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式教学在绘画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_ju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的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体系中,尤其是在国、油、版等绘画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课堂实践中存在着严重的模式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学生在学院里就好似处于一个生产流水线,通过几道工序、统一的课程而生产出来的某一批型号相同的“产品”。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绘画专业的创新以及学生的独立性思维的塑造。绘画专业的课堂应该就像一个“实验室”,它在“科学家”的引导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创作新的作品、开发新的创作手段、建立新的艺术观念。而将辩论式教学引入高校绘画专业的课堂实践教学改革,将会对促进绘画专业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产生实际作用,从而为改变模式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一种全新的可能。本文借鉴国外的课堂辩论式教学模式,试图通过对中国绘画专业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致力于探讨辩论式教学法对改善学生原创能力不强、独立性思维较弱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实际应用中学生和老师之间所出现的状况,提出对应、有效、合理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辩论式教学法;独立性;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绘画专业
  一、中国绘画专业教育现状
  我国的绘画专业美术教育目前大多引用的是教师课堂上讲解、示范,以及学生临摹、写生的程式化教学模式,鲜有创作实践的内容,更不用说创作过程中的反复讨论推敲。这样的规范程式看起来似乎合理和完整,在高校绘画专业基础教学阶段有非常好的成效和一定的合理性,技巧熟练而画面又看似完整的作品在普罗大众和教学评估人员眼里一般都会受到青睐。但是,当这些绘画专业的学生进入高年级或离开学校时,一旦面临参加展览、独立创作和论文写作的时候,这种程式化教学模式的短板就会显现出来,比如学生缺乏创作能力、呆板程式的画面效果、无效的意图传达等问题。“千人一面”“毕业创作、论文抄袭门”已不是校园里发生的新鲜事,这不仅折射出了绘画专业中普遍存在的“创作难”危机,同时也是高校绘画专业教学程式化的真实写照。究竟是什么扼杀了学生们在青春年少的时期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是什么让他们放弃自我个性的表达而选择随波逐流?其实根本的原因不是技术的局限,而是程式化的教学所带来的思想僵化与创造力的缺失。
  二、辩论式教学的概况
  我们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改变绘画专业学生缺乏自我主动意识,促进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呢?大多数的院校在绘画专业教学改革上都把开设专业理论课程作为首选,如艺术批判与写作、艺术史论等课程。这些理论课程的开设是提高绘画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和多方面的知识普及的,必备手段之一,但是,想要真真正正地达到思维活跃、独立思考、与人沟通,把“辩论式教学法”引入到高校绘画课堂上来会更加行之有效。
  辩论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以发散性思维和反向提问为特征,由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特定的议题展开辩论,在辩论中主动调取和检验知识、提高素养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以英国为例,课堂就像一个简单的画廊,有大幅的白墙和良好的照明,专供小组讨论用。在每周或两周一次的小组讲评中,轮番对每个同学的作品进行集中讨论,教师和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在辩论过程中尽量避免根据个人好恶评判,而是从关注的角度对作品的含义试着解读,对作品表达的概念、形式等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其他的可能性和改进的建议。
  三、辩论式教学运用于绘画专业的优势
  辩论式教学法比较显著的特点是参与和互动以及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教的,但是作为观赏中的体验是可以传达和沟通的。通过讨论来参与交流与探索会给人内心以愉悦感;同时,只要存在辩论,由于个人的生活经历的不同,就会产生难以预测的结果,这样的不确定因素会让人思维敏捷、脑洞大开,并保持对话题的高度敏感,让学生感觉自己在辩论里是重要的参与者,就会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感。在辩论中发表见解,可以是从学术角度上出发的,也可以只是为了得到自我发泄,这也是辩论法吸引人的地方:辩论式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思维的辩证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洞察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刺激学生创作、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和自信,学会分析、反思和倾听,使学生建立个人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辩论式教学法更有助于教师建立新的课程构架,构建新的课程内涵与特色,营造良好和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以灵活地利用各种场合进行辩论式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辩论的灵活与开放,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
  四、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由于辩论式教学法运用于我国教育课堂的时间尚短,多运用于理论课教学,这里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其一,辩论式教学方法和学生以往的学习方法完全不同,学生会持怀疑态度。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论占有权威和主导作用,学生的想法得不到尊重,辩论的情绪不高,丧失辩论的真谛和内在价值:其二,假若面对无法掌控和没有绝对答案的论题,学生无从下手参与辩论,进而教师对辩论法没有信心。
  如若想要解决这两大问题,好的辩论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必须在上课之前全盘规划各个基本环节,比如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给出结论等:教师在辩论式教学上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学生在辩论开始之前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提供与当天论题相关的照片、文字材料等;教师设置的论题必须具有辩论价值,并提出上课要求,使学生在知晓辩论内容和辩论目的的前提下再参与讨论,这样才不会使学生由于紧张而出现沉默或冷场;辩论课进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所辩论的内容、发言与问答进行相互分析与反思。好的教师是机敏的提问者和倾听者,适当地提问将会为踊跃辩论提供激情,学生的思路或者语言表达可能会抓不住所要表达的重点,而让其他参与辩论的学生得不到有效信息而做不出回应的时候,老师应该站出来帮助此学生指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帮发言者概括、提炼观点等,这样辩论才能够有效地继续下去。教师回应学生发言的时候给予必要鼓励和肯定是学生参与辩论、活跃辩论氛围的必要手段。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当遇到冷场或者沉默时,我们应该有耐心,一个成功的辩论并不意味着持续不断地诉说,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讨论中遇到的沉默或者尴尬,有时进行思考或因知识缺乏而保持暂时的沉默并不意味着不好,相反,在适当的引导下,它可能会使话题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入。
  五、结语
  辩论式教学在绘画专业上的运用并不是希望让学生各个都变成只会说不会做的演说家,只是希望变革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提高创造力、自主独立思考能力,学会分析、反思、激发他们的欲望、信息和动力。学生和老师通过对话、各自表达理由和见地来进行辩论,是现代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必须的能力,但是辩论法教学并非排斥从传统积累中得出的经验,也需要遵守一些应该有的基本规则、技巧和掌握实施它的时机。在高校绘画教学中引入辩论式教学方法,还会出现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学校和学生相互配合,不断地实验摸索、进行演练和经验总结。我们都希望改变呆板教条的重“技”轻“思”的教学模式,我们期待在画展上看到更多学生的原创作品。
  参考文献:
  [1]沈致隆.亲历哈佛——美国艺术教育考察纪行.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天兵.自由与秩序——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绘画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杜大恺.清华美术(卷3):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王柯平.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5]刘大力.高等艺术教育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6]曾繁仁.现代中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比较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钟震寰,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的转速控制系统是检前磁记录器主轮伺服系统。该系统与我所以往研制的磁记录器主轮伺服系统有三点主要区别。①采用了低惯直流印刷电机。②采用光栅测速盘。③使用4
档案学专业课程建设,在档案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当前档案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档案学专业课程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加强档案学学科的建构,以助于完善档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新常态.在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之下,促进高校学子们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了现阶段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创新创
高速纺丝机用的可控硅变频电源对频率精度要求较高,而频率精度是由脉冲振荡器决定的。本文介绍的多谐振荡器具有结构简单、频率精度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实用表明已能满足高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高等教育普及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日趋严重.如今,诚信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契约理论对思想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
为了突破国外产品对CORS核心技术的垄断,自主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NSS网络增强综合服务系统,并投入工程应用。为了确保该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研究了系统时间
目前,声表面波器件的研究立足于改善性能並扩大对模拟信号的处理能力。一种新型声学波型表面擦过体波,其性能比延迟线和带通滤波器好。由一般的声表面波转換器激励表面擦过
2017年10月10日,在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由山东省文联、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和青岛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文艺评论‘琴岛意象’研讨会暨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
期刊
西夏丧葬文书就目前所见有冥契、祭文和发愿文三种共四件。研究发现,这些丧葬文书为我们呈现出较为完整的西夏丧葬过程,展示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多元文化特质。 Xixia fu
2017年9月,应巴西库里蒂巴市市长拉斐尔·格雷卡(Rafael Greca)先生之邀,吴为山为巴西创作《孔子》雕塑,这是中巴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也是中巴文化交融的永恒印记.《孔子》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