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P2C9 1075A>C和VKORC1-1639 G>A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用药剂量差异的相关性及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jia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基于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1075A>C、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VKOR)C1-1639 G>A的方法;初步探讨CYP2C9 1075A>C和VKORC1-1639 G>A在北京汉族人中的分布状况;并评价CYP2C9和VKORC1多态性与华法林用量个体间差异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应用华法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用等位基因特异性(ARMS)-PCR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TaqMan Prob),建立ARMS-TaqMan PCR检测CYP2C9 1075A>C和VKORC1-1639 G>A点突变方法,并评价其灵敏度、重复性和与直接测序法的符合率。同时,用自建ARMS-TaqMan PCR法检测2011年5月至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房颤、血栓栓塞以及心脏手术就诊的145例需长期口服华法林北京汉族患者CYP2C9 1075A>C和VKORC1-1639 G>A点突变基因型,并分别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表面积(BSA)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性,以及突变位点与华法林用药剂量的关系。

结果

用自建ARMS-TaqMan PCR法检测CYP2C9 1075A>C和VKORC1-1639 G>A点突变的最低DNA检测量为105拷贝/ml,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CV)值分别<5.5%和9.0%,自建ARMS-TaqMan PCR法与直接测序法平行检测50例患者标本的符合率100%。在145例患者中CYP2C9 1075 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3.8%(136/145)、6.2%(9/145)、0(0/145),VKORC1-1639 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1/145)、21.4%(31/145)、77.9%(113/145),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为靶剂量,145例长期口服华法林的CYP2C9 1075 AA基因型患者华法林用量明显高于AC基因型(F=0.199,P<0.05),VKORC1-1639 GA基因型患者华法林用量明显高于AA基因型(F=1.745,P<0.001)。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年龄、BSA、CYP2C9 1075和VKORC1-1639基因型可分别解释华法林稳定剂量个体差异11.9%、12.9%、4.4%、16.7%的原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得出华法林稳定剂量方程,可解释华法林稳定剂量个体差异40.4%的原因。

结论

自建ARMS-TaqMan PCR定性检测CYP2C9 1075A>C和VKORC1-1639 G>A基因点突变法灵敏、准确,可满足临床需求。基于年龄、BSA、CYP2C9 1075和VKORC1基因型的回归方程可提高华法林剂量调整效率,并可为临床合理应用华法林提供参考。(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1010-1015)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水平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卒中风险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9至2011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80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男112例,女68例,年龄61~87岁。采用IL ACL-9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vWF∶Ag水平;用ROC分析vWF∶Ag的诊断性能,用Cox回归模型分析vWF∶Ag对预后的影响,用χ2检验分析vWF∶Ag与临
目的通过对8个免疫透射比浊法和1个免疫散射比浊法尿液内白蛋白(U-Alb)检测系统的精密度、线性区间、准确度和检测结果一致性调查,了解现行分析方法的质量。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 EP15-A2文件,配制U-Al6浓度为20 mg/L和200 mg/L的混匀尿液,验证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参考CLSI EP14-A2文件,选取40份常规检测剩余样本,评估生理盐水稀释的欧洲参考物质(
肺粪类圆线虫病由粪类圆线虫丝状蚴侵入皮肤或黏膜后经淋巴管、静脉系统、右心至肺,幼虫在肺部移行时可引起系列症状。该病常伴肺部出血、细支气管炎性细胞浸润等。患者可出现咳嗽、多痰、哮喘、嗜酸粒细胞增多等。X线检查可见局限性或弥散性炎性阴影。虫体可在肺部定居,造成自身反复感染[1-2]。
期刊
目的研究建立一种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新型环状引物的简捷、准确、廉价、易于标准化检测乳腺癌组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方法,为临床上肿瘤个性化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提供用药指导。方法设计HER2和内参基因的新型特异性环状引物,通过Excel在乳腺癌组织标本中随机抽取5份标本检测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同时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筛选和
目的探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676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标本中BRAF15及BRAF11外显子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可有效检测的666例患者结直肠癌标本中的BRAF基因总突变率为4.35%(29/666),其中B
目前, 恶性肿瘤治疗已进入以分子靶向治疗为代表的个体化治疗时代。靶向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减轻了传统化疗相关的毒副反应,改善了生活质量。准确的个体化靶向治疗的前提是针对分子靶点的精确诊断,因此,对我国相关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检测肿瘤基因技术的规范化统一管理已迫在眉睫。分子靶点诊断最理想的标本来源是患者肿瘤组织(白血病等血液肿瘤例外),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受各种原因的限制,无法得到满意的肿
目的探讨武汉女性居民中乳腺癌相关乳腺和卵巢癌易感基因1/2(BRCA1/2)突变分布状况及患乳腺癌的风险程度。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就诊女性患者128例,其中乳腺癌术后58例、乳腺良性疾病7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50名。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其BRCA1/2基因序列,将检测序列与标准模板序列比对,分析检测区域突变情况。结果乳腺癌组中,11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