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插柳方成荫r——基于全面关注课程目标的小学数学教学举隅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如何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改变以往教学偏知识技能的情况,对于本次课程改革至关重要.而课改实施至今,这方面仍不理想.本文就基于全面关注课程目标的教学试做诠释.
其他文献
小古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之中,向来就被视为一个难点.这些从优秀的传统古文名篇中摘录的小古文的语言与现代白话文语言有着很大的“时空”差距.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他们语文学习上的一只拦路虎.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小古文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不仅仅能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积累,更能让学生在积累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教师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和素养,将科学素养的提升纳入教学目标体系中,并围绕科学素养的培养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和策略.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策略进行探析,旨在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
倾听既是人际交往的基本素养,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倾听习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培养的.本文借助统编版语文教材,结合语文教学案例,阐释如何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随着课程改革日益深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备受教师关注.如何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多元建构,让思维渐次深入,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为例,深入探究教学活动片段的意图与思考,从做足例题、关注细节、合理提升以及知识有效应用等几个维度,引领学生在多元的体验中有效建构数学知识,进而引领学生的思维渐次深入,真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与“生成”这两个概念在教师们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两个相对又相融的概念,它们互相促进、相互渗透、有效交融.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促进教师的成长,生成活跃、优质的课堂,有助于学生的动态成长,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数学课堂因其内容有着自有的、严密的逻辑体系,目标达成与否极其重要,“锚基”意识有别于目标意识,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预判与展望.教学时教师心中有“锚”,围绕“锚”,引领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探索,便是有“锚基”意识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有了“锚基”意识,探索就会有的放矢,思维就会扎土生根,课堂也会呈现一番新的景象.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统编版教材除了以能力训练为体系外,同时也散发出浓郁的育人价值和意蕴,是彰显语文课程立德树人价值的重要资源.教师要善于从“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维度,探寻其中所蕴藏的育人资源,将思想道德建设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实现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融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注重立足于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能对数学知识点理解及掌握,而且能对他们的思维进行深度挖掘,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本文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新特点,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深度思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2017年科学课开始被列为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必修课,说明小学科学启蒙对于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有大量专业的科学教师补充到这个队伍中来,而一般学校局限于专业科学教师的不足,往往选择其他学科教师或者代课教师转岗和兼任,导致教学水平质量不高.如果能够结合科学课程的特点,充分利用“结构教学”在教师培养和学生学习方式方面的互补,则能有效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