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普通话儿化韵词语的教学策略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key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化韵是普通话口语中重要的语流音变现象,它的存在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儿化韵词语在普通话教学中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提出了要通过教学使普通话学习者掌握儿化韵的发音规则,并结合儿化韵的发音规则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的四大策略。
  关键词普通话 儿化韵 教学策略
  
  儿化是普通话教学中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普通话的儿化现象主要由词尾“儿”变化而来。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er)失去了独立性,“化”到前一个音节上,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前面音节里的韵母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儿化”。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被称作“儿化韵”。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上r。
  儿化是普通话里不可缺少的成分,在普通话里有着重要的语用功能。儿化的存在不但能增强汉语的节奏感、韵律美,而且在表达词语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也有积极的作用。
  
  一、儿化的作用
  
  (一)在语法意义上,儿化可以区分词性
  有些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等加上“儿”后,词性就发生了明显变化。学习普通话要特别注意这类词的儿化。这类词不儿化就是方言的味道,就会影响普通话规范的程度。如:“盖”是动词,指由上而下的遮盖,蒙上,“盖儿”是名词,指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个”是量词,指人或事物的个数,“个儿”是名词,指身体或物体的大小;“尖”是形容词,指末端细小,尖锐,“尖儿”是名词,指物体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头儿。
  (二)在语法意义上,儿化可以区别词义
  有些词儿化不儿化意义差别很大,会直接影响普通话口语交际效果。如:“信”是指信息,“信儿”是指消息;“有门”指的是进出的门,“有门儿”指的是希望;“眼”指的是眼睛,“眼儿”指的是小洞。在具有区别词义和辨别词性作用的语境中,该儿化处理的地方一定要儿化,否则就会产生歧义。
  (三)在词汇意义上,儿化词可以形容细、小、轻、微的状态和性质。如:“米粒儿、小孩儿、一点儿、小鱼儿、一会儿、门缝儿、针鼻儿、丁点儿”。体积较大的物体一般不能儿化。如“一头大象”就不能说成“一头大象儿。”
  (四)在修辞色彩上,儿化词具有表示温和、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如:老伴儿、脸蛋儿、儿媳妇儿、红花儿、小孩儿、小曲儿。
  儿化是作为标准语音的北京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因此儿化理应是普通话语音体系中一种不可忽视的语音现象。同时儿化韵又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必测内容,《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儿化词语表”收词有189条。儿化的确应该引起普通话学习者的重视。而对于南方的普通话学习者来说,儿化无疑是一个学习的难点。南方人在学习普通话时由于受个人发音习惯和方言色彩影响,有的不会发儿化韵;有的虽然能发出儿化韵,但发音含含糊糊,似卷非卷;有的调值下降,音长缩短,不敢把儿化韵读出声,从而造成发音含糊不清,导致儿化的音变多种多样。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中应重视儿化词语的教学策略,帮助普通话学习者掌握儿化韵的发音方法,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
  
  二、普通话教学中儿化韵词语的教学策略
  
  (一)教会普通话学习者发好自成音节的“er”韵字
  “儿化音节的特点是给音节中的平舌韵母加卷舌动作,变为卷舌韵母。”卷舌韵母只有一个,《汉语拼音方案》用“er”表示。“er”只能自成音节,不和任何声母相拼。它自成音节的字也不多,常见的如“儿”“而”“耳”“尔”“二”等。练习发好“er”韵字可以帮助普通话学习者熟练地掌握卷舌发音的动作,从而为后面儿化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发音基础。教师在教学习者发“er”韵字时,要使学习者明确“er”是在舌面中部e音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舌尖卷起的动作而发出来的音,e表示发音时舌头的位置,r表示卷舌动作,发音时声带振动,舌在半升半降之间,舌面中部稍微隆起,紧接着舌尖卷起,与硬腭相对,这时就能发出“er”音来了。在教学生发“er”韵时,教师要多做示范,让学生观察、听准、体会发音要领和方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声调反复进行儿韵字的强化训练。
  (二)结合儿化韵的音变规则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
  1.讲清儿化韵的发音规则
  普通话中除er韵外,其它韵母均可儿化。韵母儿化后,读音也随之发生变化。儿化韵的基本特征就是卷舌。儿韵字和儿化韵虽然都有卷舌动作,但在具体的儿化韵中,因受前面音节音素的影响,儿化韵各不相同,从而形成普通话儿化韵十分丰富的特色。一般说来,如果韵母的最末一个音素与卷舌的动作不冲突,对于卷舌无碍,发韵母时就可以直接卷舌;反之,如果韵母的最末一个音素同卷舌动作冲突,有碍卷舌,儿化时韵母的发音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中有必要讲清儿化韵的音变规则。
  儿化韵的音变规则可以概括为以下5条:
  1)ɑ、o、e、ê、u收尾的韵母,儿化时主要元音基本不变,韵母直接卷舌。
  如:ɑ-ɑr刀把儿o-or粉末儿ɑo-ɑor火苗儿
   e-er模特儿u-ur没谱儿ou-our小丑儿
  2)韵尾是i,n的韵母,韵尾脱落,主要元音卷舌。
  如:ɑi-ɑr小菜儿ɑn-ɑr书签儿
  3)韵母是I,ü的,韵腹不变,原韵母后加er。
  如:i-ier米粒儿ü-üer金鱼儿
  4)韵母是舌尖前韵母一i和舌尖后韵母一i的,将韵母改成er。
  如:i(前)-i:er瓜子儿i(后)-i:er没事儿
  5)韵尾是-ng的,丢韵尾、韵腹鼻化,并卷舌。
  如:ɑng-ɑr药方儿eng-er夹缝儿ing-ir花瓶儿ong-or果冻儿
  通过儿化韵音变规则的分析,使普通话学习者明白儿化韵母的音变并不是简单地在韵母后加上一个卷舌动作,这其中包含着一系列音变现象,包括脱落、增音,更换和同化等现象。
  普通话学习者掌握儿化音变的规则并不难,难点是按照规则熟练的发好音变后的儿化韵。因此在儿化韵的具体训练阶段,要结合儿化韵的音变规则,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和加以训练,让学生感受、理解、掌握并自如运用。
  2.结合儿化韵的音变规则加以训练
  1)练习能够直接卷舌的儿化韵。如:打杂儿zɑr、粉末儿mor,因韵尾ɑ,o舌位低,开口度大,有足够的空间让舌卷起,所以容易发好。而挨个儿ger、小鞋儿xier,韵尾e舌位较低,开口度较大,有空间让舌卷起,但因是展唇音,练起来相对困难一些。练习时,要求普通话学习者的唇自然展开,然后再卷舌。先练习这类容易发的儿化韵有助于增强普通话学习者的自信心。
  2)练习利用音变手段发出的儿化韵。
  首先练习利用脱落产生音变的儿化韵。即以-i、-n作为韵尾的音节。如:一块儿kuɑr、落款儿kuɑr。
  其次练习利用增音产生音变的儿化韵。即以-i、-ü作为韵尾的音节。如:垫底儿dier、小曲儿quer。
  再次练习利用更换产生音变的儿化韵。即以-i(前)、-i(后)作为韵尾的音节。如:石子儿zier、墨汁儿zher。
  最后练习利用鼻化产生音变的儿化韵,即以-ng为韵尾的音节。如:香肠儿chɑr、脖颈儿ger、影儿ier、小熊儿ior。
  除帮助普通话学习者认识儿化韵音变规则,有目的、有计划地配合大量的儿化韵练习外,还有一些因儿化而改变的特殊音变现象也要让普通话学习者掌握并运用。
  (三)教会学生注意特殊音节儿化后的读音变化
  有的词语后面加上了“er”以后,不仅韵母出现了卷舌现象,其声、韵、调也发生了变化。如“早早(zǎozǎo)—早早儿(zǎozāor),慢慢(mànmàn)—慢慢儿(mànmānr),桑葚(sāngshèn)—桑葚儿(sāngrènr),相片(xiàngpiàn)—相片儿(xiàngpiānr),中间(zhongjiān)—中间儿(zhongjiànr),相片(xiàngpiàn)—相片儿(xiàngpiānr),本色(běnsè)—本色儿(běnshǎi)”等。要教会学生读准这些特殊的儿化音节的读音变化,并教会他们熟练运用。
  (四)教会普通话学习者区别作品朗读中的儿化与非儿化音节。
  1.明确几种必须儿化的词语
  第一种是词汇语法上具有区别词义、词性的作用。例如“头(脑袋)—头儿(带头的,领导人)、尖(形容词)—尖儿(名词);第二种是习惯性的读音。即普通话已吸收,不读儿化则不符合语言习惯,听起来不舒服。例如“一会儿、小孩儿、好玩儿。”对于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功能的儿化词语,教师在教学时应尽可能找出其规律性,帮助学生掌握;对于符合语言习惯的儿化词语,教师在教学时则可以让普通话学习者加以训练,同时鼓励他们多听示范读音,适当加以记忆,并鼓励他们在日常说话中有意识运用儿化韵词语,以达到熟练自然地掌握的目的。
  2.注意区分儿尾词与儿化韵
  儿化词的存在使语言的表达更准确,语言节奏更鲜明。但书面上有“儿”尾的词语,不一定都读成儿化韵,这种带有“儿”尾的词语我们通常称之为“儿尾词”。所谓“儿尾词”即词后的“儿”字独立成音节,本身也具有实在意义,这时应将“儿”字读出来。例如下列出现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作品中的“儿尾词”:
  (1)在历史时代,国家间经常发生对抗,好男儿(nán’ér)戎装卫国。(作品11号)
  (2)上面写着“为帮助患小儿(xiɑo’ér)麻痹的伙伴募捐”。(作品21号)
  (3)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nǚ’ér)绿”好吗?(作品25号)
  (4)它用身体掩护着自己的幼儿(yòu’ér)……(作品27号)
  (5)风儿(fēng’ér)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圭土地。(作品35号)
   这些词语中的“儿”一定不能读成儿化词语,而应将“儿”单独读出来。
  普通话水平测试作品朗读中同样也有很多儿化韵,这时就必须按照儿化的发音规律去读。例如:
  (6)地面上一会儿就白了。(作品5号)
  (7)小孩儿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作品7号)
  (8)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作品17号)
  (9)小男孩儿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劲了。(作品41号)
  (10)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儿的。(作品58号)
  要想比较清楚地区别开儿尾词与儿化韵,还可以让学生多读《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儿化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儿化词语表》共收词189条,多读这些词语一来可以加深对儿化词语的记忆,二来可以培养儿化朗读的语感,更好地掌握儿化韵的读音和实际运用。
  总之,普通话学习者在了解了儿化韵在普通话中的作用、掌握了儿化韵音变的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以上四个策略进行辅助练习和日常训练,是不难发好儿化韵的。
  
  参考文献:
  [1]徐世荣.普通话语音常识[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3.
  [2]宋欣桥.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3]史定国.现代汉语儿化词规范问题[J].语文研究,1996.
  [4]周轶.普通话儿化音的测试和培训对策[A].语文出版社,2003.
  [5]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江苏省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李素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
其他文献
词的言语义的分类,学界历来有不同观点。本文以言语义的形成因素为标准,以小说《围城》中的用例为依据,对词的言语义进行了分类,以期在实践方面为词的言语义研究提供一定的探索经
针对藏语区别于英语和汉语,分析藏语的构形特征,得到词性标注集.从人工标注的语料中统计词和词性频率以及训练得到二元语法的HMM模型参数,运用Viterbi算法完成基于统计方法的
中国足球运动员转会打响第一炮金钱在足球运动中的作用张小四川全兴足球俱乐部的马鸣宇连日来成了新闻人物,国内的大报小报一个劲儿地刊登有关他的消息。《中国体育报》以“川
使用顶空-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结合差异化分析软件鉴定分析出了饮用水中的异味物质。质谱数据通过逐级筛查,降低化合物数量,通过T检验和倍数变化统计分析查找差异显著的化
摘 要:本文从分析标题的语法结构入手,对女性时尚类杂志《瑞丽》标题中使用的比喻辞格进行分析,研究比喻在《瑞丽》杂志标题中的特点及特殊性。  关键词:标题 辞格 比喻 结构    《瑞丽》是引导女性潮流,介绍品牌化妆品、服饰的娱乐时尚杂志。面向的读者群是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追逐时尚,热衷于潮流,生活品味较高的年轻女性。为了吸引这一层次的读者群,《瑞丽》杂志的文章标题大都活泼、新颖,富有深度和内涵,并
由学养深厚的知名学者马景仑先生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以下简称小教专业)《汉语》(上、下,2000年版)教材深入浅出,博采众长,为众多师范院校汉语课程必备教材。该教材自出版以来,已被十余次印刷,久经采用,福泽甚广。然编撰教材头绪繁多,涉及面广,实属不易,虽名家亦难免千虑一失。笔者在执教过程当中,发现其可议之处仍有不少。本文仅从下册中选取若干则,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期刊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灾后重建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做好灾后重建的前期工作,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抓紧制定灾后重
应用非对称流场流分离(AF4)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过敏原蛋白表位进行筛选。将选择的过敏原蛋白(虾原肌球蛋白,TM)酶解后经UPLC-QTOF-M
在长期保守严格的外宣意识的熏染下,中国电视对外报道习惯于使用外显语言。外显语言是一种比较直露和浅显的话语方式,传播者用一种直接而生硬的表达方式呈现其传播意图。国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