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便携式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的一致性和抗干扰能力的研究

来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ver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不同便携式血糖仪与贝克曼库尔特A U 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 U 5800)检测血糖结果的一致性比对和抗干扰能力的研究,为临床选择适合的血糖仪提供参考.方法 共选取4种不同检测原理的2台进口(A和B)和2台国产(C和D)血糖仪,与A U 5800同时检测不同浓度的血糖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一致性.分别检测低、中和高值血糖的3个红细胞比容(HCT)水平样本.选取常见干扰物,包括维生素C(V C)、半乳糖、麦芽糖和胆红素,观察各血糖仪对这些干扰物的抗干扰能力是否符合要求.结果 与A U 5800比较,两种进口血糖仪与AU5800的检测一致性较好,符合ISO 15197:2013标准要求,但是两种国产血糖仪的一致性尚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国产C、D符合率分别为88.00% 和92.00%.与H C T为45.00% 时比较,在中、高值血糖样本中,H C T为25.00%、65.00% 时国产C的偏倚分别为20.22%、-31.93%、31.03% 和-24.39%,国产D的偏倚分别为47.50%、-28.79%、46.52% 和-3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口A和B血糖仪的检测一致性较好,国产C和D的检测结果受HCT影响,且中、低HCT时呈正偏差,高HCT呈负偏差,VC对国产C的检测有干扰.因此,应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血糖仪,避免内外源性干扰物影响.
其他文献
目前主流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模式,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3部分,但存在治疗周期长,术前正畸期间患者咀嚼功能及侧貌恶化等问题.近年来,有学者在传统主流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选择部分合适病例缩短或省略术前正畸,形成了先行正颌手术,再行术后正畸的治疗模式,称为手术优先模式.国内外也报道了许多该模式治疗的病例,相较于传统主流模式,手术优先模式缩短了整体治疗时间,术后即刻改善面容,更符合成年正颌患者的治疗需求.但是,手术优先模式正颌术后患者的颌骨稳定性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确立适应证,又有哪些不足
低龄儿童龋(ECC)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实现对龋高危儿童的早期预测和预防干预是控制ECC的有效手段.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唾液蛋白正展现出用于疾病预测和早期诊断的强大优势.唾液蛋白通过多种天然防御机制调节口腔微生态环境,在ECC的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高低与宿主龋易感性相关,是潜在的龋风险预测指标.本文总结了包括抗菌肽、糖蛋白、酶、免疫球蛋白在内的各类唾液蛋白影响ECC的作用机制,以及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预测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唾液蛋白在ECC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前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制作的全解剖式氧化锆冠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相比传统氧化锆冠,它无需上饰瓷,降低了崩瓷的风险,且所需的牙体预备量更小.早期使用的全锆冠半透性低,外观呈白色,美观性能不足.随着透明氧化锆的发明以及氧化锆染色技术的发展,全锆冠的美观性得到很大提高,使其在美学修复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但这种美观性能提高以后的全锆冠最终呈现的修复效果往往还受多种临床因素影响,如低温老化、基牙颜色、全锆冠的厚度、全锆冠表面抛光、黏固材料的类型和颜色等.本文就影响全锆冠美学修复效果的因素
牙周炎是慢性感染性疾病之一,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作为牙周炎始动因子不仅可以直接破坏牙周组织,而且可通过影响宿主免疫反应间接影响牙周炎的进程.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DEL-1)是1种分泌型多结构域蛋白,作为新型抗炎因子可调节宿主炎症反应的不同阶段.研究表明,DEL-1不仅在牙周炎炎症起始阶段参与调节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募集,而且可调节免疫反应诱导炎症消退和抑制牙槽骨吸收、促进新骨形成.本文就新型抗炎因子DEL-1参与调控牙周炎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目的 探讨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O-1)、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二者对脑发育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9月至2020年4月于该院产科分娩的早产儿130例,根据有无脑损伤分成脑损伤组(n=52)、对照组(n=78),并按照脑损伤组的胎龄分成胎龄<32周(A组,n=16)、胎龄32~<34周(B组,n=19)、胎龄34~36周(C组,n=17).比较脑损伤组、对照组出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HO-1水平与NBNA评分,并分析不同胎龄脑损伤患儿的血清H
目的 比较分析T P53突变、敲除及野生的结直肠癌细胞分泌外泌体的蛋白质组差异.方法 从TP53野生型[HCT116-p53(WT)]、敲除型[HCT116-p53(-/-)]和构建的273位点突变型的结直肠癌HCT116细胞[HCT116-p53(R273H)]培养上清中分别提取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标志性蛋白,经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TRAQ-LC-MS/MS)策略分析3种细胞外泌体蛋白组成的差异,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差异蛋白验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自出生时开始气化,形成为多个骨壁围绕的锥体形空腔.上颌窦底壁与上颌后牙毗邻,关系密切.当上颌窦过度气化致使上颌后牙根尖紧邻上颌窦底,甚至突入上颌窦内时,对口腔多学科领域的诊疗将产生一定影响.先天性和后天环境性因素综合作用可影响上颌窦气化的程度,但上颌窦过度气化的发生机制及确切的影响因素尚不清楚.本文就上颌窦的解剖特征、上颌窦气化的分型、上颌窦气化与口腔学科诊疗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上颌窦气化的相关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了解上颌窦气化及过度气化,探讨上颌窦过度气化的发生机制提供一
低磷酸酯酶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它是由于碱性磷酸酶基因突变导致体内其编码的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丧失或降低,从而引起无机焦磷酸盐在细胞外大量累积抑制骨骼和牙齿硬组织的矿化,进而导致骨骼和牙齿发育异常.低磷酸酯酶症的临床表现从仅表现为牙齿过早脱落,到严重的全身性骨骼形成不良.本文从低磷酸酯酶症患者的口腔表征入手,对其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口腔医生临床上早期正确诊断低磷酸酯酶症、给予患者恰当的治疗方案、提高其生存与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目的 探究肝癌患者肿瘤教育血小板源性微小RNA(miRNA)-122和miRNA-21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15例体检健康者分别作为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低速离心法提取受试者血浆中的血小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富血小板悬液中教育血小板源性miRNA-122和miRNA-21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它们在肝癌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 肝癌组教育血小板源性miRNA-122和miRNA-
目的 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FOXD2-AS1、含铜胺氧化酶4的假基因(AOC4P)的相对表达水平,以及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的联合检测在胃癌(G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该院80例GC患者和85例年龄相仿的体检健康者的血清以及16组GC组织与癌旁组织.利用TCGA数组库分析FOXD2-AS1在G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组织AOC4P,以及血清FOXD2-AS1、AOC4P的相对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