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角下临床护士工作强度对留职意愿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伦理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cc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调查护士工作强度、对夜班感受及留职意愿现状,并分析护士工作强度、对夜班感受对留职意愿的影响,为提高护士留职意愿提供参考.采用工作强度调查表、留职意愿量表对陕西省49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留职意愿得分为(19.95±4.28)分;57.3%的护士每周工作时间大于40小时,36.6%的护士日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42.3%的护士日岗位持续走动或站立时间大于6小时,54.7%的护士日均弯腰≥31次.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上夜班、婚姻状态、日岗位持续走动或站立时间、日均弯腰时间、每日工作时长;对目前夜班频次的满意程度、下夜班当天是否参加过医院或科室的公共活动、对目前夜班的费用的满意程度、上夜班影响生活节律以及和伴侣的感情是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P<0.01).由此可知护士留职意愿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强度及对夜班感受对留职意愿有显著影响,医院管理者要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减少护士工作强度;加强护士职业精神教育,提升其职业认同感;控制夜班频次,适当提高护士夜班收入,增加对值夜班护士人文关怀,提高护士对夜班满意度,从而增强其留职意愿,稳定护士队伍.
其他文献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分析真实世界证据的产生及发展背景,针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指导原则(试行)》的意见通知,探讨应用真实世界证据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以此支持药物研发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结合中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规范以及知情同意规则的应用,思考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过程中个人健康信息难保障、真实世界证据真实性难保证以及药企赠药活动的法律关系难厘清的相关法律风险.并提供在应用与监管方面应当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利用之间的利益冲突、严格审查并建立虚假真实世界证
以“养老护理人员”“养老照护人才”“养老护理人员胜任力”为主题词,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10年5月—2020年5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将纳入的357篇文献题录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基本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养老护理人才方面的研究发展趋势、研究主体、基金来源、关键词共现、主题聚类等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养老护理人才研究领域定量分析较少,研究者和研究机构之间合作性不强.建议未来养老护理人才培养领域中应多吸引来自社会多方资源的参与,增加创新性和多方合作研究,不断推动中国养老护理人才研究领域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中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应对方式之一,需要在严格的法律监督保障中落实,以保证最大限度地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权益保障存在养老机构不具备办医资质、养老医院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等问题.从法律实施层面对医养结合问题进行分析时发现存在没有符合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法律处理制度、因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复杂性使法律监督无从实现等问题.建议建立专门的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法律权益保障机构、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通过老年人普法和
老龄化社会使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面临着内心的拷问.年迈的父母罹患疾病,缺乏陪伴、经济贫困、无端又存在的恐惧、担心子女又对未来充满期盼,但这种期盼又随时会落空.年迈父母这种凄苦的境况使人再次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孝”的内涵,时代变迁、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越来越难以尽“孝”,老年人需要赡养,更需要爱与陪伴、需要关怀,不能让亲人带着遗憾离开,也不能给自己留下太多遗憾.
人工智能居家养老涉及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包括老年人自主性维护与人工智能物化操控之间的伦理冲突,老年人渴望亲情关怀与人工智能弱化家人情感支持之间的伦理冲突,老年人监护需求与隐私保护之间的伦理冲突,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人工智能资源分配不公正之间的伦理冲突.对此,应通过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老年人赡养制度,加强隐私数据保护和强化各级政府责任等举措,达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居家养老深度融合的目的.
为了研制出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大量研究人员投入相关临床研究,而新发突发传染病临床研究及伦理审查也存在诸多难题与挑战.通过梳理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上的相关临床研究,从研究类型、干预措施、经费来源、实施地点、受试者情况、数据管理、是否上传伦理审查批件等方面分析中国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研究及伦理审查的现状,并透过研究现状探讨目前需要关注的几个要点,如有限临床研究资源的分配及使用、临时性医疗救治点或尚未备案的医疗机构参与临床研究的管理、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特殊伦理审查机制的建立及伦理审查要点等.
《黄帝内经》不但是中国现存最早成书的医学典籍,而且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史中第一部包含医德思想的医学巨著.其中以救人为中心的人命至重观、以医术为基础的治病救人观、以患者为核心的因人而治观、以自然为遵循的健体养生观、以无私为基因的传承济世观等医德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医者行医的基本指南,在当今社会对于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坚定医者担当、凝聚抗疫力量,促进医学发展、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时代价值.
通过分析思想政治工作在突发卫生应急事件中的重要意义,围绕思想政治工作与卫生应急事件的特点、难点,并以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卫生应急防控事件为例,探讨思想政治工作在重大突发卫生应急事件中的作用及实践路径,以期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在重大突发卫生应急事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和提升社会风险应对能力.
为了了解在职医疗卫生人员、规培与实习医疗卫生人员以及在职医学生科学健身基本知识的储备、获得途径以及主要影响因素,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三类人员科学健身基本知识认知度较低、获得途径相对单一、影响三类人员科学健身基本知识储备的首要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分别提出三类群体科学健身素养培养路径.在职医疗卫生人员培养路径:提高认知度,强化角色担当;加强协作,发挥体医融合优势;线下线上结合,创造多元培养路径.实习与规培人员培养路径:加强重要性认知,培养角色意识;定期强制培训,夯实角色担当
产学研融合背景下肿瘤诊治技术飞速提升,为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临床医师在研究中也面临着更多的伦理问题.通过分析目前产学研融合背景下临床肿瘤学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机遇,认为产学研融合背景下存在临床人才培养的伦理意识欠缺、政策引导不足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加强政府监督引导、伦理委员会审查教育和课程体系改革等应对策略,以期为产学研融合背景下临床医师伦理素质培养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