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策划课程基于行业能力需求的教学创新研究

来源 :传媒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D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型专业课程重点在于实践应用。我国的应用型专业课程大多采用“课堂教学为主,课后作业为辅”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思路下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文章从广告策划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估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以解决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
其他文献
欧美剧场表演分析的基本方法由符号学与现象学奠定。前者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先锋主义戏剧兴起之后,旨在关注意义的生成,并随戏剧实践的发展而历经数次演变。90年代左右,符号学方法已无法完全应对日益去符号化的当代戏剧和展演艺术。作为符号学研究方法的补充,现象学为剧场表演分析开辟了新的路径。现象学悬置符号学赖以生存的观念体系,强调第一人称视角体验,关注剧场表演中的物性与感触的流动。二者在与社会文化批判理论相
<正> 病例一:王××,男,50岁。因发热持续不退,头痛逐渐加剧,检查发现脑电波中度异常,而于1980年11月27日住入南京市某医院内科。住院号:344694。入院时体温39℃,血白细胞总数11700/立方毫米,中性73%;血沉35毫米/小时;脑脊液压力290毫米水柱;双眼底视神经乳头稍红,诊为颅内高压症原因待查。经抗感染及脱水疗法治疗后,体温恢
期刊
<正> 我院应用精制的眼镜蛇毒,制成1∶10000的注射液,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头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风湿痛等,经中山医学院等六所医院临床验证,临床疗效显著,特别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更为明显,尚未见有任何毒副反应,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现将制剂工艺、临床应用情况简要报告如下。一、制剂工艺取精制的眼镜蛇毒1.0g,溶于5000ml生理盐
期刊
<正> 1.老年人发生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可由于: A.肾结核 B.睾丸肿瘤 C.肾盂巨大结石 D.肾积水 E.肾癌 2.缩窄性心包炎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颈静脉怒张 B.静脉压升高 C.心排血量减少 D.收缩压较低 E.脉压增大 3.枕骨大孔疝和小脑幕裂孔疝的主要鉴别点是: A.剧烈头痛 B.频繁呕吐 C.早期发生呼吸骤停 D.昏迷 E.血压升高 4.前置胎盘的典型症状是:
期刊
<正> 病历摘要孙××,女性,31岁,未婚。1981年6月5日入院。入院前二十五天因着凉后发热、头痛,症状逐渐加重,头部呈阵发性撕裂样痛,伴有频繁呕吐,曾在当地化验脑脊液 Pandy 氏试验(+)、细胞数365个/mm~3,淋巴72%,分叶28%,糖0-10mg%,氯化物733mg%。按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无效来本院。
期刊
<正> 血管性头痛是常见病多发病,疼痛剧烈令人难以忍受,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与工作。本病起病骤然,疼痛剧烈,可达巅顶,具有“风”的特点;反复不已,缠绵难治,痛有定处,具有“瘀”和“痰”的特征。可归中医“头风”的范围。笔者近两年,临床研究用中药胆星颅痛宁冲剂治疗血管性头痛168例,均收到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情况介绍如下:一、治疗方法1.胆星颅痛宁冲剂药物组成每袋制剂含下列药物:胆星、川芎、白芷、防风
期刊
<正> 病历摘要:张××,男,47年,干部。于1978年2月突然起病,自感左侧头痛,继而延及眉稜目眶,痛甚呕恶,无耳鸣,用“镇痛剂”或予休息均能缓解。嗣后经常发作,每次约持续二、三天方能缓解,且发作渐频,程度亦渐重。曾经神经科诊治,诊断为“血管性头痛”,服用西药谷维
期刊
<正> 土茯苓甘淡性平,入肝、胃两经,功可解毒,除湿利关节。古籍谓其擅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诸疾。近代又有用于防治钩端螺旋体病的报道。朱师经过实践验证,证明其为治疗湿浊上蒙清窍所致之头痛及痛风之要药,或可补前人之未逮也!头痛病因纷繁。土茯苓所主之头痛,乃湿热蕴结,浊邪害清,清窍不利而作痛。若延之日久,经脉痹闭,
期刊
<正> 祖国医学治疗顽固性头痛,途径广,疗效可靠。笔者在临证中略有所得,兹录于次: 一、平肝和胃法适用于头痛如裂、青筋暴露、目眶酸痛,呕吐频作、一吐为快,难于进食,夜卧不安,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者。证由之因,不外肝胃两端,盖头为清净之府,肝经郁火夹阳明痰热上扰遂致诸证。斯证之治,若单纯治肝,则药难入胃;一味治胃,则痛势难解。唯肝胃并调,方可望获安。病例一:林××、女、41岁已婚、武汉市××
期刊
背景 在日益增长的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改革需求下,全科医学及其服务模式被引入中国内地,并在国家政策支持与推进下快速发展。然而在全科医学的中国本土化过程中,其学科发展和服务模式尚不成熟,研究内容、实践路径与方法有待进一步明确。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全科医学中文期刊刊发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学科发展规律,发现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发展需求间的差异,为我国全科医学学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12月,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