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样癌伴MELF浸润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41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癌伴微囊、拉长及碎片状(MELF)浸润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

方法

收集2015年4月—2016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或加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术的108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筛选出其中伴MELF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免疫组化染色的特点,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MELF浸润是指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的肌层中以微囊型腺体、拉长变形的腺体以及碎片状腺体形式出现的1种特殊的浸润方式。

结果

子宫内膜样癌伴MELF浸润的发生率为23.1%(25/108),患者年龄为(59.3±10.9)岁(46~76岁);绝经前4例、绝经后21例;临床表现以阴道不规则流血为主;MELF浸润灶通常位于紧邻肿瘤主体的周围组织或深肌层中。25例伴MELF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阳性率(52%,13/25)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20%,5/25)均明显高于不伴MELF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均为2%(2/83),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MELF浸润组织中,ER、PR、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β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呈弱阳性表达,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呈中等强度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CK)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25例伴MELF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术后随访(23.2±5.9)个月(14~33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

结论

MELF浸润是发生于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的特殊浸润方式,伴MELF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阳性率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明显增高,提示其预后较差。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建立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的检测技术,研究前庭脑干通路的完整性,探讨VEMP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健康志愿者72名,男女各36名,按年龄分为6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短声刺激,分别在上斜肌、咬肌及胸锁乳突肌记录,得到稳定波形:(1)对侧眼部电位(o-VEMP)N1、P1;(2)双侧咬肌电位(m-VEMP)P11;(3)同侧颈
目的评估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前行盆腔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识别前列腺动脉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国内5家医院47例PAE前行MRA识别前列腺动脉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年龄56~83岁,平均(69±16)岁,以DSA或DSA联合锥形术CT明确的前列腺动脉为参照,评估MRA在显示前列腺动脉起源、数目、侧支、敏感度、特异度
目的利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测量急性胆囊炎患者邻近胆囊旁肝脏硬度,探讨其在区分轻重度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后入院符合《东京指南》原则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76例,男95例、女81例,年龄23~88岁,平均(48±16)岁。根据临床病情分为重度组91例,轻度组8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和SWE,评估胆囊形态学、胆囊旁肝
期刊
目的观察国产A3高屈曲后稳定型假体的中期疗效,并与一款同期的进口人工关节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的342例(共438膝)终末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经同一医师完成。将患者按照假体类型分为2组:国产组,采用国产A3假体107例(137膝);对照组,采用进口Genesis Ⅱ假体235例(301膝)。最
目的探讨胎儿心室强光点与染色体异常及心功能改变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行超声检查孕周在14~22周孕妇,共2 645例。发现心室强光点共79例,详细记录患者影像资料,均行无创DNA检查,于22~24周均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羊水穿刺术及脐带血穿刺术进行核型分析,证实为单倍体胎儿或孕期发现严重畸形的胎儿实施引产,未引产胎儿随访至胎儿出生,新生
期刊
目的探讨对侧翼点入路夹闭床突旁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对侧翼点入路手术夹闭合并床突旁动脉瘤的双侧多发动脉瘤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1~64岁,平均50.6岁,总结手术特点及预后。结果对侧翼点入路手术夹闭合并床突旁动脉瘤的双侧多发动脉瘤,共20个动脉瘤,包括切口对侧床突旁动脉瘤9个,同侧颈内动脉末端动脉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