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未反转的全球治理——论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地域性的关系

来源 :欧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ularmp3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治理近年来出现全球性减弱而地域性和国家性增强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治理出现“倒退”或“反转”。由于全球化仍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因其而生的全球治理并没有丧失规范上的合法性,在实践层面,全球各地区协同治理也依然是国际政治的主流趋势。本文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上的全球治理的关系入手,论证了全球治理所具有的地域性特征。全球治理的这种地域性可以很好地解释当前全球治理中出现的“新”现象,在一定意义上,它们并非“新”现象,只是全球治理地域性特征的应有之义。
其他文献
基于增进影响、提升软实力和促进其他地区“社会化”等多重目的,欧盟在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危机管理、发展援助等全球治理行动上对联合国具有依赖性。然而,由于二者是不同性质的国际组织,同时受国际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欧盟与联合国在该领域的合作存在诸多矛盾。因此,欧盟对联合国全球治理的参与可视为一项基于“冲突性依赖”的国际合作,这种依赖与冲突同时存在的状况在二者性质及国际环境不发生重要变化之前会一直延续下去。
2013年3月26日,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女士应邀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并发表演讲,就中法关系的历史渊源、合作机遇及努力方向进行了深入阐述。白林大使的演讲是对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先生去年5月就任以来对华政策的完整诠释,也是在中国领导人和政府换届后向中方传递的积极信号,更是为奥朗德总统4月访华营造良好氛围。
2013年4月2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中国欧洲学会共同举办的“2013年欧洲所大使论坛特别会议”在北京举行。二十多位欧盟及部分成员国驻华使节出席论坛,国内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活动。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研究员主持。
解决12亿人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访农业部部长刘江本刊记者高小平农业部部长刘江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接受加拿大记者采访时指出:“重视农业、发展农业,解决12亿人的吃饭穿衣,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遇到的大问题。这是中国领导人要考虑和解决的头等大事...
面对人才资源的短缺杨刚基谈到人才资源,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人才资源的拥有量,包括人才资源数量、素质和结构;二是人才资源的发挥率,即现有人才配置、使用和发挥作用的程度。我国人才资源相对比较短缺,无论是人才的总量,还是人才的配置和管理,都还不能满足经济...
2013年3月28日,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举办了“中国一欧盟:文化与外交”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张利华教授主持,主要发言者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房乐宪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黄裕生教授,法国学者潘鸣啸教授,外交部欧洲司综合处郑立樵处长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国际部主任范勇鹏博士等。
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殷从远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存和一切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没有土地,人类就不能存在。土地具有以下几个主要自然和经济特征:一是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即土地只能固定在一定的...
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双讲形式张秉权公务员行政管理教学是沿用普教系统教师单讲模式,还是大胆探索,建立一种新的双讲模式,要依据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对象来决定。不区别情况,不看教育的具体要求,盲目地选用教学形式,到头来只会与良好的愿望背道而驰。国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