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随 成长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悠悠三十载,弹指一挥间。刚走上工作岗位,我就担任班主任,任教语文和思想品德两门课程,从此竟然与品德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路走来,点点滴滴、零零碎碎的一些细枝末节似乎已无从记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的成长与品德学科的发展血脉相连、休戚相关、一路相随。这一路,有坎坷、有风雨……但与品德学科同成长,有欣喜、有风景……这一路,画面掩映,孩子的、课堂的、生活的,有的清晰,有的模糊,却真实地留在了三十年的记忆画卷里。
  无边界的生活课堂
  课余、周末,校园里、社区中、西湖边,包水饺、种小树、爬宝石山……刚参加工作的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开展户外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也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成效。“亲其师信其道”,亲密的师生关系让我这个年轻的班主任在班级中的教育更有效。这样的户外活动,让我的品德教学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成为积累丰富的体验和实践基础的“生活”课堂。
  “汝欲学古诗,功夫在诗外。”为了让孩子喜欢上我这个“大姐姐”,喜欢上我的品德课堂,我从品德课堂40分钟时间的框框里跳出来,希望营造无边界的“生活”课堂:学习《爱护公物》一课,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去公交车站擦拭站牌;学习《关心父母》一课,和孩子们一起策划“我是贴心小帮手”班会课;学习《当小树苗的保护人》一课,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环保棋”,作为课间的活动游戏 ……入职之初,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份勇气、激情与担当,拓宽课堂40分钟的时空,和孩子们一起开展各种活动,让品德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真正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课堂。
  “生活”的课堂是最有魅力的。记不清给多少小朋友上过《快乐的冬天》,但是我清楚记得那节课我带着孩子们走进茫茫的白雪世界。那天,我从走廊去往上课的教室,聚在连廊的那些可爱的孩子,正新奇地用手去接飘飘忽忽落下来的雪花,这是南方的孩子少有的快乐啊。是按部就班地上原来准备好的课,还是把《快乐的冬天》提上来上呢?我选择了后者,当我宣布要带孩子们去操场玩雪,他们都欢呼起来。孩子们在雪地里奔跑,用手和小脸感受飞扬的雪花,还快乐地打起了雪仗、堆起了雪人。大半节课后,我们带着快乐回到教室,我为孩子们轻轻掸去身上的雪花,然后听他们讲自己刚才的快乐。洋溢在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上的,是抑制不住的快乐,他们争着抢着诉说着。这不就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最生活”的课程资源吗?
  有文化的儿童课堂
  作为值周老师,我巡视校园经过运动场边上的沙坑,三五成群的小朋友正在乐此不疲地筑“地铁隧道”…… 一抬头,突然发现戴着红袖章的我,他们的眼神中分明流露着些许不安,因为他们把沙子弄得东一坑、西一坑,高一块、低一块,有的沙子还被撒出了坑外,落到了塑胶跑道上……我没有批评他们,也不准备给他们扣分,而是对他们说,待会儿你们玩好,要把沙子收拾好哦,我可是要再来检查的呦。转瞬,不安的眼神化为了快乐的闪烁。一小时之后,他们上课去了,再次出现在沙坑边的我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是发生在几年前的一幕,这一幕却给我的品德教学带来很多启迪。游戏,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是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对于儿童来说,“我感受,我唱,我跳,我画,我玩,故我在”。成功的教育是多么的简单,就是给孩子一个能沉浸其中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地、快乐地、充分地参与,而教师无非就是给他们一些引导、一些规则、一些评价而已。我们的品德课堂,有能让“孩子沉浸其中”的东西吗?这让“孩子沉浸其中”的东西是什么呢?对,就是儿童文化。
  于是,我开始了对儿童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儿童文化是诗性的、热情的,它充满了想象和创造……儿童文化是玩中学,做中学;儿童文化是不可预期的,有多种可能性的……”读到这些经典的论述,让我对课堂实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于是,我带领着工作室的成员一起开始“童心课堂”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基于儿童文化构建“以生为本”的品德课堂,几年的实践研究和笔耕不辍,《童心课堂》成果文集应运而生。我认为有文化的“儿童”课堂,就是指课堂要以儿童生活作为课程基础,要根据儿童的成长特点,要研究儿童的成长需求,要不断丰富符合儿童特点的课程资源,要选择适合儿童的活动形式,要实施激励儿童健康成长的评价方式,要激荡孩子思维,丰盈孩子心灵,触动孩子灵魂,保障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注融合的高效课堂
  很多一线的品德教师经常和我探讨课堂教学,也经常和我分享自己的思考乃至烦恼……有的老师对我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也好,‘实践出真知’也对,但是这也实践,那也实践,这时间从哪里来,而且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嘛……”静下来细细琢磨,老师们说的不无道理!品德教材的单元设计都以主题呈现,根据品德学科的单元主题来设计实践作業,不是可以和学校的众多活动进行有机融合?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带领学校品德学科骨干开始了“单元主题实践与校园活动融合”的实践研究,《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实践活动《和小树一起长大》与学校植树节结合,开展年级植树活动;《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竞争与合作》与校园童心游戏节结合,开展“两人三足、合作共赢”的活动……近年来,我们又根据教材体系,把单元实践活动跟学校“成长季活动”进行融合,将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你好,新学校”、第二单元“我的新生活”等单元主题设计成“开学季”系列实践活动;将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第二单元“温馨一家人”、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中”等单元主题设计成“十岁季”系列实践活动……这样的结合,把一些零散的活动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衔接,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共赢,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对学生和教师都起到了“减负”又“提质”的双重功效。
  一路相随,一路成长,从小学思想品德到品德与生活(社会),再到道德与法治,我努力实践、研究着儿童文化,致力于做一名真正的“童心的呵护者”。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 310100)
其他文献
【摘 要】“易获取、低成本”的材料是科学探究的首选。教师要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探究实验,利用身边的常见材料,开发出“精于心、简于形”的教具,让趣味的教具、改进的教具、创新的教具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常见材料;简约教具;探究  2017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易获取、低成本”的材料是科学探究的首选。科学家麦克斯韦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仪器的教育功能与其复杂程度呈反比
【正】背景:非洲裔的美洲青少年女性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虽然已经有许多专门用于这一人群的预防措施,但是HIV发生的危险性仍然没有减少。目的:本文介绍另
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河北省各流域地表水产流的影响情况,提出了现状地表水资源的计算方法和成果,并对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水污染的日益严重,水源、供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应采取优化调度,禁采、回灌地下水等加强水源保护,引入竞争机制,健
自然杀伤(NK)细胞瘤是比较罕见的肿瘤。直到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才对其分级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在过去10年间,免疫血液学的发展对NK细胞瘤的识别和分类有一定的帮助。结外鼻形NK/T
针对物资到货完成率指标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物资到货完成率指标的相关措施及建议。分析结果表明:物资到货完成率是对各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