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石会说话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bl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到周末,家委会都会组织孩子们游玩、踏青。最近一次,他们去了美丽的崂山北九水。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内涵丰富的崂山石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由此,我们想到了有关崂山石的信息,如崂山石典故、石刻、石头文化等。毋容置疑,以幼儿感兴趣的崂山石为切入点,引导幼儿感受、了解、探究青岛的自然和人文文化,对培养大班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十分有益。因此,师幼共同开启了崂山石的探究之旅。
  ●千奇百怪的崂山石
  孩子们带回来很多登崂山的信息和材料:有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有关崂山风景的信息报,也有孩子们在崂山上玩耍嬉戏的照片……为此,我们组织孩子们进行了小组交流、个别孩子在集体中展示等活动,让孩子们充分表达,共享信息,产生共鸣。
  润润说:“在潮音瀑,我在石头上跳来跳去。”浩浩接着说:“我捡了很多石头,小石头是青色的。”硕硕听了,献宝似地说:“你们知道吗?山上的石头有各种形状的,有一个像人。”孩子们积极地讲述着自己在崂山上的所见所闻。
  听到孩子们的自主交流,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于崂山石的喜欢。在小组讲述结束后,我马上组织孩子们再次将攀登崂山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了共享。这次孩子讲述得更加深入了,博博说:“崂山上有寿字峰,妈妈告诉我上面写的是寿字。”周周接着说:“有仙桃石的字。那个石头像桃子。”……
  讲者头头是道,听者津津有味。我们也趁热打铁,向孩子们介绍了事先收集的很多孩子们去过的崂山北九水、仰口等景点以及孩子们不了解的其他崂山景区的图片课件,使孩子们对崂山不同地方的景色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孩子们也了解到了更多崂山景点石头的内容,如棋盘石、八仙墩等。之后,我们又鼓励、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或捏,或讲或演,表现自己喜欢的崂山石。
  在孩子们表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兴趣比较集中,主要围绕着石头的造型、颜色和石刻内容。孩子的作品及活动情况反映出一次登山观察不能充分满足孩子们自主探究的需求。为激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拓展孩子们观察的广度和深度,我们鼓励家长组织孩子进行第二次登崂山的亲子活动。这次,孩子们制定了登山计划,乐乐说:“这次我要去看八仙墩。”小雨兴奋地说:“我要去看看崂山上的棋盘石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计划着探究崂山石的秘密。
  ●有故事的崂山石
  周末和爸爸妈妈再次登崂山之后,孩子们带回来的信息更丰富了,崂山的石头、崂山的故事、崂山的特产,等等。
  孩子们交流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琪琪说:“我看到崂山上还有海狮石、八仙墩,导游给我讲了八仙墩。”宣萱一听补充道:“八仙墩其实是八位神仙觉得崂山这里景色不错,就选择了在这里商量过东海的事情,最后就留下了这八个石墩。”……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讲着崂山石的故事传说,有的孩子还收集了《石老人传说》的连环画,这些故事传说内容丰富,情节感人,语言朴素诙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中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石老人传说》《棋盘石传说》《劈石口的故事》等在民间广为流传。
  孩子们交流得十分起劲,琥珀自豪地说:“我妈妈讲故事可好听了,她每天晚上都给我讲一个崂山的故事。”旁边的姗姗听了,说:“我也想听,能给我们讲讲吗?”琥珀痛快地说:“这样吧,我让我妈妈来给你们讲吧。”于是,琥珀妈妈被女儿“安排”到了幼儿园,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关于崂山的故事传说书,如《石老人的传说》《崂山道士》《崂山水》等,并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为了进一步丰富幼儿有关经验,我们开展了崂山故事传说收集活动。孩子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查找图书,收集到了更多故事传说,并进行讲述分享。
  孩子们是天真烂漫的,在他们眼里,崂山的石头已不仅仅是石头,而是交流、想象和创作的素材。在收集、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表达了也想绘画崂山故事传说的想法,这个想法正合我意。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查阅资料,了解连环画的绘画步骤,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崂山故事绘成一幅幅连环画,做成一本本图画书。故事传说的数量有限,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却越来越高涨。
  在把所有知道的故事传说绘制成图画书后,孩子们还是不满足。怎样将活动继续下去呢?我们觉得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自己创编崂山故事,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为了使幼儿明白创编的方法,我们先示范创编了一个骆驼石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只骆驼接到了一个任务,把很多粮食从绿洲运往沙漠。在路过崂山时,它有些累了,就蹲下来休息一下。这一蹲,它看到了下面广阔的大海。它觉得大海太美了,就闭上眼睛尽情地享受起来,不料就此睡了过去,这一睡就是一千多年,变成了石头,留在了崂山上。
  我们创编的故事使得孩子们脑洞大开,他们有的自言自语地编着,有的开始和同伴窃窃私语。琪琪说:“老师,这个故事太好听了,我们以前怎么没听过?”月月也惊奇地说:“是您刚找到的吧,从哪里找到的?”我很自豪地说:“这是我自己编的骆驼石的故事。”
  孩子们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并跃跃欲试,想赋予自己看到的各种石头不同的故事。
  每天餐后,我们都组织孩子们分享自己创编的故事,比如有個孩子编的《仙桃石的故事》是这样的:孙悟空听说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开始了,就一个筋斗云飞到天上偷吃仙桃,吃着吃着不小心有一个桃子掉到了云彩上,又从云彩上掉到了地上,正好掉到了崂山上,他就变成了一块仙桃石。土地公公看到后赶快将他保护了起来,怕王母娘娘怪罪他,所以这块石头就留到了现在。
  孩子们创编故事的兴致越来越高,他们创编并制作了《夹脚石的故事》《绵羊石的故事》《仙桃石的故事》《狮子石的故事》等有关崂山的故事传说书。
  第二次登山,孩子们对崂山石的兴趣逐渐由石头本身转移到石头背后蕴含的故事。在幼儿的世界里,好像什么都是有生命的,固态的石头被赋予生命后马上就鲜活生动起来,他们的兴趣也逐渐浓厚。崂山自然风光的美一下子变得有神韵、有内涵,幼儿对崂山文化的探究也在石头与故事中自然展开。   ●来之不易的崂山石
  在创编故事的同时,琪琪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崂山石都长得奇形怪状,像桃子、像海狮……真的是神仙变出来的吗?”带着对崂山石成因的疑问,孩子们开始了新一轮讨论和探究。笑笑说:“我爸爸说是水把石头冲洗成这种形状的。”月月思考了一下说:“我妈妈从网上查到的资料说,是因为刮风、下雨,石头变形了。”
  孩子们听了这种说法都很感兴趣,也想把活动区里的石头变成不同的形状。于是,他们用水不断地去冲洗一块石头,想要石头变成小船的样子。
  也有的孩子尝试用月月说的办法,把石头放到了外面,希望风和雨能把它变成小船的样子,结果当然令他们失望。
  看到孩子们失望的神情,我意识到孩子们对于石头奇特的变化很感兴趣,但是要想一天两天就看到变化是不可能的。如何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奇石的变化,满足探究的兴趣呢?
  我们先查找了网上有关石头变化的视频,然后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解。孩子们从中知道了奇石可能是经历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风吹雨打才形成的,是大自然的杰作。看完后,有的孩子说:“崂山石太珍贵了,需要那么长时间变出来。”有的孩子说:“太神奇了,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石头是这样变出来的”。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崂山石了。
  ●我们的崂山石和崂山风景区
  接下来的几天,有的孩子忙着画石头画,有的孩子则提出了制作崂山石的想法。
  ▲做一座崂山吧
  崂山石怎么做呢?有的孩子觉得可以用橡皮泥做,有的孩子觉得可以用纸浆做,有的孩子觉得直接把普通石头放在崂山上就行了。我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小鱼用橡皮泥捏了一块绵羊石,乐乐用石头做了一座寿字峰。乐乐说:“我做了一座寿字峰。放哪里?”佳佳:“石头应该是长在山上的。”乐乐说:“我们没有山,那把石头放哪里呢?”依依想了一会说:“那我们做一座山吧,我在商场里看见过用大纸盒摞起来的假山。”大家一致同意做一座崂山。
  ▲山做多高
  孩子们尝试将很多纸箱摞在一起,但很长时间没有摞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我仔细听了孩子们的交流。大志说:“要做多高的山呢?”昊昊说:“崂山多高就做多高,1123米。”大志摆摆手说:“太高了,太高了,我们根本够不着。”到底要做多高呢?大家又没有主意了。
  孩子们来和我商量,我觉得把问题再次抛给孩子依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按比例缩放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太难了。于是,我直接建议山的高度以他们大部分人伸出双手可以够到山顶为宜。孩子们听从了我的建议,经过测量,决定山的高度为1.1米。
  ▲确定山的方位
  孩子们在中班做大型海洋动物的经验在这时发挥了作用,只见他们在纸盒上面刷上胶水,糊上很多层报纸,然后刷上绿色、褐色等颜色。
  “山”摞好之后,孩子们开始拿着自己做好的寿字峰、摘星亭要往山上放,但因为景点的方位问题产生了争议。“摘星亭在崂山的顶上,应该放在最上面。”佳佳说着就把摘星亭往山顶放。乐乐看着佳佳,也拿起寿字峰放到山上说:“寿字峰应该放哪里呢?随便放吧!”佳佳一看急了,说:“不行,不行,要按照位置放。”琪琪看到大家争来抢去,便大声问:“你们知道这些景点的位置在哪里吗?”大家面面相觑,并向我求助:“老师,这些景点都在崂山的什么地方?”
  大班幼儿能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前后左右的方位,但东西南北的方位关系对于他们来讲挑战非常大。尽管如此,我仍决定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尝试自主解决。我说:“你们爬崂山的时候,是从哪个方向爬的?怎么知道崂山上面有哪些景点?在哪个地方?”佳佳想了想说:“在上山的位置有一張地图,上面画着位置。”说着,佳佳从信息角里拿来地图介绍起来:“每一个蓝色的地方都是一个潭,还有瀑布。”孩子们从地图上知道摘星亭在山顶,寿字峰在山坡上。但孩子们做的崂山有两面山坡,放在哪一面呢?
  大家又开始讨论起来,润润说:“寿字峰在崂山的仰口上面,仰口在北面。”媛媛挠挠头问:“怎么知道是北啊?”大家开始考虑有关北面是哪面的问题。珊珊一拍手说:“对了,妈妈告诉我地图是上北下南。”汤尼看着我们的屋子,又看看窗户想了想说:“我们的房子窗户这边是南,那么……”
  听了汤尼的话,孩子们发现他们搭的“崂山”正靠着窗户方位,那他们正面对着的就是北面了。知道北面后,幼儿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找出了东南西北不同的方位,把制作好的寿字峰、得鱼潭瀑布、狮子石、索道等都放到了相应的位置。
  ▲水从哪里来
  今天这一组孩子要制作崂山的北九水,针对做水的材料,孩子们在比较报纸、卫生纸、橡皮泥、蓝色绉纹纸之后,确定用蓝色绉纹纸当水。
  孩子们找到了北九水的方向,然后用蓝色绉纹纸剪出很多长条,把它东一条西一条地粘在了山上。我看到了,问孩子们:“崂山上面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又流到哪里去?”孩子们没有说话。
  我打开一个介绍北九水风景的视频和孩子们一起看。看完之后我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大家开始七嘴八舌。“水是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的,是山泉水。”宇宇说。“水流到了中虚潭,又从中虚潭流到得鱼潭,然后再往下。”萱萱接着说。我建议道:“那我们做北九水的时候就不应该只是随意地做上水,而应让水从石头缝里流出去,然后按照方向流到每一个潭里,每一个潭的景色也要做得不一样。”
  听了我的建议,孩子们把泉水流经的地方的景色都做了出来,“崂山”变得越来越美丽。大家看着美丽的“崂山”拍起手来。媛媛高兴地说:“我们做得真好。我去崂山的时候发现山上除了石头还有很多树。”方方补充道:“还有很多游客在爬山。”珊珊说:“还有台阶。”大家不断地丰富着“崂山”的内容,如用牙膏盒做出高高的台阶,用折纸做出爬山的游客……
  崂山石的探究还在继续,孩子们在周末或假期还会让家长带着去爬崂山,寻找更多丰富多彩的崂山石,创编有关的故事传说。一块块没有生命的石头,在我们不着痕迹的引导中、在孩子们充满好奇的探究和想象中展现着独特的风彩。
其他文献
主题活动是当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我们想,若能围绕某一内容开展运动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充分的运动机会与时间,就能更好地发展幼儿身体基本动作,锻炼其体能,帮助幼儿梳理零散的运动经验,获得更丰富的运动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成熟。为此,我园对运动主题活动进行了研究,逐渐构建了“多趣玩”运动课程。  “多趣玩”运动课程顺应幼儿爱玩的天性,倡导让幼儿多玩、多运动,以某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制定治理方案,通过自查摸排、全面整改和专项督查,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切实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通知》提出了五大治理任务:一是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对于幼
幼小衔接不只需要“儿童”为小学生活做好准备,而且需要“学校”为儿童的入学做好充分准备。如今,幼小衔接之所以会让家长头痛、让孩子叫苦不迭,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学校没有担负起幼小衔接的重任。笔者认为,明确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责任主体地位,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首要步骤。  学校想做好幼小衔接为何这么难?学校无法做好幼小衔接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幼小衔接的责任归属权不清。在现实中,幼小衔接常常被
2018年1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时代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目标。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令人鼓舞。然而,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困境依然存在,广大保教人员的质量意识仍有待提升,各级政府质量管理的举措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所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当前和今后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付出努力的工作。为了深入理解《
最近,上海市全面推行小学“零起点”教学。小学教学应按照国家的课程标准进行,要遵循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从小学课程的起点开始学、不抢跑,幼儿园教育也应该如此。幼儿园教育也不要抢跑,不要跟小学教育重复,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拒绝“小学化”。  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实行教育,就是要“以学定教”。从宏观上说,“以学定教”就是要关注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避免跨龄教育、揠苗助长,要通过学习《
记者(以下简称记):1977年您怀揣教育梦想走上了莫里莫小学的三尺讲台,至今已有38年。请您介绍一下自己从教38年的经历,好吗?  李广(以下简称李):我今年已经57岁了,是河北省围场县棋盘山学区中心校莫里莫幼儿园的一名教师。1977年3月,年仅20岁的我受聘走上了三尺讲台,38年来一直在莫里莫这个偏远、落后的深山沟里任教。1992年,我参加了“民办教师转公”考试,从一名民办教师转为了公办教师。我
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严禁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的家庭作业、组织与小学内容有关的考试测验。社会培训机构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若小学有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园组织测试等行为,将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師的责任。  幼小衔接是有必要的,为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一个人独立生存、学习创造的基础与前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理能力的提升,刚入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开始期待更具有挑战性的劳动。因此,教师要借此机会,帮助幼儿养成积极的劳动态度,树立自信心,积累经验,感受成长。  我们要当小帮厨  ——顺应孩子,提供支持环境  ●案例描述   中一班孩子在参观幼儿园厨房时,看到大厨和帮厨阿姨忙碌辛苦的情景,有孩子就提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乡镇幼儿园工作,每天奔波在城区与乡镇之间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里我已经工作了将近二十个年头,最早的学生已经成家立业了。尽管工作中时不时会发生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小插曲”,但我都能乐观地面对。因为我爱孩子,自己受点委屈不算什么。  上学期刚刚入冬,我班转来了几名哈尼族孩子。第一天来园报名时,那几个孩子都是由爸爸带来的,还来了一位爸爸们打工
周末,我在家整理房間。为了方便收纳,我找来一只纸箱,准备将大大小小的废旧物品先放进去,再行处理。  在我忙碌的同时,女儿小鱼在一旁与她的玩具狗狗玩着。可不一会儿,她就走过来跟我说:“妈妈,你把这个纸箱送给我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同意她将纸箱搬走。  在忙碌的间隙,我不时地往小鱼那边张望。只见她取来彩笔,在纸箱面积最大的那一面画了一条拱形的线,接着又找来尖头剪刀,沿着拱形的线密密麻麻地刺上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