的情人瀑;四季长流,珠帘高挂的水帘洞;还有龙凤呈祥的龙凤壁;
  译文:Many other scenic spots also spread here such as Qingren Waterfall, whose two branches mingled with each other, really looks like two intimate whispering lovers; Shuilian Cave, with its water flowing all the year. Longfeng Wall, with its mural of dragon and phoenix,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wall will bring good fortune to local people.
  在原文當中出现了情人瀑和龙凤壁,直接译为“Qingren Waterfall”“Longfeng Wall”,则很难令不懂中国文化的人明白其中的含义,情人瀑进一步解释为looks like two intimate whispering lovers,则将瀑布如胶似漆,亲密无间的感觉直观的传达给译文读者,领会到起名情人瀑的缘由。而龙凤璧若仅仅解释为dragon and phoenix,也并没有突出龙凤呈祥的含义,因此后面进一步解释了bring good fortune(带来好运)之意,可以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能理解同样的交际意图。
  生态翻译学在宏观上注重整体与关联,在翻译原则上又有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的转换,通过各种适应及调整,实现翻译各群落的动态平衡。此宣传片的译文也从整体协调平衡,在语言维上,清楚准确表达了宣传重点;在文化维上,详细补充阐述中国特有文化;在交际维上,以过译或欠译来调整信息量,实现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理解相同的交际意图。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审视,此宣传片的译文为树立良好的新乡旅游形象及宣传新乡旅游特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1(11):96-99.
  [2]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2).
  [3]丁衡祁.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J].中国翻译,2002 (4):44-46.
  [4]孙艺风.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策略[J].中国翻译,2012(1):16-23.
  [5]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38.
其他文献
【摘要】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的环境下,我国英语教育工作质量也得到了较为显著的进步,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也逐渐由之前传统的应试教育需求转变成素质教育,可是在英语听力教学这一点上还是较为薄弱,为了改善这一点本文则以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难点进行了概述,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难点;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张晓波(1975.6-),男,安徽省利辛县利辛中学西校区,中
【Abstract】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lways stress the importance to combine formfocus teaching with communication teaching. TBLT as one possible solution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English reading c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各个领域均实现蓬勃发展。教育在此背景下提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更要求各个学科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导学案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当中,有效解决学生在预习中目标不明,不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并配合教师评价促使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发挥导学模式导引作用 形成知识体系  毫
【摘要】在中国文化贸易“走出去”的政策指导下,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认识中国并了解中国文化,然而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和绘本市场长期滞后,很多国外读者,尤其是儿童读者和想了解中国儿童文化生活的读者发现“无书可读”,所以本文作者期望能通过对中国原创绘本现状的分析,找出中国原创绘本“走出去”的途径。  【关键词】原创绘本;外译  【作者简介】刘艳君,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摘要】当前阶段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逐步的进入到了新型的发展阶段。为了能够有效的满足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需求等,我们应当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思辨能力等,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来进行规范化教学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推动自主学习,使得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能够真正实现规范化。  【关键词】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大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安璐(1981.3.15-),女,硕士,助教,西安文理学院,从事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高考人数的不断升高,使得高考的竞争性不断加大。英语作为高考的一个重要科目,也是高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形式严峻的形势下,高中英语阅读作为高中英语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正在不断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通过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本文将就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考背景;高中英语教学;阅读水平  【作者简介】宋洁华
【摘要】素质教育把推动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作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充分重视差生转化工作,深度了解差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研究有效的教学措施,尽可能推动他们摆脱差生标签。本文将从晓之以理、积极评价、创新教法三个方面,就高中英语教学中差生转化策略,进行细致探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差生转化;优化策略  【作者简介】申亚美,江苏省曲塘高级中学。  英语教学中的差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缺乏
【摘要】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杨宪益、戴乃迭的译作 A Dream of Red Mansions是世界公认的传神佳作。作为经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诗词作为一种最为凝练的语言表现形式,在《红楼梦》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对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译文中的诗词翻译进行研究,以此剖析杨氏夫妇译作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红楼梦》;诗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小学英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英语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仿说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还可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分析了仿说模式的内涵以及当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开展仿说模式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仿说模式  【作者简介】戚丽红,江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教育改革的新世纪,教育课堂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开放式英语教学方式是创新教学必然发展路径,运用多角度、多方位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在教师的督促下被动的学习英语知识,为培养新时代英语人才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开放式;英语课程;英语教育;探析  【作者简介】徐敏,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英语是一门实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