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陕北煤矿区采动地裂缝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来源 :煤炭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p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流域中游既是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区,也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掌握煤炭采动损害产生的水土流失效应有利于实现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以陕北柠条塔煤矿北翼开采损害区内采动地裂缝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宽度为0~20,20~40,40~60 cm地裂缝周围(水平距离80 cm以内、垂直深度20 cm以浅)土壤,利用MS2000激光粒度仪和总有机碳分析仪分别测定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基于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剖析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的空间变化特征,解译小空间尺度下采动地裂缝的水
其他文献
嵌入式监督是以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基础,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找准被监督单位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和“关键少数”,对各部门存在的廉政风险点进行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具有整体性、动态性、互动性等特性。嵌入式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是充分发挥高校纪检监察监督保障执行作用的重要手段。推进嵌入式监督模式,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把监督检查与压实责任相结合,建立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我国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煤炭开采导致隔水土层破坏,产生水资源漏失、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退化。因此,隔水土层再造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陕北保水采煤现场条件,包括温度特征、环境特征、采煤裂隙特征、裂隙充填物特征、微生物钙源特征等,开展了一系列MICP(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再造隔水土层室内试验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和碳酸钙产量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巨大芽孢杆菌在不同温度下的保种特性、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和不同养护温度的适应性。利用浓缩的高钙洁净矿井水作为钙源和无机盐来源,利用煤矸石粉
为了研究易自燃煤体氧化后的力学特性变化,通过程序升温和热重实验获得煤氧化过程中的特征温度,并对煤样进行氧化处理;通过测试煤氧化前后的波速,得出氧化后煤体的损伤因子;通过单轴压缩实验,分析不同氧化煤的力学参数变化规律;通过建立氧化煤受力模型,分析不同氧化煤力学特性的差异并对典型工况研究。研究表明:①原煤和70,135,200和265℃氧化后煤样的平均纵波波速分别为1642,1416,1261,870和557 m/s,不同氧化煤的损伤因子平均值依次为0.19,0.43,0.72和0.86,随着氧化程度加深,波
晋东煤炭基地水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人类活动加剧,区域地下水循环特征演变剧烈。以晋东煤炭基地辛安泉域为典型研究区,系统研究了采煤驱动下地下水循环演变特征。通过建立泉流量与矿井涌水量、岩溶地下水开采量和大气降水间的多元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岩溶大泉衰减机制及主控因子;通过地表径流切割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混合比例计算,识别了不同水体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矿井水的水源组成;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特征,构建了采煤影响下的地下水循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辛安泉域岩溶大泉流量
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网络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育人融合成为必然。“易班”平台为网络思政育人模式提供了平台,但其现实建设却仍存在与应然效果偏差较大的困境。宏观层面囿于“三全育人”格局尚未完备,“易班”建设主体较窄,队伍配备不齐;“易班”运行缺乏长效机制;全方位育人环境营造不足,缺乏对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微观层面“易班”的功能与操作尚不完善。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将完善“三全育人”格局与“易班”的创新优化相结合;逐步深耕“易班”价值内涵,将之贯穿于功能开发与实践过程,方能完善“易班”应用,提升育人实效。
距国际煤和有机岩石学委员会(ICCP)讨论制定新的显微组分分类近30 a后,国际煤地质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于2017年发表了类脂体新的分类方案“Classification of liptinite-ICCP System 1994”。在此之前,ICCP发表了镜质体(ICCP,1998)、惰质体(ICCP,2001)和腐植体(Sykorova等,2005)的分类方案。类脂体新分类方案的发表,标志着ICCP完成了对煤显微组分分类体系的构建。这4
疏水降压是煤矿顶板水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手段,复合充水含水层中倾斜疏放水钻孔涌水量计算及参数优化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以“渗流-管流耦合模型”理论及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以含水层-钻孔间水量交换量为耦合点,构建了煤层顶板复合充水含水层倾斜疏放水钻孔定降深放水的含水层-钻孔系统耦合模型,利用母杜柴登矿井临时煤仓放水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以此为基础,计算了不同钻孔仰角、数量的钻孔涌水量及单位长度涌水量,确定了钻孔的最佳仰角和数量。同时,计算分析了150 m钻场间距下600 m工作面范围内不同疏降水头的钻孔涌水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紧密相关。近年来,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以下简称“来华留学教育”)服务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外交工作大局,为持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梳理了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研究了当前总体发展现状,提出了推动“提质增效”打造留学中国品牌,突出“办学特色”培养来华留学人才,加强“中外融通”培育友华世界公民的新时代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指向。
煤层开采过程中裂隙的演化对于煤矿顶板导水通道的形成至关重要。以研究区煤矿2煤首采工作面为地质原型,采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开采距离下覆岩应力的动态演化过程。基于信息论中的信息熵,对模型中应力的监测结果进行计算,得到不同开采距离下的应力信息熵,对采动覆岩应力变化过程进行定量化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应力信息熵的演化分为3个阶段,即发生期、扩展期和稳定期。应力信息熵随开采距离的增加呈波动上升态势,这是由覆岩系统内部离层和导水裂隙带的发育情况引起的。当离层产生以及导水裂隙带发育时,应力信息熵增大;当裂隙闭合
“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结构现状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结构,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短时期内难以改变。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如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是整个煤炭行业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能源安全角度看,中国的能源资源赋存结构和全球地缘政治形势,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放弃煤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