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复发癌及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再程放疗进展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近年来外科治疗和化疗在头颈部复发癌及第2原发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放疗在这部分病人的治疗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并且在放疗模式和放疗技术等诸多方面取得进展.笔者重点对再程放疗的可行性、治疗方式的选择等方面予以综述。

其他文献
离轴比数据在临床上是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照射野平坦度及对称性,研究高能X射线的离轴比与深度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剂量冷热点的避免等临床放射治疗的实际处理具有一定意义.作者单位:317000 浙江临海,台州医院放射治疗科
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提高放疗的治疗增益比,即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照射.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集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于一体的二三维治疗技术.能有效提高治疗增益比。
用于CT或X线检查室的国产医用辐射防护门(简称"防护门")普遍存在"超重"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电离辐射可引起生物体损害.消化道,尤其是小肠,对射线高度敏感.辐射损伤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甚至消失,肠道细菌及细胞分解产物进入血循环后引起的菌血症和毒血症是重要致死因素.笔者就肠道经中子和γ射线放射损伤的敏感性、病理特征、发生机理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目的 为了解酪氨酸磷酸酶在造血细胞辐射损伤中的作用,深化对造血细胞辐射损伤分子机理的认识。方法 应用MTT法观察了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过钒酸钠对照射和未照射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建立电磁波照射时大鼠的电磁模型,并计算大鼠体内的比吸收率(specificabsorption rate,SAR)分布.方法在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建立大鼠三维模型而获得的电磁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某一电磁波照射条件下大鼠体内SAR.结果利用建立的大鼠电磁模型计算了电磁波照射时体内的平均SAR和SAR分布.结论所建立的大鼠电磁模型可以用于电磁波照射时SAR的计算,为相关
目的:观察造血生长因子对受照射小鼠的防治作用。方法用RSP-CM和LP3-CM来源的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受不同剂量^60Coγ射经照射的ICR小鼠。通过观察30d存活率、死亡动物平均存活天数、保护系数及部分动物外
目的 对比研究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及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方法应用DR和CR系统分别对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 2.0)进行不同吸收剂量的曝光成像.记录每次曝光的体模表面吸收剂量,并将所获取的影像在图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上由4位观片者进行观察,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应用ANOVA检验法统计、比较两种数字化摄影技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程天民教授带领下,由多位中青年专家、博士共同参与完成的“放创复合伤时创伤难愈与促愈合研究”,经过10年科研攻关、奋力拼搏,近日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这是继该所“放烧和烧冲复合伤”研究获奖之后,获得的首个“放创复合伤”研究大奖。标志着我国复合伤研究又进入一个新领域、迈上一个新台阶。同行专家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