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刃立铣刀与标准立铣刀在加工45#钢时切削力的建模与对比分析

来源 :东方汽轮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boyw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波刃立铣刀与标准立铣刀对45#钢进行了侧铣试验,采用均匀设计方法测量了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波刃立铣刀与标准立铣刀切削力的经验模型,得出了切削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对波刃立铣刀与标准立铣刀的切削力进行了对比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陆上低风速区风场和海上风场的开发成为我国风电发展的主要趋势,风电叶片的尺寸越来越大,碳纤维在风电叶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文章针对风电叶片碳纤维主梁的特点,研制了适用于风电叶片碳纤维主梁的灌注环氧树脂系统.对该环氧树脂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性能表征和工艺验证,结果表明,研制的灌注环氧树脂系统满足碳纤维主梁的性能要求.研制的碳纤维灌注环氧树脂已成功地应用于90 m级的风电叶片中.
光伏发电系统工作过程易受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系统工作点的偏移,为使系统输出效率最大化,应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针对传统扰动观察法跟踪速度慢、功率波动大的问题,提出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MPPT控制策略.通过搭建Simulink仿真模型,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对两种算法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MPPT控制策略能快速、平稳地实现光伏MPPT过程.
传统架空输电线路通道巡检往往采用人工现场踏勘的方式进行,但架空输电线路呈线性分布、跨度大,导致人工巡检的方式工作量大,易造成漏检,尤其在输电线路位于复杂恶劣环境时,会对巡检工作造成极大的人身安全威胁.近年来,机载LiDAR技术被引入架空输电线路的通道巡检,但其通道危险点的计算精度尚未得到系统化的验证,因此分析和总结了基于LiDAR点云的输电线路危险点检测方法的计算原理与流程,对检测的危险点进行实际测量,结果表明基于LiDAR点云的危险点检测的中误差为0.256 m,基本符合输电线路危险点检测的精度要求.
文章就某汽轮机中压进汽室进行优化分析,对比分析了轴向进汽、切向进汽与不完全切向进汽3种进汽室的性能以及对首级性能的影响,最后得出切向进汽室出口气流角均匀,首级效率最高,不完全切向进汽次之.由于完全切向进汽汽缸稳定性差,因此该机组选用不完全切向进汽室结构.
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验研究了MAR-M247镍基高温合金高温透平叶片异常组织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异常组织是由宏观偏析导致;形成封闭孤岛,无液体对流交换,冷却速率慢是形成宏观偏析的充分条件;形成封闭式温度梯度,且温度梯度变化大,凝固方式发生改变是形成宏观偏析的必要条件.通过优化浇注系统消除了宏观偏析.
文章利用ICP-MS开展了低合金钢材料痕量元素(Sn、As、Sb)的测量,对样品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测试采用了内标法、基体匹配法,并分别与质谱仪设备的两种模式(标准气体模式STD和碰撞模式KED)结合,测定了低合金钢中痕量元素(Sn、As、Sb)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基体匹配法测量低合金钢中痕量元素Sb和Sn更合适,采用KED模式和内标法结合的方法测量痕量元素As更优;三种痕量元素检出限分别为Sn 0.000069%,As 0.000187%,Sb 0.00012%,加标回收率在97.2%~109%之间,
精确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能有效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为降低风电数据中隐含噪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采用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将原始数据分解并重构为趋势、周期和高频噪声三个子序列,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针对传统循环网络局限于时间相关性的前向提取,提出卷积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CNN-BiGRU)预测模型.前者提取重构子序列间特征的耦合关系,后者
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光伏阵列分别采用沿东西向随坡就势和沿等高线方向布置形式,计算不同倾角和方位角下光伏阵列行距和阵列面接收到的太阳能辐射量对应的数值.在同一地形条件下对两种布置方案结果进行对比,优选出复杂地形区域合理的光伏阵列布置方案.项目前期选址及子阵布置方案直接影响整个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施工难度、建设成本、投资收益等,从优化设计角度对复杂地形光伏电站设计方案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此来对项目初期进行决策.
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是电力工业追求的目标,然而这两个目标具有对立性,全生命周期成本(LCC)技术是寻求它们之间合理平衡点的实用方法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梳理.从中国知网(CNKI)中获取2010~2020年的电力工业学科中文核心期刊186篇,对期刊关键词采用可视化分析得出LCC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热点.采用知识图谱总结LCC技术在电力系统各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认为LCC模型正朝着成本因素细化和成本收益模型两个方向发展.最后,指出模型优化及在电力系统中深度应用是LCC在国内电力系统中的研究
固定瓦推力轴承和点、线支承可倾瓦推力轴承和点支承可倾瓦推力轴承均为汽轮机常用轴承,文章建立了不同轴承的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支撑方式下轴承最小膜厚、功耗、流量、平均温升以及最高瓦温等静态性能,通过对不同支撑方式进行理论分析和工程分析,得到影响推力轴承性能的因素,对设计推力轴承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