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新闻正在死去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a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真正的新闻注定要死去,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又将会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在这个信息泛滥到令人不胜其烦的时代提出这个问题,你也许会说我是矫情做作。然而,作为一个从事新闻工作已近30年的“资深”媒体人,我确实思考这个问题有一段时日了。其实,是忧虑。
  今年1月上旬,一艘伊朗油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与一艘中国散货船相撞,导致油轮起火,30名水手失踪。卜多天以后,这艘伊朗油轮爆炸沉没,并造成100平方公里油污带……
  这期间,我看到许多外媒连续报道了此事。但由于事发在中国,事发地又在海上,这些报道大多语焉不详。让我感到震惊的是,这么大的一起公共灾难,全世界媒体都在努力试图探究原委,但中国同内媒体,除了《财新》周刊等极少数几家,几乎小见只字片语!
  这让我深深地感到,今天的新闻媒体在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事件报道方而的能力,已经衰退到了何种地步!
  撞船事件为何发生?失踪船员营救和灭火进展如何?爆炸造成油品泄露的概率是多少?泄露以后对东海造成的污染损害程度有多大?……所有这些问题,难道不都是事关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吗?难道它都不如同期发生的“李小璐出轨”对我们更重要?
  这使我想起《世说新语》罩的一条笔记,说有儿个人在一起比赛作“危语”。一曰“矛头淅米剑头炊”,二曰“百岁老翁攀枯枝”,三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最后一人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旁边人忍不住惊呼出声:“实在太危险了!”(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第61条)
  我近米经常觉得,我们的社会正越来越陷入这种“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境地。
  人们常说,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其实,新闻业就是整个社会的晴雨表或布谷鸟。在今天这样大规模、开放的陌生人社会,人们每大都在和不认识的人、不熟悉的事务打交道,比以往更需要了解伞世界、整个国家,以及自己生活的城市和社区的状况:它现在足个什么样子?有些什么样的优势和缺陷?正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高质量的新闻媒体通过对各种事关重大公共利益的新闻事件的及时报道和深入分析,为人们解答上述问题,从而勾勒出一幅社会的慨貌。没有这样一幅慨貌图,人们将无所适从。
  就好像气象台应该向居民报告明天是晴天还是下雨,是刮风还是打雷。如果它不做这些正经事情,而是喋喋不休地告诉我们:范冰冰喜欢在雨中与情人接吻、汪峰爱在大热大吃涮羊肉……那么,我们又将如何安排我们明灭的出行?
  但这就是今天中国新闻媒体的真实写照。
  不久前,当我把上述感慨发表在微信朋友圈以后,立刻就收到了许多朋友的留言。其中绝大多数是反驳,有些从语气看得出来还相当不快。个中滋味想必不少人大概也能够猜得到一二。
  我在新闻行业罩度过了半生,很了解我们这个行业的窘境。我并没有责怪中同的媒体及媒体中人的意思,责怪他们就是在责怪我自己。我只是想要指出这样一个需要重视和忧虑的客观事实:在这个新媒体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生机蓬勃的新时代,中国的新闻生产及新闻产品的质量变得更糟了,而小是更好了。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首先在于传统媒体不可挽回的衰败。
  我必须市刻要承认,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在总体上也是不合格的。囚为它们存在的根本理南就不是为了报道真正的新闻,报道真正的新闻只会让它们吃力而不讨好。然而,在传统媒体业经济上兴旺的年代,它们中总有一些不安分的个体怀着各种动机,甘愿冒着巨大的风险,千方百计突破重重障碍,试图努力挖掘一些能够引起公众普遍关注的大新闻。他们可能怀有崇高的新闻职业理想,也可能是想要一战成名,以便在日后名利双收……
  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变迁,传统媒体所依赖的“内容一受众一广告”模式日益不再能够支撑它庞大的成本支出,变得難以维系,传统媒体也不可避免地衰败了。经济上的雪崩式滑坡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削减开支使优质内容的新闻更不可能产生,降低成本使越来越多这个行内的优秀人才流失,而它们又使传统媒体的受众也越来越萎缩,自然广告收入就更少……
  这已是另一个更加专业的问题了,我在这里无法详细讨论。反正目前的概况就是:大多数传统媒体即便没有停刊关门,也都是在勉强维持,其中有些甚至还不得不靠变相的有偿新闻来获得一点令正派媒体人尊严尽失的嗟来之食。
  既没有钱,更没有人,指掣今日的传统媒体再能够产牛像“三鹿奶粉”案这样的报道,自然是不切实际的。
  那么,看起来一派繁荣的新媒体又如何呢?
  首先,在目前的条件下,非机构类新媒体没有从事第一手新闻报道的操作空间。严肃新闻尤其如此,哪怕它们有这方面的意愿。其次,它们绝大多数是个体户,面临着比传统媒体更大的直接经济压力。可以说,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枷锁,牢牢地束缚着新媒体人从事真止有意义的重要新闻报道的职业理想。这迫使他们不得不去削尖脑袋追逐那些能够迎合受众非理性情绪的无聊的所谓热点,这些热点都是转瞬即逝。
  如果你本人就是一个“公号狗”,在费力而提心吊胆地挖掘伊朗油轮爆炸沉没事件的前因后果,与肆无忌惮地倾泻对“李小璐出轨”的情绪化吐槽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答案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谁应该对“新闻之死”负责这个问题上,媒体与社会大众之间似乎还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共谋关系。
  的确,过去所有这些事关重大公共利益的真新闻也都很难去报道。但它们一旦报道出来了,往往总是会轰动一时。十年前,我《东方早报》的年轻同事简光洲不就因为报道了“三鹿奶粉”事件而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吗?现在的新情况似乎是:即便有人冒了巨大风险,做了许多艰苦努力,将一个真正有意义的重要新闻报道出来了,大多也会很快淹没在浩如炯海的信息垃圾中,产生不了什么应有的社会反响。
  因此,传统媒体的衰败、自媒体的碎片化与公众注意力的漫不经心,可能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但我们已经知道,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真正重要的新闻漠不关心,是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这种趋势确实令人强烈忧虑。   前段时间,我和原来《财经》杂志及“财经奖学金”项目的两位老朋友和老同事一起吃饭。谈及近年来媒体市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都感叹:真正的新闻,未来会成为一种“公共产品”——它不可或缺,但义无法直接产牛经济收益从而维持自身运转。于是,它就需要有人出钱来供养着。
  这种“供养模式”在逻辑上是完全能够成立的。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格局的变迁,过去的许多“产业”如今都变成了公共产品,从教育、医疗到经典艺术……在发达国家,甚至农业在很大程度也是靠国家养着的。
  这种“供养模式”在实践上也早有先例。
  2004年的这个时候,我受当时的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派遣,远赴瑞典考察学习当地的报业经营管理。在那里,我看到政府一直对报纸给予直接或间接的补贴。政府这么做的理据是:报纸是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瑞典政府对报纸的补贴,与报纸的内容倾向毫无关系,后者足政府绝对不能干涉的。我调研过的一家地方报纸的总编辑曾骄傲地说:我们报纸立场偏右,我们评论版每天发表的观点都为了一个日的:让社会民主党政府下台。然而,这家报纸年复一年地得到礼民党掌控的政府的大量直接经济补贴。
  在我去的前一个财年,它得到的政府补贴占到它总利润的将近60%。换句话说,它从它不遗余力反对的那个政府那里拿到的钱,比它自己挣来的还要多!
  瑞典政府发放补贴的指导原则是看是否能够促进报纸竞争,从而增加言论的多元化。例如,一个城市原来只有一份报纸,如果有人去创办第二份报纸,它就将得到补贴;而如果原来那家单一垄断的报社愿意拿出自己的发行渠道让新报纸分享,那么它也将获得政府补贴。补贴的金额既与报纸的发行量有关,也取决于报纸的性质,比如说,综合性日报所得的政府补贴往往多于周报或专业财经报纸……
  除了政府补贴,瑞典许多报纸的老板不是个人或商业性企业,而是一些基金会。它们当然会有各自完全小同的价值立场,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办报纸的首要诉求不是为了赚钱,这就使这些报纸没有迫在眉睫的财务压力,有可能做出真正高質量的严肃新闻。也就是说,在瑞典这样的国家,新闻媒体还获得了大量米自民间的财务支持。而且,由于这些扶持的背后诉求是多元化的、竞争性的,因而就不必担心这些媒体发出一边倒的统一声音。
  当然,这样的“供养模式”放到中国当下的语境中,显然是不可想象的。伴随着传统媒体的衰落,“新闻之死”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它已经造成了显著的后果,比如近年米民粹主义思潮在西方国家的必起,在我看来就与高质量客观新闻报道衰败、各种假新闻和无法验证的阴谋论泛滥脱不了干系。在中国,情况就更加错综复杂,一言难尽。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指责这是谁的责任,更没有雄心和抱负去为它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是的,这种境况既不能怪那个盲人,也不能怪那匹瞎马,更没有理由去怪前方的那个深池……
  然而我觉得,当我们看到了“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险一幕后,我们总是应该大声指…来。只有更多人关注了,重视了,甚至参与了讨论,事态才会有一线希望。如果所有人都说,这不是我的责任,然后任由肓人骑着瞎马在漆黑的夜里继续朝着深池迈过去,那么我想,结果无论对于中国的新闻管理部门、媒体行业本身,还是对社会大众,其结果都将是难以承受的。
其他文献
隆冬时节的太行山深处,山西东大门和顺县仍然是一派繁忙景象。  在田间地头、在重点工程工地、在城市建设一线,都有和顺县干部们忙碌的身影。  干部们都忙起来了!这是和顺县百姓最突出的感受。中共和顺县委书记孙永胜说,把党建工作和项目建设、城市建设、一村一品、民生改善等工作结合起来抓,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创先进,争优秀,干部干事創业的激情被点燃了。  500名科级干部下乡 干实事帮农促
2019年,当问及投资人错过了哪些案子时,“叮咚买菜”被提及的频次最高。这是一家上线于 2017 年、在上海地区提供到家买菜服务的平台,其背后的投资阵容也异常强大,除了进入比较早的“高榕”,还有“老虎基金”“红杉中国”“今日资本”等超一线基金,这一模式还引起了竞争对手的关注——2019 年春节前夕,对标“叮咚买菜”的“美团买菜”在上海上线。  从 O2O 、垂直电商再到前置仓,大家都在模式探索中寻
一封奇怪的绝交信  鲁迅和周作人的失和是20世纪文坛最大的憾事之一,也是最大的疑案之一。周氏兄弟曾经是文坛双星、黄金搭档,最后却闹了个“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永不相见。失和后,两人都未透露分手的具体原因,后人只能从蛛丝马迹中一点点地寻觅真相。  可以明确的是,事情的突变在1923年7月14日这一天。鲁迅在当天日记中写道:“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五天后,周作人托人送给鲁迅一封信,
自上世纪50年代受到激烈批判后,粱漱溟先生就被打入“冷宫”。年轻一代当年多从《毛选》五卷中毛泽东对他的如此这般批判嘲讽中,略闻其名:“梁漱溟反动透顶”,“你粱漱溟的功在哪里?你一生一世对人民有什么功?一丝也没有,一毫也没有。而你却把自己描写成了不起的天下第一美人,比西施还美、比王昭君还美,还比得上杨贵妃。”  及至上世纪80年代初,梁氏刚刚“解冻”,但仍未成为社会“热点”,其“意义”尚未被发现。他
春日的黄昏,坐在一家老旧的剃头店,边理边低头发呆,在镜子前零乱的剃头工具堆里,惊喜瞟见一本仓央嘉措的诗集。  “你能看懂这个诗集?”  “嗯!”我竟然不相信一个只有初中文化已退休的老人能读懂这个。  “没生意时,就坐在椅子上阅读,嗨,真的好高兴啊!”我顺手打开仓央嘉措的诗集,书里竟然夹着一张2016年阅读书单:《左传》《后汉书》《曾国藩家书》等十多本。  理发师傅的仓央诗集,书里划着随处可见的“红
抓住一个关键——狠抓党建,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基层贯彻执行。仁义村党支部抓住党建这个关键不放松,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上做文章,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提升党员素质。仁义党支部按时有效地组织村支两委成员、党员和村民小组长进行了学习教育活动。一年中先后学习了党章、党规以及习总书记的系列
■采访手记  此次的采访对象是北京宏福装饰公司(以下简称为宏福装饰)的老总潘勇,之前就听说北京宏福的一些传统产业“搬家”了,宏福装饰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具体搬到什么地方却不清楚。去之前给潘总打了电话预约采访,同时询问了公司的具体地址。驱车前往,在西沙各庄紧邻钢结构的地方有个二层小楼,这里就是宏福装饰的新办公地点了。  由于是“新房”,潘总的办公室没有特意粉饰,简单的四白落地,陈设也很简单。一张办公桌
公务员,在中国一直是为人所羡慕、崇尚的职业。铁饭碗背后,是人们对社会地位、收入、安全感的渴求。  1993年中国出台《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制度正式确立。被称为“中国第一考”的国考,从1994年报名4400人、招录462人,到2014年报名152万、计划招录近2万人,短短20年,职位招考规模增长了近50倍,报名人数增长则超过300倍,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报考热潮。2014年国考,平均每个岗位有
进入龙年以来,平遥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为期23天的平遥中国年活动中,77万中外宾朋过了一把中国传统年文化之“瘾”;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梁中秀历时3个月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完成的大型屏风《山西胜境》已运往北京;被列入全省文化旅游标杆项目的《印象平遥》正在加紧实施,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乘着当前省市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东风,平遥县以建设“文化大平遥”为目标,积极统筹城
山西省戒毒管理局负责全省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现有13个强制隔离戒毒所和1个涉毒病残所(山西省戒毒康复医院)筹建处。自2008年《禁毒法》頒布实施以来,累计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6万余人,戒毒场所持续安全稳定,在全国率先实现连续十二个“六无”年,为建设平安山西、法治山西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尤其是2015年9月以白震同志为省戒毒局党委书记、局长的新一届党委班子组建以来,山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