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家与歌妓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z19700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程颢、程颐兄弟,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也是名副其实的道学家。一次,兄弟俩一起去朋友家赴宴。宴席酣畅之际,从后屋款款走出几个衣着华美、容貌俊俏的歌妓。她们轻歌漫舞,为客人助兴。座上客不少人直瞪瞪地看着,心痴神
其他文献
<正> 由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的“儒家文化与现代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于8月8日至8月16日在南湖宾馆召开。中外学者近5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着儒家文化的历
<正> “成家立业”这则民间格言揭明了,爱情和事业是人生的两大支柱;深沉而执著的爱情对事业又不无促进之功。于是,千百年来,爱情成为哲学、道德、文化艺术等精神领域中的不朽主题。今天,在中国,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在追求爱情,创造爱情,
<正>有一句歌词:“女人爱潇洒,男人爱漂亮”女人爱男人的潇洒,是否是女士们的天性,“非鱼不知鱼之乐”,不敢妄断 只知男士们在潇洒上是肯下功夫的
<正> 文明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物质生活和精神生产、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不同制度下的文明是不同物质生产形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比较跨越具体时间和空间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文明,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的方法论,明确什么是比较二者应当遵循的根本方法,哪些是根本方法指导下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具体方法。在这里,根本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认比较的基本依据和最终的标准;而具体方法则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对二者进行全方位的立体透视,以求经过比较所得出
<正> 浅薄是一种人文现象,人群中时有“墙上芦苇”、“山间竹笋”之辈,文化中也不乏“不易千驷”、“何假百城”之狂。 先说流行歌曲吧。作为与民族传统歌曲、西洋美声歌曲并存的通俗歌曲,作为一种贴切生活自然质朴的音乐表现形式和音乐流派,本不需笔者置喙的。但近两年流行歌曲大走其时(或曰大肆泛滥),民族歌曲、美声歌曲大受贬抑,以浅薄为时髦的流行歌手运用各种新潮唱法把通俗歌曲的俗气喧染得淋漓尽致:什么柔情挑逗式、声嘶
<正> 甘居旧庐 王文正作丞相时,宋太宗对他说:“听说你住的房子太简陋,我已经下令为你出资派人建房,建成什么样子都行,你看着办吧!”王文正跪拜后道:“我住的房子,乃先父的旧居,当时修建只考虑能躲避风雨就行了,我现在用茅草盖屋已比先父住的房子强多了,每当
<正> 毁宅还邻 春秋时,晏子有功于国,齐景公打算为他造一所新宅。晏子谢绝说:“原有的房子是我祖我父的,我犹居之,于我尚以为过分,更不敢再麻烦别人为我建造新宅。”一次,晏子出使晋国,景公趁机令人把晏子邻人的房子拆掉,为晏子扩建了住宅。晏子回来后,再次向
<正> 经济与伦理之间是否真的存在着“二律背反”,因此社会进步是否必须以道德牺牲为代价?对这个理论界已争论多年的问题,笔者还感言犹来尽,谨拟此文,是为争鸣。 笔者丝毫也不否认这样的事实:道德进步与历史发展经常呈现不一致,尤其是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然而人类社会全部发展史昭示我们:社会的每一发展进步,都伴随着人的本质的重新改造与个性的新的解放。奴隶社会把人从野蛮与愚昧无知中解脱出来,标志着人与动物的最后分
<正> 1989年8月,中国大陆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扫黄”战役。 “扫黄”,即清查和取缔各种宣传淫秽、色情、暴力和封建迷信的出版物和音像制品。这次“扫黄”,决不是“小题大作”。因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文化市场特别是图书报刊市场、音像市场出现了一股逆流。传播淫秽、色情的书刊、音像制品和低级庸俗的表演泛滥一时。在图书报刊市场上,一些人肆无忌惮地销售、出租色情、淫秽、凶杀暴力的书刊,他们所设计的广告多是充满挑逗、刺激意味的字眼,不堪入目,严重污染了社会空气。 在国外,黄色文化充斥西方社会,
<正> 思想品德教育应当从小抓起、从儿童抓起,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对此,许多教育家还作过不少精辟的论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儿童德育研究不够,国内还没有一本比较系统论述儿童德育的专著,这不能不说是德育研究中的一个缺陷。前不久,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杭州幼儿师范高级讲师冯华同志编著的《儿童概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它的出版是我国儿童德育研究的可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