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思政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 :化工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9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全国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这给课程思政的实施带来了挑战.文章分析了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及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该课程在教学理念与目标、设计与实施方法、考核与评价和反思四个方面进行的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并通过对比分析考查了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实践表明,教师基于深度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选择3~4个教学环节重点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可以使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双向促进,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思想政治文化素养.
其他文献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工程教育及工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根据化工传递过程课程的特征及其教学现状,围绕学生毕业要求达成,中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从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持续评价机制及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程认证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支撑.
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指出,基础学科拔尖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科研创新人才.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应注重强调应用性和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文章针对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评体系出发,阐述了教学过程中优化课程体系、结合科研前沿、注重综合能力训练的必要性,介绍了面向问题学习和面向课题实验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及其效果.
高等学校化学工程领域本科生是未来化工生产、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主体,加强工程伦理意识和能力培养,是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化工人才的内在需求.北京化工大学结合本校化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伦理教育经验,总结了在工程伦理学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创新方面颇具特色的实践.该校工程伦理学课程旨在引导本科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实现从“工程知识传授”到“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转变.
化工专业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类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课程组针对专业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通过调整实验项目内容、增设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革新实验教学评价方法等举措,对化工专业实验进行了改革.实践表明,此次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将三维参数化设计理念和CDIO教学模式融入化工设备设计教学中,能够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文章以化工典型设备换热器的设计为例,介绍三维参数化设计的一些特色操作,提出基于CDIO教学模式的三维参数化设计框架.实践表明,CDIO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本专业的设计技能、激发对工程设计的兴趣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有效改正设计错误.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为高等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挑战,也促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加速发展.远程实验作为工科在线教育的有益补充,可超越时空限制提供交互式实验平台,实现软硬件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构建研究型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文章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在研究远程实验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了交互式实验教学体系,并对教学体系进行了创新设计,同时探索了远程实验设计过程、交互式教学体系和研究型教学体系设计方案.
高校评价体制和考核指标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差强人意.文章分析了高校工科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现状,并基于新形势下工科教师面临的新要求,从管理层面、专业层面、教师层面出发,提出了工科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策略.
“新工科”概念的提出给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结合工业催化专业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措施、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成果,分析了该课程教学在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促进传统工科专业教学的转型和改革、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方面取得的成效,可为类似实践课程的本科教学提供借鉴.
当下关于时代新人的表述,多是从政治使命的角度提出的.事实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道德素养必须与时代要求相符,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着丰富的价值意蕴.从内在结构看,时代新人道德素养包含道德理想、道德责任、道德判断、道德意志、道德实践等基本要素.为应对道德素养培育中所遭遇的各类道德失范问题,高校应细化培育目标,丰富培育内容,优化培育方式,重构网络教育,营造浸润环境,让道德素养的培育始终散发时代魅力.
实践育人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目标体系缺失、实践目标含糊不清、实践课程整合不够、实践内容参差不齐、考核标准科学性不足、育人成效难以评价、评价机制尚不完善、实践质量难以评估等问题.文章借鉴“泰勒原理”课程开发经典模式,从实践育人目标、内容、考核与评价四个维度构建了实践育人体系化建设的路径,以期为高校实践育人向纵深推进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