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中高程度副词之比较

来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2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中的高程度副词进行对比研究,详细探悉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此类副词的应用情况。研究发现,两书中此类副词存在同中有异的特点。其相同的方面,如组合功能、句法功能、出现频次排列顺序等,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时期此类副词的总体分布情况;其不同的方面则有助于窥探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这一个世纪内高程度副词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作为“拔断穷根”的重要手段,扶志扶智在激发内生动力、建立脱贫长效机制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从概念阐释和本质解析的维度审视,扶志扶智的本质是过程性的。其过程性机制主要体现为“外铄—内化”机制、“体验—体认”机制、“波动—形塑”机制,具有生成性、情境性、阶段性和有限性等特征。基于过程性逻辑开展扶志扶智实践,需要摒弃价值取向的功利性,突出方式方法的创造性,强调被扶主体的参与性,侧重教化引导的文化性,追求目标效应的长远性。
日语借词在清末民初对近代汉语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日据我国东北时期,日语借词又对东北方言产生了一定影响。1905年日俄战争后到1945年二战结束的40年中,日本政府通过移民、派遣军队等方式向我国东北地区输送近200万日本人。特定的历史环境使东北方言与日语有了广泛接触,形成了在东北方言中大量借用日语词的特有语言现象。东北方言日语借词的类型比较简单,主要有音译、借形及意译三类。其中借形类最多,意译类最少。与清末民初近代汉语日语借词相比,日据东北时期日语借词具有被动性、生活化和短暂性等特点。日语借词在东北方言中曾被
派遣使团作为外交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履行政府使命、了解外国情况以及开展与各国的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蒲安臣使团与岩仓使团是中日在近代化改革中派遣的重要使团,通过对其在美活动的考察,有助于探究“门户开放”政策正式提出前美国远东政策的全貌,并追溯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渊源。同时,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不同结局为我们思考“内治优先”“内外兼治”的重要性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鉴于此,梳理学术界关于两使团在美活动的研究成果,除可考察学术界关注的问题点和异同点之外,还能对中日近代化背景进行比较,进而了解美国因素在中日近代
多模态话语分析注重各个模态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参与意义构建.电影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影片的字幕翻译须与画面、声音等模态相互配合,向目标语
《五方元音》是清代韵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部等韵化韵书,除樊腾凤原本外,还出现了年希尧和赵培梓的增补本和改订本。《五方元音》系韵书编排简练,通俗易通,在有清一代,甚至在民国时期影响都非常大,在汉语韵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长久以来,学术界的研究对象只集中在樊腾凤《五方元音》上,对年希尧的增补本和赵培梓的改订本则很少提及,即便是提到时也只是一笔带过。实际上,《五方元音》之所以在清代乃至民国影响巨大,其增补本和改订本功不可没。因此,仅仅关注樊腾凤《五方元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将年希尧增补本和赵培梓改订本也纳入研究
为提高日常教学效果和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职业素养,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结合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将案例教学法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在案例中阐明工程实践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工程案例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宋人题跋征引诗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时间跨度来看,宋代及宋前各个时代、各种体裁的诗词均在题跋文中出现过,上古的杂歌谣辞、中古的乐府竹枝词以及魏晋以来僧人的诗偈,都是题跋文征引的对象;从征引数量和频率来看,宋代之前以征引先秦时代的《诗经》、中古时期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韩愈为最多,同代之中以征引苏轼、黄庭坚为最多;从体裁来看,题跋文征引词数量极少,与词作为宋朝一代文学代表的文学地位极不相称。这种差异的背后存在着深层次的原因,体现着两宋时代的文艺风气和审美趣味的变化轨迹。
建设科学、合理的高校党务干部队伍激励机制,是高校党建工作全面、有序推进的重要环节。高校党务干部队伍激励机制建设的主要途径在于:一是建立健全长效化的制度激励机制,要求制度覆盖面广、准确度高、稳定性好、操作性强,做到补齐制度短板,建章立制与落实执行相结合;二是实施绩效科学评估,将促进高校发展与个人薪酬相结合,加快建设相对独立的薪酬激励机制,正确认识党务干部绩效薪酬获得的正当性;三是以岗位选拔为动力,形成党务干部与教学科研人员同向并行的晋升制,及时解决党务干部队伍的职务待遇问题,推进岗位交流,拓展晋升空间;四是
南平官话是闽东、闽北方言包围下的一个方言岛。本文从市郊差异、新老差异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南平官话方言岛的内部差异。在市郊差异中,不论市区口音,还是郊区口音,既有保守的成分,也有创新的成分。但总体上市区口音反映的历史层次要更为“古老”,这与南平官话的形成和现状有关。在新老差异中,新派口音主要受共同语的影响,老派口音主要受周边闽语的影响。
日据大连时期,日本试图通过在大连推行金建来破坏中国传统的银建,以此达到分裂并同化大连的目的。日本推行金建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大连的主权,破坏了大连经济的正常运行,损害了中日商人群体的利益。因此,金建受到了中国商人以及大部分日商的强烈反对,日本最终决定取消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