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格·斯诺与“一二·九”运动

来源 :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佩格·斯诺(即海伦·福斯特·斯诺,笔名尼姆·威尔斯)自从1949年和埃德加·斯诺离婚后,一直独自住在康涅狄格州麦迪逊的乡间。前几年我曾建议她来中国住,像安娜·斯特朗
其他文献
<正> 物质世界经过漫长的进化,孕育和分娩了人这一万物的灵长,从而产生了“自我意识”,从此世界分化出自为的世界,并开始了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轴心的定向进化。 作为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哲学,是人类最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它所面对的世界,不是与人无关的物质世界,而是人生存、发展于其中的世界。正如世界哲学学会联合会主席加拿大哲学家科希所说:“不论各种哲学如何不同和对立,它们基本上关心的是同样类型的问题,因为哲学家都是在试图从根本上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他们自己。”
<正> 去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给人留下不少值得反思的问题。民主意识与专政意识的错位,就是应该认真总结的一条历史教训。开始,一些人就无法无天,干扰国家机关发挥正常的专政职能,致使首都濒于瘫痪。当时工人无法上班,学生无法上课,商店无法开门,专政机关无法正常行使自己的职能,共和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党和政府依据宪法,动用军队对首都分地区实行戒严,履行专政职能,一举粉粹反革命暴乱。这场风波对于多数同志来讲无疑是一帖“清醒剂”。但又
<正> 当代世界,和平运动席卷全球,并得到我党的有力支持。这一运动的中坚力量是西欧社会党、工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广大群众。英国工党也在国内成为本国和平运动的核心领导力量。工党的这一反战、和平运动的政策和立场是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传统的,它至今仍带有历史传统的基本特点。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与工党交往的过程中,研究历史上麦克唐纳这位工党第一个反战领袖的反战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平运动的现实,找到两党合作
值此《社会科学》创刊十周年之际,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邀请了部分知名的专家学者和理论新秀,就繁荣社会科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问题进行了笔谈和座谈。兹将先后收到的笔谈及座谈会纪要发表如下。
<正> 今年春夏之交出现的学潮,令人震惊,发人深省。这次学潮无疑是当代大学生文化心理沉沦和挣脱的一种选择,但结局却走向了反面。它启示人们,研究大学生文化心理及其正确导向,防微杜渐,培养“四有”新人,实在刻不容缓。 一、西方社会思潮回光返照下的心理骚动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第2反抗期”,西方社会思潮的猛烈冲击,不仅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宣传”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引起了学子们心理的骚动不安。
<正> (一) 解放前,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远东贸易、金融和经济中心。就其性质而言,它对外是为帝国主义服务,对内是为官僚资本和地主阶级服务。上海之所以成为经济中心,特別是对外经济关系的中心,是由特定的因素决定的。
<正> 赵紫阳总理在一九八○年八月对科技咨询工作批示:“科技咨询服务工作很重要,是科技部门走上社会化的一种形式”。五年来的实践证明,社会需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应该走向社会,科技咨询工作是沟通社会与科技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在赵总理批示以后,全国科协系统的科技咨询服务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全国已有各级咨询机构近万个,每
<正> 1939年,阿垅写下了他的第一篇诗评。此后十年间,他一共写了约七十篇评论,后来结集为《诗与现实》三卷,于1961年出版。1948年,他还写了一本题为《人与诗》的专著。如果再加上1954年写成的《诗是什么》一书,那么,他为我们留下的专门谈诗的著作,就有一百四十多万字了。 近三十年来,阿垅的这些论著,几乎没有人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