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川南部地区人群血清NT-proBNP、D-二聚体对心源性脑栓塞的诊断效能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四川南部地区人群探讨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对心源性脑栓塞(CE)的诊断效能。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313例及同期单纯房颤(AF)患者34例、健康体检者3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将ACI患者分为四个亚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CE、小动脉闭塞型(SAO)、不确定分类型(UT)],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同时比较CE组与单纯AF组、健康组血清NT-proBNP、D-二聚体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E的危险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NT-proBNP、D-二聚体对CE的诊断效能。

结果

ACI各亚组间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入院时SBP及DBP、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NT-proBNP、AF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利用微信进行知识-态度-行为干预(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9月在清华大学医院精神科门诊接受药物治疗的抑郁症学生患者184人分组干预,对照组(n=92)和干预组(n=92)均获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增加微信KAP干预。干预前后以自编问卷调查疾病知识和用药态度的变化,半年内3次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edicationadherenceratingscale,MARS)调查服药依从情
目的探究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整群抽样法,选取4所地方高校441名思政专业大学生,采用专业认同量表、学习投入量表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26.0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并使用AMOS24.0进行结构方程建模以及采用Boo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思政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得分为(3.854±0.515)分,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为(3.496±0.426)分,学习投入得分为(4.900±0.899)分。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呈正
目的探究中小学生安全感和自我控制在亲子亲合与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问题行为频率量表(problembehaviorfrequencyscale,PBF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milyadaptabilityandcohesionscale,FACES-CV)、安全感量表(securityquestionnaire,SQ)、自我控制量表简版(briefselfcontrolscale,BSCS)对140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5.0和PROCESSv2.16进行统计分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导致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病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视网膜是AD脑内病变的窗口,基于光相干断层扫描/光相干断层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OCT/OCTA)的研究显示痴呆期和临床前期AD患者视网膜结构和血管均发生显著改变,与认知功能、脑组织结构改变等显著相关,并可预测认知功能的下降,提示基于OCT/
强迫症患者多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早期发病,心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受遗传-环境因素影响出现个体神经元损伤、髓鞘形成异常、突触过度修剪、突触异常连接等。儿童青少年强迫症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其可能涉及遗传变异、免疫激活、神经递质失调以及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中关键脑区的功能及结构异常。随着神经影像学及光遗传学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大脑动态发育过程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病因机制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文章就该领域最新研究进行综述,聚焦神经发育,从神经免疫、神经结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免疫性疾病是一组炎症累及CNS的异质性疾病,多发生于既往健康的个体,其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及相关的遗传学改变复杂,治疗选择及预后各异,免疫治疗通常有助于控制病情。近十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这类疾病的临床谱及相关的发病机制仍在不断认识当中,对这类疾病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早期诊断、开展靶向免疫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临床结局。本文主要讨论原发于CNS的免疫性疾病。
目的探讨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IRE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022年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FIRE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结果2例FIRES患儿均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3~5d后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多种抗癫痫药物疗效不佳。生酮饮食治疗后,1例患儿恢复较好,另1例患儿因入院第27天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仍抽搐频繁,家属签字放弃治疗出院。通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与已报道的病例基本相同。结论FIRES常见于既往
目的探讨狼疮性脑病患儿的临床免疫表现及高危因素,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防治寻找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94例,其中出现狼疮性脑病表现的19例患儿为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组,未出现狼疮性脑病表现的75例患儿为SLE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疾病活动、免疫全套、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及自身抗体水平。结果94例SLE患儿中,NPSLE的发生率为20.21%(19/94)。19例NPSLE患儿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癫痫发作和脑
重症肌无力(MG)主要是由细胞及体液免疫依赖、补体及细胞因子参与、多种抗体介导的引起神经肌肉接头(NMJ)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MG是儿童神经专科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在诊断及治疗上与成人MG有较大的区别,而目前临床仍缺乏针对儿童MG精准、高效的诊疗方案。近年来,随着MG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免疫病理环节中免疫网络紊乱及导致NMJ传递障碍的致病抗体的靶向诊疗成为当前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对儿童MG辅助检查、治疗方案选择的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单独与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躯体形式障碍(SF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108例SFD成人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仅接受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接受帕罗西汀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共12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症状自查量表(SCL-90)、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SF-36)评估两组SFD患者的焦虑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