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废弃物堆肥对铅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园林废弃物堆肥(GWC)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小白菜盆栽试验,向铅(Pb)、镉(Cd)污染土壤中分别按0(CK)、1%、3%、5%的施用量添加GWC和泥炭,研究不同单一/混合处理对土壤酶活性,Pb、Cd在土壤孔隙水中浓度和在土壤中赋存形态的影响,并探究小白菜地上部和根部Pb、Cd积累转运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处理3%和5%的施用量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5%泥炭对提高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更显著,5%GWC对提高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更显著.土壤孔隙水Pb浓度在第1~7 d时随不同处理的施用量增多而降低;5%GWC及5%混施处理在第1 d时的Pb浓度与CK相比分别降低了78%和56%.不同处理中孔隙水Cd浓度在第1 d时均高于CK,其中5%GWC相比CK增加了70%;泥炭处理中Cd浓度随时间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和5%处理下土壤酸溶态Pb、Cd显著减少,残渣态显著增加,植株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显著下降,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也相应降低,其中5%混合施用效果最显著.Pb含量在3%和5%GWC施用下显著上升.研究表明,单一、混合施用GWC及泥炭对土壤中Pb、Cd有显著的钝化效果,且泥炭对于降低植物体重金属积累的效果好于GWC.
其他文献
森林火灾保险是重要的林业火灾风险保障机制,森林火灾保险机制可以有效地分散森林火灾风险、减少森林火灾发生及损失、保障林业的再生产.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1980—2021年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森林火灾保险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森林火灾保险的研究作者团队、机构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得到我国森林火灾保险研究热点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森林火灾保险研究分为萌芽阶段、缓慢发展阶段、波动增长阶段.目前我国森林火灾保险研究学者呈现高度的团队聚合性,发文作者间团队合作明显
内蒙古自治区食用林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是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依托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为“内蒙古林科院”)建设而成,2021年12月12日,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专家评审组首次现场评审,此次评审涉及食品、药材和土壤检验检测三个领域.中心于2021年12月22日取得了CMA(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资质认定证书,该资质的取得填补了内蒙古林草行业在食用林产品检验检测领域的空白.
期刊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内蒙古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一年.这一年,内蒙古有10项林草工作受到表扬表彰.rn1.顺利通过国家“十三五”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制考核,内蒙古考核等级为工作突出,排序全国第一.rn2.国土绿化表现突出,内蒙古等7省区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通报表扬.
期刊
以高岭土和蒙脱土为吸附剂,选用Na+和L-赖氨酸(Lys)作为共存组分,通过批实验探究了不同赋存形态的甲氧苄氨嘧啶(TMP)在黏土矿物上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TMP在高岭土和蒙脱土上的吸附均在24 h内达到平衡.蒙脱土对TMP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会受到溶液中H+竞争吸附与TMP赋存形态的影响,在pH较低时(如pH=3.0时)尤为明显.TMP在黏土矿物上的主要吸附机理为阳离子交换、静电吸引和分子间力,吸附分配系数受TMP+/TMP0比例和作用力强度两方面影响.在实验条件下(TMP初始浓度为1 mg?L-1
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内蒙古准格尔旗、陕西靖边县等10个种源文冠果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对种子品质、种子营养成分进行测试分析,以期为多用途文冠果优良种源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0个种源文冠果种子仁皮比在0.64~1.00之间,且不同种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种子千粒重在765.30~1142.90 g之间,平均值为946.36 g,不同种源种子的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10个种源文冠果种仁平均含油率、黄酮含量、蛋白质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神经酸含量分别为:57.70%、0.15%、21.85%、92.15%和1
为探究叶面施锌(Zn)对叶用油菜镉(Cd)和Zn生物可给性的影响与调控机理,通过盆栽试验,采用体外消化和连续提取方法,研究喷施不同浓度ZnSO4和EDTA·Na2Zn对两种油菜(Cd低积累品种华骏和普通品种寒绿)地上部Cd/Zn含量、生物可给性以及化学形态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线性拟合方法研究叶面施Zn影响下Cd/Zn生物可给性的变化与形态占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叶面施Zn对油菜地上部Cd含量无显著影响,Zn含量显著升高.喷施ZnSO4降低了油菜Cd和Zn的生物可给性比例,最大降幅分别为24.37%和6
本研究选取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胡舒苏木区域内不同围封年限(3a、5a、7a、10a)的草原作为研究对象,以未封育的草原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分析草原不同围封年限的植物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随围封年限的增长,植物种总数持续增加,由未封育的17种增至26种;(2)植被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都有所增加,围封10 a较未围封样地分别增加了110.63%、141.33%、743.81%;(3)随围封年限的增长,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优势地位显著提高,1a生草本和半灌木的优势地位下降,围封5a后禾本科植物
为了解不同种源文冠果光合生理特性,本研究利用LI-6400XT光合仪开展了不同种源文冠果苗期的光合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种源内蒙古准格尔旗(NEZZ)、内蒙古敖汉旗(NCAG)叶片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呈单峰曲线,种源山西孟县(SYYX)、山东安丘县(SWAQ)叶片Pn和Tr及种源陕西靖边县(SYJY)叶片Tr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不同种源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变化趋势呈“M”型;文冠果叶片Pn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Pn逐
为提升磷高效转基因水稻根际土壤的磷素利用率,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分离筛选高效解有机磷菌株,并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解磷能力的测定.以改良的蒙金娜固体有机磷培养基分离磷高效转基因水稻OsPT4根际土壤中的解有机磷菌株,检测其溶磷特性,并通过比对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磷高效转基因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5株解菌株,纯化复筛后获得6株可以产生明显溶磷圈且生长稳定的解有机磷菌株.6株解磷菌的可溶性指数在1.50~6.33之间,其中菌株Y7的可溶性指数最高;培养24 h后菌株的解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