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诊断中应用ENA抗体与体液免疫检验的效果分析

来源 :甘肃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诊断中应用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与体液免疫检验的效果。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医院收治的90例SLE患者,其中处于非活动期的SLE患者共53例(非活动期SLE组)、处于活动期的SLE患者共37例(活动期SLE组),同时选取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ENA抗体(检测方法:免疫斑点法)与体液免疫(检测方法:透色比浊法)检验结果。(1)活动期SLE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均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3(C3)、补体4(C4)均低于对照组(P<0.05);非活动期SLE组IgA、IgG均高于对照组(P<0.05),IgM、C3、C4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活动期SLE组IgA、IgM、IgG均高于非活动期SLE组(P<0.05),C3、C4均低于非活动期SLE组(P<0.05)。(2)活动期SLE组与非活动期SLE组两组的抗双链DNA(ds-DNA)、抗Sm、抗U1小核糖核蛋白抗体(nRNP)、抗干燥综合征A(SSA)、抗干燥综合征B(SS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SLE组与非活动期SLE组两组的抗ds-DNA、抗Sm、抗nRNP、抗SSA、抗SSB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ENA抗体与体液免疫检验均能辅助SLE临床诊断,且能提示病情发展阶段。
其他文献
目的探析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价值及其对产妇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抽选出本院在2018年6月~2020年7月收治的82例剖宫产术后产妇为研究对象,以产妇入院编号顺序分组,以42号为节点,前41个编号产妇入选对照组(n=41),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后41个编号产妇入选观察组(n=41),给予舒适护理措施。对比产妇术后恢复指标、心理情绪及疼痛程度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泌乳时间
晓苏的短篇小说《三个乞丐》是一篇“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小说。小说标题悬念的设置、三叠式的叙事结构、直白的叙述话语、多维视角、多线叙事的艺术手法无不显示了晓苏纯熟圆润的叙事艺术,丰富了小说的意蕴,使得小说具有了多重意蕴解读的空间。
乡村养生度假旅游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确保城市居民的养生需求得到满足,还可以更好地丰富城市居民的养生内容,帮助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生问题。针对当前乡村养生度假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需要我们在结合乡村养生度假旅游内涵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开发、产业融合、人才培养、设施建设等方式,更好地发挥乡村养生度假旅游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助力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建设。
期刊
茶叶农残问题是制约茶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然而,实验室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前处理过程比较复杂,检测周期相对较长,需要用到昂贵的仪器设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检测技术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检测时间短,样品处理简易等优点在快速痕量检测领域被广泛研究。因此,本文结合SERS、磁富集和茶叶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创新制备了Fe3O4@Ag、GO/Fe3O4@Au两种磁性复合纳米材料,提出了一种茶叶检
氢化物转移反应在有机合成和化学工业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合成各类结构骨架的强大工具。经典的氢化物转移反应包括(脱)氢化、加氢甲酰化、硼氢化和氢化硅烷化反应。目前大多数氢化物转移反应主要依赖于钌、铑、钯、铱和铂等贵金属催化剂,然而这些金属的使用受到其高成本、低丰度和生物相容性的限制。相比之下,使用铁、锰和钴等第一过渡周期金属作为催化剂更具可持续性,并且具有独特或者互补的反应特性。本论文首先采用密
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效益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因此更应认识到会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重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的质量。企业在长期稳定发展过程中需要将内部审计工作加强,还需要进行更为有效的风险控制工作。
随着我国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园区规模日益扩大,如何妥善解决园区产业人口生活配套问题日益突出。而城郊工业园区远离城市中心城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各类服务设施功能布局混乱、配套内容配置失衡,因此,加强城郊工业园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着眼于园区工人配套新需求,对工业园区生活服务中心的配套内容、服务半径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我国今后工业园区生活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实践指导意义。
现有列车行李架仅考虑静载荷要求,为了提升动车组列车行李架耐撞性降低碰撞事故中乘员二次损伤的风险,开展了250km/h标准动车组列车行李架的碰撞特性研究和耐撞性优化设计。首先,基于LS-DYNA显式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建立动车组列车行李架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现有动车组列车行李架结构碰撞响应;其次,采用加宽安装座并在行李架端部加装蜂窝吸能结构和调整螺栓预紧力的方法对行李架耐撞性进行设计,对改进后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