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考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泰兴市黄桥镇为例,总结当前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深入探讨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并从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健全保障救助机制、强化组织推进5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以为新时期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对策;江苏泰兴
  中图分类号 F3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348-03
  Thinking of Promotion of Farmers′ Income in New Age:Taking Huangqiao Township in Taixing City as an Example
  WANG Ling
  (Huangqiao Township People′s Government of Taixing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Taixing Jiangsu 225400)
  Abstract Taking Huangqiao Township of Taixing City as an example,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rmers′ income were summarized,the main factors constraining farmers′ income were explored in-depth an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modern agriculture were put forward from innovative ideas to accelerate the level of secondary and promoting the suggestions to increase the sustained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 based on five aspects,such as modern agriculture innovation,second and third industry development improvement,urban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ing,relief mechanism completion,and organization strengthening,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farmers′ income.
  Key words farmers′ income promotion;constraints;countermeasures;Taixing Jiangsu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农民收入增长仍然比较缓慢,必须正视城乡收入差距态势,并关注其对全局的影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该文以泰兴市黄桥镇为例,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1 当前农民增收的现状
  地处苏中地区的泰兴市黄桥镇,下辖55个行政村和12个居委会,辖区总面积176 km2,总人口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8万人。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2013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42万元,同比增长14.8%。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点。
  1.1 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增值性收入
  近年来,黄桥镇扎实推进“三个万亩基地”建设,分别建成设施蔬菜733.3 hm2、优质林果906.7 hm2、粮食规模经营720.0 hm2,成为江苏省“菜篮子工程”永久蔬菜基地。2013年,基地实现产值5亿元,利润1.5亿元。全镇高效农业面积达5 466.7 hm2。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共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60个,吸收61 429户农户参加,比重达97.89%,年均带动农民增收1 062万元。经过不断的扶持和引导壮大黄桥烧饼产业的富民效应,该镇有黄桥烧饼生产加工企业70余家,占该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46%,销售收入达4.2亿元,带动近2万农民致富,打造发展生态农庄。作为规模农业的一种形式,生态农庄是以绿色、生态、环保为目标,以资源有效利用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集农业生产深加工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规模集约化农业公司[1],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显著。该镇祁巷村积极打造生态农庄,规划占地400 hm2,总投资2.1亿元,年吸引游客20万人,旅游收入3 000万元以上,吸纳1 000多个村民务工,人均增加收入2 000元。
  1.2 做强龙头企业,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黄桥镇积极引导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全镇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体系,该镇有近1.2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25%。近年来,引进新曹农场、上海宏达园艺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流转土地,农民通过打工收入、土地租金等人均纯收入达17 080元,高于该镇平均水平20%。同时,2013年新引进百汇公司新建占地10 hm2的标准化养猪场,建成后,形成年出栏优质商品猪20万头的生产规模,将带动全镇2 000多户从事畜禽规模养殖。   1.3 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黄桥镇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第一经济”来抓。一是实施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通过政府网络、公共场所大型电子屏幕、村(居)委会橱窗和广播等发布各地招工信息,有组织地转移劳动力3万人次,务工总收入达12亿元。二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积极兴办工业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农民就业,近年来先后新办企业600余家,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三是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繁荣城市服务业,为农民增收搭建平台。该镇年均旅游人数超过150万人次,旅游服务业吸纳3 000余人就业。
  1.4 鼓励全民创业,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
  鼓励支持引导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新业、干部创事业、全民创大业,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民力,激发社会创造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环节。该镇精心梳理现行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创业服务超市”活动,集中提供创业指导、项目推介、政策咨询、培训宣传、典型示范、交流合作和联合办理一些审批事项等,新增创业人数逾3 600人,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万人。通过创新工作举措,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形成了有黄桥特色的创业培训体系,年均开展各类培训逾50场次,集中培训20场次,培训8 000人。
  2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增效压力较大
  在粮食连续增产的高起点上,增产的压力越来越大。养殖业受市场周期性波动影响较大,农业生产还面临不确定性自然灾害的影响。高效设施农业加快发展的难度大,高效农业园区建设进展不快,新增设施农业项目不多,且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
  2.2 财产性收入增长制约较多
  现阶段,能够给农民带来财产性收入的主要财产是房屋和土地,但是农民对这2项财产的所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都受到很多制度性缺陷的束缚,主要表现在农民的房屋不能上市、土地产权得不到确认,土地补偿价格较低,农民利益流失较大。
  2.3 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经济发展滞后
  不少乡镇经济发展速度趋缓、环境较紧、份额偏低,缺乏拉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骨干企业,产业链条不长,服务业基础较弱。黄桥镇三次产业结构(11.72∶46.96∶41.32)处在低水平的“二三一”发展阶段,仍处于工业化初期,新型现代服务业才刚刚起步,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3 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3.1 支撑农民增收的经济基础尚不稳固
  虽然人均经济指标相对较高,但经济总体实力不强、效益不高是现阶段黄桥镇农民收入增速滞后于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从三次产业结构看,二产比重低于先进发达乡镇。从产业内部结构看,一产内部产业链不长,没有充分发挥增效增收的“源头活水”功能,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平不高;二产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产业集中度低,核心竞争力不强,支柱带动作用不突出;三产发展滞后,层次偏低,特别是直接服务于二产的诸如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新兴业态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
  3.2 农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化与组织化程度低
  受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的影响,农业、农村和农民在资源和国民收入分配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农村土地、资金和人才过多地由农村流向城市,农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附属品、牺牲品。金融、企业等投资主体不愿意把资金过多地投入到农村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也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支援农业,农民群众实际上成为农村经济微观投入的主体,而农民收入过低,无力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上,同时由于农业的低附加值、低回报的现实,农民即使有了少量的资金,也不愿意过多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上来。
  3.3 农民创业的制约因素尚未根本化解
  从政策层面看,一些优惠政策并没有被广大农民所了解和认同。有关报批手续还比较繁琐,有的收费弹性过大。融资难的矛盾依然突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企业直接融资、开展互助性融资的措施不配套。从民营经济自身看,民营企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个体私营业主文化层次总体偏低,经营现念落后,技术人才缺乏,产品结构单一,同类产品重复生产恶性竞争现象较为突出[1]。
  3.4 促进农民增收的综合保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就业、再就业促进机制尚不完善。下岗失业人员、流动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三碰头”,隐性失业人员、失地农民逐年上升,非经济活动人口逐年增长。经过前几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目前农村劳动力分布基本上处于一个相对稳定、调整的阶段,进一步转移的困难较大。有效的增资机制尚未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协商机制尚在实施起步阶段,远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工资性收入比重较大,而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小。
  4 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思路和举措
  4.1 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挖掘富民增收潜力
  根据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的观点,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以称之为传统农业[2]。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进行农业产业化存在2种路径:一是专业分工社会化大生产,形成有规模的专业性的收割公司、植保公司、播种公司、土化公司、嫁接栽培公司等[3];二是经济作物,由于工序繁琐,且需常态化管理,就可能走上农业工人路径,农田变车间,农民变工人。不管是专业分工社会化大生产还是农业工人都需要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产生渠道如下:一是在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学会了现代工业管理和市场运作方法,并积累了一定资金的回乡农民工;二是从农村进入工业或城市,并成为综合经营能力极强的商人;三是城市里第二、三产业企业家或中高层管理人员向农村与农业进军,成功实现企业转型或产业多元化。培育现代新型农民,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吸纳传统农民,实现农民结构的大流动、大调整与大对换。以镇为单位设立专门的农业劳务机构,在整个镇统筹用工,利用农闲季节做好技术培训工作,逐步造就一批高素质、有特色的劳务队伍,加强与市场的有机对接,将劳务范围拓宽至园林、绿化等,建立以劳务派遣、劳务服务、劳务培训为主的业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吸引更多农民参与。   4.2 提高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创造新的发展和就业空间
  第二、三产业是就业的主体,也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一是抓好现有企业或现有项目建设,鼓励系统骨干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提升发展层次和规模,培育一批支撑黄桥经济发展的大企业,拉动农民就业;二是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纺织、服装、机械、化工等产业,全力打造“乐器产业园”,加快发展为大型项目、骨干企业等配套的加工制造业,着力打造加工制造业配套基地,努力扩大就业容量;三是强化招商引资。以黄桥工业园区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启动南北合作共建园区的机遇,突出招引亿元左右的中小项目,以亿元项目的批量落户促转型、扩增量、蓄后劲,注重招引1亿美元或7亿元人民币以上重特大项目;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吸纳农民就业。通过城市建设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农业向产业化转变,土地向规模化集聚,劳动力向就近工商业转移,农民向就近小城市集中,同时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锲机,打造以古镇旅游、红色旅游、提琴文化旅游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为主导的大旅游格局,着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进城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4.3 加快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开辟新的增收平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4]。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以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自然转换为前提条件的[5]。需要变城乡单向开放为城乡双向开放,变单向要素流动为双向要素流动,变单向城乡一体化为双向城乡一体化[6]。首先是在工业化带动下,农村要素向城镇的积聚过程,而后是一个由城镇向农村的扩散过程,积聚与扩散的协同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7]。按照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好城市化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一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使城镇建设满足产业发展、人口增长的需要。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下大力气搞好城镇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平安社区建设,全面提高居民素质和城镇品位,为农民进城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坚持优化经营方式与满足市民增收致富诉求相结合,在城乡建设中拓展富民增收路径。推进建筑企业联合重组,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和要素,引导建筑企业向设备安装、装饰装璜、钢结构等专业施工工程拓展,向能源、交通、水利、环保等延伸。四是大力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增收活力。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出让、出租、转让、转租和抵押。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4.4 健全保障救助机制,增加转移性收入
  加大投入,逐步提高农村各类保障标准,切实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一是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城乡一体、五保合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养老保险全覆盖,提高失地农民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失地农民土地换保障工作。稳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全体城镇人口和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农村确保100%的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二是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加强救助工作组织建设,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建立低保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强动态管理,建立高标准、广覆盖、出入口顺畅的低保网络。三是建立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落实工资协商制度,把工资指导线、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与工效挂钩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建立以工资协商机制为核心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四是强化财政投入机制。切实增加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保障卫生体系、城乡低保、抚恤、救济等方面资金需求,加大对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投入,确保各项劳动培训资金、各项就业优惠措施的落实。
  4.5 强化组织推进,形成促增收的支撑力
  促进农民增收,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头绪多、任务艰巨、时间要求紧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有序高效推进。首先,加强宣传引导,激发农民创业的原动力。全民创业、创新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增收的根本原动力。要努力通过全面深入的宣传发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创业氛围、弘扬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进一步掀起全民创新创业的新高潮。其次,优化部门服务,形成富民增收工作的强大合力。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改进作风,调整工作思路,切实履行部门服务职能,提高激励扶助政策落实程度,注重民营企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引导,实行产业集中战略,形成相关产业的技术、资金、品牌、规模的集聚优势。创新金融服务,发展面向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等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第三,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提高富民增收工作的行政推动力。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促进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意见和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增收工作的规划、协调和指导。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联席会议、分析报告和检查考评等工作制度,强化对农民增收工作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把提高农民收入的任务落到实处。
  5 参考文献
  [1] 吕家发,刘敏.对生态农庄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2):77-79.
  [2] [美]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吕家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信息技术和资源环境问题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8.
  [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EB/OL].(2013-11-12)[2014-05-10].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115/1109 3995_0.shtml.
  [5] 方辉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机制——以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例[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5):47-51.
  [6] 厉以宁,李金桀.现在正是推进经济转型最佳时机[N].光明日报,2010-05-12(9).
  [7] 张建华,洪银兴.都市圈内的城乡一体化[J].经济学家,2007(5):98-104.
其他文献
摘要 从播前准备、制备乳芽、播种及播后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冀东稻区水稻乳苗人工抛栽技术,以期促进该稻区水稻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水稻;乳苗;人工抛栽;冀东稻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058-01  水稻直播栽培是一种不需育秧、插秧,体现省工、省力、省水特点的水稻节本增效栽培模式[1-2]。针对冀东稻区渤海季风
摘要 利用近50年(1960—2009年)大洼县逐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和Yamamoto法分析大洼县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情况,结果表明:近50年大洼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冬季增温最强,春季次强,夏季最弱,秋季次弱。近50年大洼县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分为2个阶段,偏冷阶段(1960—1987
摘要 探讨了当前烟农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和走向、财务管理、盈余分配、亏损处理等经济运行流程,指出各个流程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财务管理、完善盈余分配、提高自身抵御风险能力等对策,旨在为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烟农专业合作社;财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2.6;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
摘要 总结了农田沟路林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恢复改善对策,以期为农田沟路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田沟路林;基础设施;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96-02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而农田沟路林则是基础中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1-2]。加强农田
摘要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耕地质量管理由监管走向主动提高质量的重要措施。该文分析了吉林省白城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背景,提出了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和整治项目布局,论证白城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投入产出情况,提出了科学规划、分等定级、目标管理、融资渠道和信息化管理5个方面的耕地质量管理措施。  关键词 土地资源;耕地质量管理;高标准农田;吉林白城  中图分类号 F323.21;S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要 就江苏省耐盐碱观赏地被植物的类别及园林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以为盐碱地的绿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观赏地被植物;耐盐碱;类别;园林应用;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 S68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173-01  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粮食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数量可观的未开发盐碱地及耐盐碱植物资源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发利用盐碱植物资源已迫
摘要 自然现象存在空间变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地统计学作为研究变量空间分布规律的理论与方法,成为定量分析自然现象空间特征的有效手段,并逐渐引入生态学研究中。在介绍地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论述了地统计学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地统计学;生态学;尺度;时空特征;应用  中图分类号 S1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245-01  Applicatio
摘要 结合机电类专业课程实际,分析了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开放实验课平台进行机电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思路,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并通过教学反思,总结了开放实验课程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启发。  关键词 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开放实验课;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321-03  机电一体化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其核心思想是
摘要 介绍了北方地区稻田养鸭的主要优点,包括经济效益高、利于土壤培肥和生态环境保护、防虫与除草效果好等,并从鸭品种选择与孵化、放鸭、田间饲喂、田间设施、田间管理、收鸭等方面介绍了稻田养鸭技术,以期为北方地区稻田养鸭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稻田;养鸭;优点;技术;北方地区  中图分类号 S834;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99-01  稻田养鸭技术
摘要 介绍山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选种、培育种茎、种茎处理、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山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083-01  山药是一种药菜兼用滋补保健佳蔬,可耐贮易运、加工增值、外销出口,效益高,市场稳定,发展前景广阔。随着近几年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宁阳县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