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作家阿·拉·谢尔卡维逝世

来源 :世界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及著名文学家、诗人、理论家阿卜杜·拉赫曼·谢尔卡维1987年11月10日在开罗的寓所中突然逝世,恰逢他67岁生日。阿拉伯文坛普遍认为这是巨大的损失。阿·拉·谢尔卡维出生在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迈努菲亚省的达尔通村,1943年毕业于开罗大学的法学院,同时迷上了文学。他舍弃高官厚爵的诱惑,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阻挠,义无反顾地专事创作。 Abdul Rahman Sarkozy, a prominent Egyptian writer, poet and theorist, died suddenly in his apartment in Cairo on 10 November 1987, coinciding with his 67th birthday.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in the Arab literature that this is a huge loss. A La Sherekar was born in Dartong Village, Manufia Province, located in the Nile Delta. She graduated from Law School of Cairo University in 1943 and fell in love with literature. He abandoned the temptation of senior officials, disregarding the opposition and obstruction of his family members and dedicated himself to creative work.
其他文献
1993年8月20日至22日,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文学评论研讨会。与会者重点分析了拉美“文学爆炸”和“爆炸后文学”的成
当代著名的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和德拉布尔的丈夫、传记作家迈克尔·霍洛伊德一行,应中国作家协会邀请于今年5月间访华。他们于5月6日在中国社科院
《工匠们》是沃兹涅先斯基24岁时写成的第一首长诗。在一次家庭聚会上,诗人朗诵此篇后,博得当时苏联《文学报》一位编委的好评。不久,此作公之于世,引起强烈反响。从50年代末
今年是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大师,河南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一书。作者尼尔·麦克格雷格曾任伦敦国家美术馆馆长和大英博物馆馆长
一天傍晚,喝开胃酒的时刻,我们在林荫道上遇见麦卡曼,他问:“你们今晚干什么?” “同往常一样,不干什么。” “我正要上三驴餐馆与乔伊斯夫妇共进晚餐呢。不想参加 One eve
《中国故事》法译本于本世纪初在法国出版后,当时阿纳托尔·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在《时报》上写了这篇文章,以为评介;此文后收入他的评论文集《文学生涯》。必
本期刊登三位诗人的文章。截至本期,《中国诗人谈外国诗》专栏已发表了17位老、中、青诗人的文章。这些文章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理解诗人无疑都大有禆益。至此,本专栏暂时
亲爱的密伦娜夫人: 今天我本想写点别的,可是做不到。这并不是说我真的那么想写别的事;假如我真这么想,我就会写别的了,但是园子里总该有个躺椅放在荫凉处为您准备着,在您的
因为我译过俄国诗人普希金、勃洛克和叶赛宁的诗,人们便自然地把我的诗风和这些诗人的诗风加以比较,希望找出一连串的相似之处,并直截了当地询问我所受的影响。对此,我总有
在连铸实验装置上 ,以低熔点Pb Sn Bi合金和硅油分别模拟钢液和保护渣 ,对施加电磁场前后弯月面区域金属流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双条形电磁场对弯月面区域的金属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