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考察团的“神功”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of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大概总是在云端里看世界,因而不甚分明.有幅漫画画着某个神道驾云俯视下界的高楼,口中“吐”出一句:“时代前进了,俺也应该下岗啦!”恕我愚昧,看后不甚了了;读画题,乃是“请出‘神佛’”.更觉不解:指的是请“神佛”出山,还是出楼?两者可正好相反。幸而还有解释文字,曰:“北京东城区有关部门近日作出决定,在区所属的国有商店不许供佛拜神,供有的神佛必须从店中‘请出’。”
其他文献
论文对大众传播研究从传统话语主控到这一话语中心消解,并向主要以文化批判研究为代表的“另类”话语转变的过程进行了概括梳理,同时分析了这种转变的背景、动因、现状和前景。本文是2001年11月作者在韩国延世大学传播研究所召开的“传播与媒介研究的文化批判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已基本解决,但在实践上却远未落实。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要求,对于劳动力素质需求的提高,已构成堆进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必要前提.面临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普及高中教育的愿望,既来自于社会家庭,也成为用人单位的一个基本前提。能否使初中毕业生都有机会受到高中教育,抑或使希望上高中的人能全部人高中,已不单单是扩大教育机会或升学要求而体现的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一种生活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达过程中所必然面临的抉择。
教育和经济的关系在理论上较好理解。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也要求经济的支持,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教育是难于发展的,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教育源源不断地培养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已确定为我国的战略方针。教育需要保持较快的发展.质量上也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家庭对教育的期望值也提高了。
“文化元典”是著名文化学者冯天瑜创制的概念,这一概念提出后,学术界出现了一段研究元典文化的热潮。最近,河南大学出版社组织了由季握宏教授领衔主编的一批中青年学者,选择了30种文化元典,分别考察它们对中园化的全方位影响,以期,以期在五、六年内陆续问世。
我很喜欢读《史记·蔺相如传》。战国蔺相如先生在通史里寥寥几句,但他在民间社会却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其以团结为重.与廉颇释嫌相和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斯人虽已没,千古有余情,司马迁的笔触是很有感染力的,在他笔下的蔺相如也是一代完人。
读了《探索与争鸣》有关气功讨论的文章.颇受启发,现想从医学的角度.谈谈对气功的认识。
徐虎精神向我们昭示了什么?很多师生不约而同地评价,“新时代的雷锋”.说徐虎是“新时代”的雷锋,是目为徐虎与雷锋所处的时代环境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显示了徐虎精神的时代特征.雷锋生活在一个政治动员的社会环境中,做好事,讲奉献,是那个时代的风尚;而徐虎则生活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风尚已不可同日而语.
监狱是了解、认识社会的窗口,是社会公共秩序的解剖室。一个国家的社会公共秩序状况如何?危害社会秩序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者都可以在监狱中得到清清楚楚的剖析。因为,监狱中关押的罪犯与社会公共秩序好坏的因果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他们是社会公共秩序的破坏者;另一方面,他们同时又是社会公共秩序出现薄弱环节的产物。罪犯是破坏社会规范的“越轨者”,然而,罪犯与常人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
报载,1995年6月14日成都街头出现了一支专管警察的巡警队伍,其佩戴的湖蓝色袖套上写着“成都市公安局督察队”。警察队伍中有了专门监督警察的警察,这事很新鲜,相当于将政治军事领域中的宪兵督察机构引入了警察组织,这无疑是一个深契民心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