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霍华德庄园》的复杂节奏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0110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著名作家福斯特是一个在小说创作中非常重视音乐节奏的作家。他的小说《霍华德庄园》在主题发展的复杂节奏上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产生了共鸣,使小说具有了音乐的美感。
  【关键词】霍华德庄园;第五交响曲;节奏
  【Abstract】E.M.Foster is a famous British novelist who thinks much of musical rhythm in his writing. And his novel Howards End resonates with Beethoven’s Fifth Symphony in the way he presents its theme development, thus musical beauty is created over the novel.
  【Key words】Howard End; Beethoven’s Fate Symphony; rhythm
  【作者简介】陈瑞红,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董爱华,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英国作家福斯特被认为是“最有音乐天赋的小说家”,他在1927年出版的《小说面面观》中提出可以从节奏上对小说进行分析。他认为节奏有简单节奏和复杂节奏两种。他把简单节奏与《第五交响曲》的开始节奏“滴滴滴——答”相类比,认为:“我们不但谁都听得出来,而且都能打出拍子来。”因此简单节奏可被看作是重复加上变化发展。复杂节奏很难领略,只有音乐家才能说明二者在实质上有无不同。在福斯特看来,它就是类似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作为整体所呈现出来的节奏,一种当指挥棒和所有乐器停止后犹萦耳不绝的效果。1945年福斯特在论文《来自观众》中进一步解释了复杂节奏,称之为“建筑化的情绪,当一部作品通过时间的延伸,突然被作为一个整体理解时才能获得”。这种节奏可以说是阅读过程和阅读结束后小说留给读者的整体效果。尽管福斯特声称很难找到一部小说可以与整首第五交响乐的节奏相提并论,但他写于1910年的《霍华德庄园》可以理解为是他的节奏理论的先期实践。
  贝多芬的伟大作品《第五交响曲》因他简短而形象地把音樂刚开始那猛烈的三连音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贝多芬所说的命运不同于人们通常理解的“天命”或“天数”,而是指人面临的困难和种种不幸。贝多芬塑造的英雄不是存在于诗歌戏剧的,是与困难作斗争、从黑暗走向光明、争取自由的普通人。福斯特在《霍华德庄园》中关注的就是处于不同文化冲突、承受着生活压力、心灵不能平衡发展的中产阶级,具体来说,就是代表精神文化生活的施莱格尔一家和代表物质生活的威尔科克斯一家的各自面临极端片面发展的困境。施莱格尔家的问题在于其脱离现实纯精神文化生活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苍白无力。玛格丽特本人戏称“我们过着吱吱哇哇乱叫的猴子般的生活”。威尔科克斯家在用物质支撑起来的华丽表面背后是对失去物质享受的恐慌和害怕失去物质财产而导致自私冷漠、缺乏想象力和同情心。查尔斯·威尔科克斯是过分追求物质的一个典型,在处理巴斯特事件中简单粗暴,致使自己陷入囹圄。两个家庭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就像命运敲响了他们的门。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命运敲门令人惊惶的同时也刺激着人们奋起反抗的决心。如同乐曲中的英雄经历了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精神历程才战胜了苦难,小说中的人物在实现物质与精神的联结过程中经历了内心尖锐的矛盾和情绪对立,饱尝了各种各样的磨难。
  福斯特给两个家庭做了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施莱格尔家要做的是“不要看着它阴盛阳衰而无所作为”;威尔科克斯家要做的是“看着它充满阳刚而不粗鲁”。 两个家庭“联结”的过程因巨大分歧而困难重重,其中既有顺从和冲动,又有沉思和犹疑;既有忍耐又有爆发,既有生又有死。《命运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再掀风云,斗争升级,整个乐章充满了斗争和冲突的情绪。相对应,玛格丽特与亨利的婚姻经历了一系列曲折和冲突,最后激烈的争吵是两人矛盾的大爆发,也是玛格丽特向命运发出的挑战与呐喊。种种变化也迫使亨利重新审视旧我进而做出些改变。濒于破裂的婚姻最终以双方的妥协得以继续。婚姻也使玛格丽特从夸夸其谈向扎实做事过渡,她从最初的热衷上剧院和参加讨论社会转变成“关起门来过日子”。已经联结的两个家庭已在霍华德庄园的土地上扎根。在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英雄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胜利告终,但命运的阴影仍然存在。幽灵般的敲门声贯穿了这部交响曲的始末。
  福斯特认为贝多芬 “把辉煌、英雄主义、青春、生命和死亡的壮丽以及一种非凡欢乐的巨大吼声又带给了听众,让他的第五交响乐就此结束,然而精灵们仍在什么地方。它们能够回来,贝多芬已经勇敢地把话说出了”。精灵即幽灵,代表的是懦弱和怀疑,是恐慌和空虚,“(精灵)它们路过宇宙,这才注意到这世界不存在什么辉煌或者英雄主义”。物质与精神的联结是否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是否能够达到和谐相处,福斯特没有明确给出答案。即使霍华德庄园是福斯特的乌托邦,他也对未来没有消极地否定,终极的和谐是理想状态,需要人们不懈地追求,这也是一位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对工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的一剂良方。
  综上所述,《霍华德庄园》隔着时空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产生了思想和节奏上的共鸣。也可以说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成了《霍华德庄园》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背景音乐。在节奏理论的指引下,读者将拥有新的阅读体验和审视作品的新视角。

参考文献:


  [1]Arlott John, etal. Aspects ofE M .Forster[M]. New York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学习效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遵循ARCS动机模式激发小学生的绘本阅读动机,首先要让绘本故事引起小学生的注意或兴趣,使他们愿意深入到学习中来;其次,通过绘本故事的学习,能让他们感同身受,享受过程;然后,通过绘本故事的学习,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并产生足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逐步产生学习满意度。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阅读
【摘要】英语单元复习,就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已经学到的本单元的英语知识,加以整合,并使之系统化。同时,在复习知识的同时,注意同学们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口语表达能力,语法应用能力等。初中复习课不像新授课那么容易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既不能单讲语法,也不能只检查背句子,背课文,这样孩子们难免感觉乏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好整个一个单元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研究这类课型。  
【摘要】当下初中英语教学中一直存在“读写分离”的现象,基于思维导图的主线式教学模式将读写教学相结合,在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同时,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本文通过阐述基于思维导图的主线式教学的涵义和优势,并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中实现以读促写,提高读写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主线式教学;读写教学;深度学习  【作者简介】林跃锋,洪帆,福州江南水都中學。  一、问题的提出
【摘要】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已经逐渐的步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诸多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技术逐渐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在教育领域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应用成效最为显著的就是微课教学模式,有效地将该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当中,不仅可以极大的降低大学英语教学的空间限制以及时间限制,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就移动互联
【摘要】信息技术的推进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因此带来的效率提升也是不可忽视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海量信息,也有可能成为人们的困扰。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实际业务的从事者,应当结合新媒体的利弊,做好相互之间的融合工作,提升新技術使用效率。笔者试图结合新媒体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利弊分析,浅谈如何更好地引入这类技术,进而为实际业务的推进打下理论方面的基础。  【关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英语是一门要求实践的语言,而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人与人间的沟通与交流。那么,该如何教学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呢?这是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作者认为,在语言教学的教学实践中,应该设置一种情景模式,让学生在一种相较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语言。因此,作者就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上的使用展开讨论,并
【摘要】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包含明说和暗含这两个含义,交际双方一方面要理解语言的表面意思,同时也要理解对方表达的隐含意义。而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既关注原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关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怎样传递原作者的意图,从而使译文能更充分地表现原作的语境效果。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分析作者错引《诗经》中的四句诗的原因,并指出译者的翻译与作者交际意图不相符问题。  【关键词】关联理论;《倾城之恋》
【摘要】小说《老人与海》是一部伟大的小说,问世后曾斩获多项荣誉,关于它的翻译版本与研究很多。但是从翻译技巧入手,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不同译本的翻译风格分析很少。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对小说《老人与海》的两个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探究了功能对等理论在研究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老人与海;功能对等;翻译技巧  【作者简介】郭瑱,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  《老人与海》是著名美国作家海明威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社会的通用语言,已经成为中小学、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高素质者水平的重要体现。英语的习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现阶段高职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学生基础差等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出现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方法的落后。因此,提升高职英语教学质量需要探索出新的英语教学方法。本文首先对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对目前高职英语
【摘要】英语是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如何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集中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为研究视角,针对混合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讨论,集中为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以及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出建议。期待为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贺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