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营养不良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bi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谷氨酰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COPD合并营养不良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30g,每日分3次口服,并在营养配餐中减去30 g谷氨酰胺中的氮含量,治疗2周,并于入院1d及治疗后14 d测定免疫学指标.结果 谷氨酰胺治疗第14天后,治疗组CD3、CD4、CD8、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较入院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5.50、6.96、3.01、13.56、11.80、6.34、3.60,P均<0.01);两组治疗2周后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90.50、37.95、3.98、78.00、9.25、21.00、7.50,P均<0.01).结论 谷氨酰胺对COPD合并营养不良患者具有改善营养状态及调节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妊娠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要点及心力衰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产科共收治急性心力衰竭孕妇24例,随机选择同期妊娠不合并心力衰竭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组终止妊娠的平均孕龄为(34.18±2.87)周,对照组为(36.55±2.2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P=0.03);心力衰竭组早产发生率为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8例肺心病慢性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观察组(33例),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0名作为正常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
摘要:就当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实际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并且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支持下,实现了多个领域的创新性发展。然而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发展过程中,其产生的效能具有双面性,一方面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工作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必须與时俱进地进行更新发展,才能满足于人们生产生活中不断增长的技术需求。基于此,对计算机科
目的 研究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联合应用复合辅酶及门冬氨酸钾镁对缺血心肌术后复跳的影响.方法 将82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麻醉方法相同、术前治疗相同.治疗组静脉缓慢注入复合辅酶200 U及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只给门冬氨酸钾镁及常规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术后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和复跳后心律失常和低心排量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目的 评估借助外埠心脏介入专家赶赴县市级医院(反向转运),就地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4年3月至2008年9月,我院共对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外请心脏介入专家(转运医生),就地实施急诊PCI进行治疗.男46例,女35例;年龄36.0 ~ 83.0岁,平均(68.6±3.6)岁;前壁心肌梗死56例,下壁心肌梗死25例(其中11例并右心室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2007年1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沙利度胺治疗组32例,给予沙利度胺联合奥沙利铂和盖诺治疗;常规治疗组30例,使用奥沙利铂联合盖诺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沙利度胺治疗组有效率22%(7/32),常规治疗组有效率13% (4/3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引言  多年来,管道长输行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安全发展规律、具有公司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的效益,社会的安定,JSA分析是结合当前HSE管理体系“两层皮”的有效方法,JSA在现场HSE三位一体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也是及其重要的,主要表现在:1、辨别危险,减少风险。2、规范行为,确保安全。3、是制定工作程序的基础。4、重要
期刊
目的 探讨结肠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特点、预防以及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36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瘘(Miles)术后结肠造瘘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肠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防治措施.结果 结肠造瘘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1%(30/136),其中66.7% (20/30)的并发症发生在术后1年内.经统计分析发现:结肠造瘘口术后并发症与腹壁外段造
目的 探讨持续性白细胞介素(IL)-8、IL-6血液滤过(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IL-6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38例SAP患者随机分成CVVH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19例,CVVH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留取血标本检测炎症递质的浓度,常规治疗组也在相同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检测炎症递质的浓度.结果 CVVH治疗组治疗后
目的 探讨糖耐量减低孕妇新生儿内分泌因子瘦素、脂联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的变化,用以预测新生儿生长发育.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母糖耐量减低大于胎龄儿、40例母糖耐量正常大于胎龄儿、40例母糖耐量减低适于胎龄儿及40例母糖耐量正常适于胎龄儿脐血与静脉血瘦素、脂联素、IGF-1,及静脉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的变化.结果 母糖耐量减低大于胎龄儿组、母糖耐量正常大于胎龄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