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μm Si<sub>1-x</sub>Ge<sub>x</sub>光波导与Si<sub>1-x</sub>Ge<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1.55 μm波长的Si1-xGex光波导和Si1-xGexSi多量子阱(MQW)红外探测器的集成器件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为:1)对Si1-xGex光波导,Ge含量x=0.05,脊宽、高和腐蚀深度分别为8、3和2.6 μm;2)对Si1-xGexSi多量子阱红外探测器,Ge含量x=0.5,探测器由厚度为550 nm、23个周期的6 nm Si0.5Ge0.5 17 nm Si组成,长度约2 mm。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可达88%。
其他文献
设计并组建了光纤照明的多分辨率数字全息显微镜系统。激光器出射的激光经光纤耦合器、光纤分束器, 分别形成照明样品的照明光波和参考光波。照明光波经扩束准直后透过样品形成物光波, 与参考光在图像传感器表面干涉形成全息图。相 较于普通数字全息显微镜, 该系统更加紧凑稳定, 并且通过转动物镜转盘, 可选择采用不同的显微物镜, 实现多分辨率显微 定量相位成像。对该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 首先用标准样品聚苯乙烯微球验证了该系统定量相位成像的准确性, 并测量了系 统的时空噪声, 得到空间噪声在2 nm以内, 时间噪声在0.
期刊
制备了几种不同化学成分的掺Pr3 氟化物玻璃,测定了玻璃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根据Judd-Ofelt理论模型研究了玻璃成分对Pr3 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r3 在氟锆酸盐玻璃中的发光性能优于氟铝酸盐和氟磷酸盐玻璃中的发光性能,随着NaF被NaCl的取代,发光性能进一步改善。
分布式光电解决了传统光学系统大视场与高分辨率成像的矛盾,在军事侦查、安全监控、天文观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分布式光电系统通过图像拼接和超分辨重建等处理手段提升图像质量,从而提升系统探测能力和识别能力,但目前仍缺乏系统性的性能评估方法。建立了分布式光电系统性能量化评估方法。首先对分布式光电系统理论及图像处理算法进行了基础研究,通过分析图像空间分辨率、信噪比、信息熵等参数,对重构后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本文报导了用多模光纤获得受激喇曼散射的实验研究。用480米长、多模、低损耗的梯度型石英光纤,用重复率为5次/秒和10次/秒、脉宽7毫微秒、功率0.7兆瓦的 YAG:Nd 倍频532毫微米的激光泵浦,获得了从546~702毫微米的十级斯托克斯受激散射。
期刊
制备了3种不同形貌的TiO2结构: 纳米杯、(001)纳米片、(100)纳米片, 并进一步与Pt纳米粒子复合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染料。透射电镜结果证实了3种TiO2纳米结构的形成, 观察到了附着其上的Pt纳米粒子。使用XRD确定了3种TiO2纳米结构均为锐钛矿相。以罗丹明B作为有机染料, 检测了不同形貌TiO2及其Pt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纳米杯状的Pt/TiO2在罗丹明B溶液中表现出最高降解率, 在1.5 h内降解率可达99.1%。同时讨论了TiO2及其复合物的光降解机理。
期刊
基于法布里珀罗(FP)结构的光纤光栅功能型器件的研制和应用是近年来光纤光栅领域研究方向细化后的一个热点,其在光纤通信、光纤传感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综述了近几年FP结构光纤光栅功能型器件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多波长滤波器、可调谐色散补偿器、分布布拉格反射(DBR)激光器、多参数传感器和高灵敏度超声水听器等。
零位补偿检验是现代光学用于检测非球面的主流方法。根据实际检测需要,提出既可进行补偿检验,又可进行干涉检验的一种新型干涉零位补偿检验方法。干涉零位补偿检验的原理是:在零位补偿检验的基础上,将零位补偿系统的第一面改为与激光点光源同心的参考面,从同心参考面反射回来的参考波面与通过零位补偿检验系统的待检非球面反射回来的待检波面相干涉实现干涉零位补偿检验的目的。依据三级像差理论,设计了零位补偿检验的光学系统,给出像差理论分析和实际设计评价结果,当待检非球面镜的孔径角2u 小于1 4.5 时,系统的剩余波像差优于λ/
为了解决基于浅层特征的火焰识别模型对环境变化敏感且鲁棒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串行特征融合模型与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的火焰图像检测方法。为了从有限样本集中训练卷积神经网络获取更加全局性的特征,对使用预训练方法提取的火焰图像深层特征进行串行融合;再针对融合后的特征维度高、冗余大且未包含动态特征的问题,利用MRMR特征选择算法,去除与火焰相关性低的特征,获得相关性高的串行特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