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UC数控系统位置压力控制功能的实现及其在伺服压力机中的应用

来源 :制造技术与机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J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更好满足金属成形过程中伺服压力机位置及压力控制需求,介绍了FANUC PMI-A数控系统位置压力控制功能的原理、在压力机上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系数参数配置以及主要的加工程序等.最后通过FANUC Servo guide对压力机相关运行数据采集分析,说明FANUC数控系统位置压力控制功能适用于伺服压力机.
其他文献
为提高3D打印对STL三角网格模型分层切片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出一种避免轮廓相交的切片处理方法.首先建立模型与切平面相交的三角片集合,然后获取相交三角片与切平面的交点,并将交点映射为无向加权图,最后利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交点进行拓扑排序,同时根据图中节点的连通特性判断轮廓相交情况,并采用基于图和Delaunay三角剖分相结合的方法对相交轮廓进行修复.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处理切片轮廓相交等奇异情况,准确地获得各层切片有序轮廓,而且能够避免耗时的网格拓扑关系重建,运行效率较传统商业软件有显著提高.
针对接触型点胶系统胶点一致性差的问题,研发了点阵式微喷嘴点胶系统,利用Ansys-Fluent软件的CFD数值模拟功能研究了4种类型点阵喷嘴受胶体压力的变形量,通过点胶实验分析了挤胶活塞速度对胶点重量一致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点阵喷嘴受胶体压力后的变形量呈中间大四周小的趋势,Type-3型点阵喷嘴受胶体压力后的变形量最小;胶点重量由点阵喷嘴的中间向边缘逐渐减小,胶点重量的一致性随着胶体流速增大而变差,挤胶活塞的最佳速度是25 mm/s.
为了准确研究航空发动机双排圆弧端齿连接结构的局部刚度非线性特征对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考虑端齿齿面接触状态的双排圆弧端齿扇区模型,首次得到了双排圆弧端齿的弯曲刚度分布特性;并将双排圆弧端齿连接结构的局部刚度非线性特征引入转子系统动力学方程中,得到了双排圆弧端齿连接结构对典型航空发动机高压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排圆弧端齿连接结构弯曲刚度随弯矩的增大而减小,呈现明显的软特性;端齿的局部刚度非线性使转子系统的弯.曲临界转速降低约1%,对刚体振型的影响小于0.1%.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对于工作
研究了一种三维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该测量仪采用单桥差动式电感传感器,对电感信号的处理设计了基于AD598芯片的适应性好且性能优越的信号处理电路,在C++Builder开发环境中开发了三维表面粗糙度评定软件.采用仪器对标准粗糙度样件进行了二、三维表面粗糙度测量,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仪器实现了对工件的三维粗糙度评价,结果输出方式多样,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数控机床齿轮是机床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分析磁流体和齿轮涂层两者协同作用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区润滑性能的影响,以磁流体润滑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为研究对象,考虑齿轮涂层的影响,通过多重网格法,得到了啮合过程中膜厚和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相比于无涂层齿轮啮合,有涂层齿轮参与啮合的油膜厚度较大.在啮合过程中的啮入点、节点和啮出点3个特殊位置,有涂层齿轮参与啮合的第二压力峰位置压力分布更加平缓,避免了较大应力集中对齿轮的破坏作用.可见齿轮涂层改善了啮合区的压力和膜厚分布,对润滑工况有利,为优化数控机
挺杆是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薄壁类零件,在最后的磨削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现有的加工方法很难保证其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浮动薄膜夹具.该夹具在挺杆底端采用硬点支撑、在口端采用浮动支撑,可实现端面和内径表面的复合磨削.最终能保证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旨在研究渗碳12CrNi3合金钢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及变应力水平下残余寿命可靠性评估.通过应力比R =-1的疲劳试验,基于试样内部疲劳失效机理,结合裂纹扩展速率公式,构建了内部疲劳失效的寿命预测模型.基于变应力水平下疲劳寿命的三参数威布尔分布规律,构建了先验寿命下残余寿命的可靠度模型及概率密度模型.结果 表明:预测疲劳寿命在3倍因子内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在先验寿命下,随着残余寿命的增加,可靠度及概率密度在减小.
为了有效补偿阻尼摄动、未知负载以及电磁干扰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影响,并提高电机的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模型预测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带有阻尼摄动、未知负载以及电磁干扰等复合干扰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然后设计了扩张状态观测器来准确估计复合干扰,并引入复合干扰估计结果来改进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的鲁棒性,最后提出了预测输出和代价函数,通过滚动优化后得到改进模型预测控制律,实现了对永磁同步电机的鲁棒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扩张状态观测器能够快速准确估计出复合干扰,最大估计误差仅为0.2 r/min2,
为实现罗茨转子泵任意转速下理论输出流量的无脉动,基于摆线转子泵理论输出流量所具有的正弦函数平方特性,由4个相同的直叶摆线转子通过轴向的错位与间隔装配所形成的双转子副,构建出具有正弦函数平方特性和余弦函数平方特性的两股输出流量,及其合流为无脉动的定值理论输出流量.结果 表明:圆摆线是实现定值理论输出流量即无脉动的唯一选择,2直叶、0.25滚径比和45°轴向错位角能实现2.25无量纲定值理论输出流量的最大化;2直叶摆线轮廓构造简单易加工,无余隙且容积利用率高等.
冲压成型工艺会导致钣金件厚度分布不均,以某款车型的麦弗逊悬架控制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疲劳强度分析,并将其与考虑冲压效应、优化冲压成型方式后的控制臂疲劳强度结果分别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冲压成型工艺造成了控制臂外端及前端边缘处减薄,导致其结构性能下降.为了提高仿真的精确性与可靠性,将冲压引起的控制臂厚度变化纳入整个分析流程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