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情景的设计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置各种教学情景,造成问题悬念,展现矛盾冲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以下从四个方面谈谈化学课中课堂教学的情景设计。
  
  一、用实验设计情景
  
  设计实验情景,化学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学生进入实验室,看到那些玻璃仪器形状各异、洁净透明;各种药品赤橙黄绿、五颜六色;化学反应激烈奇幻、生动鲜明。实验自身的特点,象磁铁一样吸引学生。学生生平第一节化学课,看到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转眼间银白色金属变成白色粉末,可谓引人入胜;碱式碳酸铜的分解实验,绿色粉末逐渐变黑变少,石灰水变浑浊了。“这是怎么回事?发生什么变化了?……”引发了学生思维遐想。高中所做的“喷泉实验”、“空杯实验”、“滤纸自燃”、“黑色面包”等,都可以说是美不胜收。因此,化学教学中恰当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考,使其产生学习动力,主动探索。如原电池教学,单凭理论分析未免枯燥无味,如果安排一个“番茄电池”实验,当学生看到番茄能导电,会欣喜若狂,引起浓厚兴趣,接着设置悬念:“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番茄为什么能导电?”这就成为学生必须探究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并继续设置问题情景,导引学生思维之路。
  1、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
  2、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
  3、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并用导线连接上端又有什么现象?气泡在哪里逸出?怎样逸出?
  4、在导线子中插入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向什么方向偏转?
  根据以上问题所设置的台阶,展示出一个又一个矛盾,启发学生边实验边分析,由现象到原理,逐步解除疑惑。这样使学生总是处在探索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快乐,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真正成为一种乐趣。
  
  二、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触发情景
  
  人的认识过程的进步,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化学知识和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连,是创设学习情景的丰富材料。现实的物质世界中,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塑料,巧夺天工的合成纤维,鲜艳夺目的燃料,去污除垢的洗涤剂;沁人心脾的鲜花芳香,令人愉快的水果酯味……教师可联系客观实际,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爆发思维火花。如讲到硫酸盐,问“钡盐有毒,为什么硫酸钡在医疗上用作钡餐?”讲硬水的软化,让学生解决:水壶为什么易结水垢?水垢的成分是什么?讲盐类的水解,让学生联系:泡沫灭火器为什么能够灭火?蒸馒头为什么用发酵粉?铵态氮肥为什么不能和草木灰混合使用?讲到金属的腐蚀,问学生:锅炉的炉壁上为什么装几块锌?讲油脂的性质,让学生明白:肥皂是用猪油、牛油、蓖麻油等油脂制成。讲磷的性质时,可解释荒郊野外墓地上的磷火,也可联系火柴为什么一擦就着火?火柴皮上涂了什么?火柴头是什么药品?讲碳酸钙的性质,将学生引入石钟乳、石笋的形成过程。讲稀有气体时,联系街道上色彩绚丽多彩的霓虹灯。讲到硝酸钾、硫磺、木炭,则可以把学生带入到节日的气氛里,想想那五彩缤纷的焰火,其成分是什么?它的成分与四大发明联系在一起,曾经书写过我们民族骄傲的历史……课堂中利用这些自然的、社会的、生活的实际,把学生领进化学的世界中,掀起无穷的遐想和追求,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运用想象构思情景
  
  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丰富灵活的想象力是构筑智力的重要成分。课堂教学中,可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去想象、去构思,培养学生的科幻意识。
  比如讲氮气的性质,因为N2分子中存在牢固的N≡N叁键,要破坏它需要较高的能量,因此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情况下很难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大气中的N2和H2能够共存。在讲了氮气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之后,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假设N2分子中不存在N≡N叁键,世界将是怎样一个景象?”学生进入思维天地:N2将表现为非常活泼的化学性质,迅速与氧气化合成NO,NO又迅速氧化成NO2,世界将变成红棕色气体的世界,毒物弥漫,生命将不复存在……这种假设的情景,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加深理解了N2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激发了学生奇异的联想。
  讲到水分子的结构,由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缔和作用,使它的沸点反常高。想象:若水分子之间没有氢键存在,水的沸点将在怎样的范围?地球上将是怎样的面貌?学生会联想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假设不存在氢键,水的沸点将小于H2S气体的沸点,江河湖海将全部干枯、植株枯萎,世界见不到绿叶,一派萧条景象……
  学习化学,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巧妙设置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去想象,这是一种课堂教学艺术。
  
  四、用化学史设置故事情景
  
  化学的历史是一部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化学史上那些著名的实验和发现事例,是情景教学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让学生去追踪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
  讲氧气的性质可追溯到1774年8月1日,普利斯特里用直径达一英尺的聚光镜加热密闭于玻璃瓶中的氧化汞,突然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桔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微微颤动,似乎有人向它吹气,几分钟后,在氧化汞里出现了一颗颗滚动的小小银珠……
  讲氯气的性质和制法时,介绍瑞典的化学家舍勒的发现,舍勒从事软锰矿研究,发现盐酸与二氧化锰一接触,便产生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漂白花朵和绿叶……
  在美国的制铝公司,至今仍保存着最早制得的那块金属铝。1886年美国柏林学院青年学生霍尔在自家柴房中办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反复进行电解氧化铝的实验,最终发现一块石头能降低氧化铝的熔点,从此揭开了人类征服铝的历史。
  讲到王水的成分,可以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巧藏诺贝尔奖章的故事。
  学习苯的分子结构,联想凯库勒的梦中游蛇……
  这些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再现了科学家们忘我探索的情景,强烈激发青年一代,陶冶情操,鼓舞斗志,激发他们的发现精神。
  课堂教学中情景设置激发学生的途径还很多,充分调动有效因素,使学生乐学、乐思、进取、拼搏……是不断完善教育的手段、艺术。
其他文献
画好“数字上海交通”这张地图,协调好大系统和各个应用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姚良群企盼着蓝图早日变现实。 Draw a good “digital Shanghai traffic” this map, coordinate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才有希望,只关心脚下事情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3月13日,2009年的第一届《房地产导刊》泛地产沙龙在越秀公园雅韵轩茶馆举行,
目前,许多国外知名企业家纷纷采用“一分钟”管理法则。这个法则是:一分钟目标。就是职工将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写出来,一般在100字以内,一分钟内能够用口语表达完。这
诗题中的判官,是指节度使属下,幕僚,也就相当于后代师爷一类的人物。题目大意是,寄给我亲爱的老朋友扬州韩绰师爷的一封信。杜牧曾在扬州待了近8年,做过幕僚。韩绰是他的同僚
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性学习是每个学生必备的素质.新课程的实施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主动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才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而类比推理的学习方法正是自主学习的方法之一,恰到好处地把类比法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
“越来越多的企业只提供一样东西给社会,这个东西就是企业的价值观,是这个公司的价值观将这家公司的产品由单纯的产品变为一种具体的意义。” “More and more businesses p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多变,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要求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求各种解题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以下特征:  (1)流畅性:心智活动畅通无阻,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这是发散思维的量的指标。  (2)变通性: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个方面,不受消极定势的约束,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发达国家曾经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因此付出了高昂的
商业社会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在这背后,企业必须拥有一个好的团队来实现。同时,在方方面面不仅注重团队协作,同时对速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社会竞争的激烈,不仅让现代的商务人士显得异常的忙碌,也让不少企业在为成本的投入所困惑。    或许你已经被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的使用方法搞得晕头转向;或许你已被各种不同的连接线缠得不可开交;或许你在为不断增加的办公设备吞噬自己狭小的办公空间而发愁。如果这样的话,你就
提到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人们并不陌生,这里一直是我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这个中原大地千余口人的村庄,为什么能够始终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享誉中外?刘庄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