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者HIV检测现状和归队结果分析

来源 :中国输血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hui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徐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结果和归队数据,评价检测方法的合理性和归队策略的可行性.方法 2016~2020年,采用2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1遍核酸检测技术(NAT)对501 074位无偿献血者进行HIV的病原学检测,任意一项结果有反应性均送往徐州市疾控中心(CDC)做免疫印迹(WB)确认试验.筛选符合HIV归队条件且自愿前来归队人员(间隔≥6个月)共102人,再次进行ELISA及NAT检测,阴性标本送往江苏省血液中心进行归队的确证和补充实验,检测合格即可归队.结果 无偿献血者抗-HIV的ELISA单试剂反应性率为0.09%(447/501 074),CDC确认均为抗-HIV阴性.双试剂反应性率为0.02%(83/501074),CDC确认其中有53人是HIV感染者,占无偿献血人群的0.01%(53/501 074).符合HIV归队条件前来再次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献血者有65人,经江苏省血液中心检测合格有61例确定归队,其中45人再次献血,39人检测合格.归队后再次献血的抗-HIV反应率(13.33%,6/45)仍然大于一般的无偿献血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HIV的ELISA单试剂反应性标本假阳性过高,应主动告知单试剂灰区和弱阳性的假反应献血者进入归队程序,以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消除献血者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困扰,对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is a rare hereditary neuromuscular disease with a high lethality rate in infants. Variants in the homologous genes survival of motor neuron (SMN)1 and SMN2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SMA pathogenic factors. Previous studies sho
目的 探索实体瘤序贯双次移植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方法及安全性,分析采集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行细胞采集的27名实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及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行采集术.制订个性化方案,采集前全面评估患儿病情及配合程度,建立深静脉通路,以保证采集顺利进行.选择单核细胞采集(MNC)程序,设置机器参数.采集结束后取混匀的标本进行单个核细胞计数及CD34+细胞计数,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7名患者共进行细胞采集73次,获得的单个核细胞数为12.58
目的 分析CD4+CD69+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我院自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新诊断的20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206例健康体检者病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CD4+CD69+T细胞、CD4+T细胞CD69 mRNA及血浆CD69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D4+CD69+T细胞水平与血红蛋白浓度(Hb)、网织红细胞比值(Re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的关系,观察静脉血栓栓塞
目的 通过研究近1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对人群感染HBV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202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2624434名,其血液标本经过2遍乙肝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和1遍核酸检测(NAT),2遍HBsAg结果阳性者或1遍HBsAg阳性复检阳性且NAT阳性者视为HBV感染者.统计乙肝病毒感染献血者年龄、性别、民族、来自地区等信息,比较开展新生儿疫苗接种前后出生的献血者HBV感染率,分析近10年
目的 了解红细胞贮存损伤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发展态势与前沿.方法 登录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http://webofscience.com),以“红细胞贮存损伤”为关键词,以2005年~2021年为时限,检索其中收录的发表的有关红细胞贮存损伤的文章,不限文章类型,排除与红细胞贮存损伤内容无关的文章后,用CiteSpace(CiteSpace.5.7.R2)等统计学软件做文献计量学分析,包括“作者”(文章所有署名者)、(文章所属)“机构”和“国家”、期刊、关键词以及施引文献等指标.结
目的 利用血站实验室HIV检测结果探讨对反应性献血者分类管理的可行性.方法 按照献血者HIV检测结果(包括2遍ELISA、1遍NAT),将检测结果为HIV反应性的献血者分为3组.组1为HIV全项反应性(ELISA和NAT均为反应性)、组2为HIV血清学单反应性(仅ELISA为反应性)、组3为HIV核酸单反应性(仅NAT为反应性).分析2017年5~12月191 628名献血者HIV检测结果,并通过RIBA明确标本真实血清学状态.RIBA结果阳性和(或)核酸重复试验反应性则判定为HIV真阳性,比较3组献血者
目的 通过对甘肃省14个市州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相关数据比对和分析,了解全省各地区单采血小板的现状.方法 统计分析2016~2020年各血站血小板的采集量与双份血小板的采集率及临床供需关系.结果 2016~2020年全省13家血站和1家血液中心血小板采集总量由11 255 U增长至15 270 U,5年增幅约35.7%,5年间甘肃省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占全省采集总量的74.57%(50 253/67 392),全省血站2 U血小板采集率虽呈稳定上升趋势,但年均双份率达20%以上的只有3家血站,血小板供需
目的 对来自多地区(南宁、广州及深圳)的4 704名住院患者进行Rh分型,了解C、c、E、e抗原及表型的分布规律,为制订Rh血型相容性输血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3家不同公司生产的微柱凝胶卡检测住院患者Rh血型抗原.如果试验试剂与对照试剂结果不一致,则用第三方试剂确认,必要时用传统的试管法确认.采用卡方检验与Fisher精确检验对各地区抗原频率分布情况、Rh血型表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704名住院患者C、c、E、e 抗原频率分布趋势为 e(91.77%)>C(85.64%)>c(49.62%)>E
目的 收集患者做RHD基因分型检测,(C、c、E和e)表型检测,分析医院64例RhD阴性患者不同RHD基因型和表型的分布特征.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血清学检测为RhD阴性患者RHD基因进行基因分型;用IgM抗-e、抗-c、抗-C与抗-E标准血清鉴定Rh表型.结果 检测发现RHD缺失型42例,以ccee表型(88.1%)为主;RHD1227A 型9例,以 Ccee 表型(77.8%)为主;RHD-CE(3-9)-D2型8例,以 Ccee 表型(75%)为主;RHD-CE(3-10)-D2
目的 通过测定深圳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栓弹力图(TEG)数据,探讨确立符合本地区特点的血栓弹力图参考范围,比较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并与试剂厂家提供的参考值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本院体检科916例健康成人,年龄19~59岁之间,用乐普公司西芬斯弹力图仪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并对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时间(K)、凝固角(α-Angle)、最大震幅(MA)、凝血综合指数(CI)、纤维蛋白溶解指数LY30和EPL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地区916例成人健康体检者TEG各参数参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