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戏剧

来源 :风采童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约翰· 杜威提出:“ 戏剧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想象力和社交能力等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戏剧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戏剧已不仅仅是教育、娱乐项目,而是集科学、政治、文化、文学、视觉艺术、音乐、历史、工艺、生理、安全、数据及工程学为一体的强大教育工具系统,可直接帮助孩子们培养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人格完善。
  邀你走進“小王子理想国”
  在刚刚结束的2021北京时装周,一场热闹的启动仪式为热爱戏剧的孩子们带来新的机会。即由法国圣埃克苏佩里基金会、北京大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嬉戏堂文化(北京)有限公司以及《风采童装》联合发起的“小王子”国际音乐剧青少年演员选拔大赛中国赛区、小王子国际岩彩画艺术大赛中国赛区隆重揭幕。
  《小王子》自诞生以来,经过几十年积累,“小王子迷”群体几乎覆盖了所有年龄段人群,这个群体不仅需要一种情感的延续,小王子也需要进行符合中国市场特色的升华。因此,小王子出品人、北京大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刘大毅表示:“我们想让音乐剧不仅仅停留在高端舞台上,还要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小王子,演绎小王子,发现心中的小王子。因此,我们联合真正喜爱小王子的朋友们,一起发起‘小王子’国际音乐剧青少年演员选拔大赛中国赛区,用沉浸式的方式让大家去体验、去感受音乐剧中这部名著的奥妙。”
  与此同时,小王子国际岩彩画艺术大赛中国赛区也正式启动,岩彩画艺术大赛是想让充满想象力和艺术创作里的孩子们用自己的所思所想,去表达心中的小王子,让小王子无处不在,他来源于外星球,所以非常适合孩子们的无限想象。之所以选择岩彩画,是因为岩彩画颜料来自天然宝石,是一种可以让色彩永恒的特殊颜料,而用它绘制的作品,将保持一份初心和纯粹,是小王子迷们喜爱的感觉。
  对未来,刘大毅还有更大的规划:未来我们想要展现的小王子已不仅仅是戏剧层面、岩彩画创作方面。在《小王子》法文版诞辰70周年之际,一系列的小王子衍生品陆续面世和推进中,艺术展品、盲盒、服装服饰、游戏、主题营地,甚至甜品蛋糕都在刘大毅的策划下,一个小王子世界的“理想国”正在悄悄形成。
  新闻链接:
  9月25日,由小不点大视界、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上海国际文化学会及QFUNTHEATER联合主办的2021第三届TIE青少年戏剧与创新教育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
  论坛上,多位来自戏剧教育、艺术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等领域的专业人士齐聚,探讨戏剧展演等新形式在中国素质教育进程中对青少年儿童成长的深远影响。而随着美育发展的进程加快,儿童戏剧教育、音乐教育、博物馆教育等多类形式的素质教育也越来越为家长重视。据了解,TIE2021青少年戏剧与创新教育论坛今年已举办到第三届,该论坛长期关注戏剧教育、创新教育和未来教育等领域。
  在梦的花园一起经历教育戏剧
  天禾
  北京梦花园教育戏剧工作坊创始人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任CCTV《东方之子》导演助理,长期专注于青少年题材的剧本创作。电影代表作《老人少女海鸥》《花季有风》及电视剧代表作《家有宝贝》。乡村教育纪录片《砂糖树下》入围2011广州国际纪录片展播影片。曾在北京师范大学青少年公益教育项目组、家庭教育项目组工作,著有《两岁孩子,两岁父母》。
  梦花园的诞生
  2016年,田禾接受了英国教育戏剧和教育剧场理念及方法的系统学习后,一个针对4-12岁儿童的“梦花园教育戏剧工作坊”诞生了!
  据田禾介绍:“在梦的花园里,看母鸡下蛋,是我女儿2岁时讲出的第一个故事。这个具有场景化的开头是她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开始,简单而真实,充满妙趣。我想,不妨就用梦花园来做工作坊的名字,既是和女儿互动的结果,又暗含着在梦的花园里让孩子们一起去做戏剧游戏,创造适合他们成长天地的寓意。”
  五年过去了,梦花园成为许许多多孩子们初识教育戏剧的“梦花园”。
  什么是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Theatre in Education,简称DIE/TIE)既是学科又是方法。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戏剧情景中主动参与,在探索的氛围中感受自我、生活和社会,以模仿、想象、创造等方法来调动儿童身体、情绪、语言的表达,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自信心、心理和情感。
  教育戏剧起源
  早在二十世纪初的英国和美国,已经将戏剧用作教室课堂内的科目与活动,而将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法的运动则起源于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后来,教育思想家杜威秉承卢梭在“实作中学习”的思想,于1896年在自己任教的芝加哥大学里开设了一间实验室学校,展开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与学习历程进行实验。
  教育戏剧发展
  1900年至1915年间,美国的许多所小学以戏剧为方法展开教学实验,以戏剧性的活动达到教学的最高点。之后,英国一位教师将戏剧的实作中学习的理念应用于教学。接着,英国的教育家库克将其理念发展成为了一种具体化的教育运动。这个教育运动不仅影响到了英国,也影响到了美国。
  国内现状
  将英国的教育戏剧理念引进中国的第一人是李婴宁教授。近年来,随着戏剧进入中小学的历史性进步,教育戏剧开始进入部分大城市的中小学。但因为师资的匮乏,并未像英国一样掀起大规模的教育运动,更别说让中国的儿童广泛接受教育戏剧。因此,教育戏剧课程在幼儿园还处于相当稀缺的阶段。
  第一次“入戏”
  在DIE的课堂上,有一个常用的方法,叫“入戏”,作为引导者的老师和作为被引导者的学生都可以入戏。入戏就是把自己置于一个情境中,完成某个角色或是创造性地用当下的自己面对某种困境并试图打破它。对于儿童,入戏的过程意味着去经历故事最深刻的部分,从而产生深刻的感受和思考。这些感受和思考可以复制到现实生活中,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地从生活中学习,从而发展孩子的个性化、社会化、情感、智力和身体,引导孩子探索、认知,发现更好的自己和世界。
  无论孩子是什么状态,“入戏”使他们丰富了生活的经验,也使他们能够想象或扮演人类的经验,对于儿童的成长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课程的深入,入戏将成为课堂的常态,孩子们几乎在每次课上,能去经历故事最深刻的部分。不追求表演的教育戏剧使我们在观看孩子入戏时看到了入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非专科进修医师血液系统基础知识薄弱,血液科轮转时间短,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强化入科教育,让进修医师尽快熟悉患儿病情,消除医疗差错;通过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培养,提高进修医师学习兴趣;通过改良医患沟通方式,减少医患纠纷。
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医学人才,提高医学生对医学专业英语的运用与实践能力,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科学教研室结合实际情况,对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在内科学教学中运用双语教学.从授课对象及师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了采用保持型双语教学法在内科学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加强双语教学教材编写、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及采用多样化的双语教学手段才能达到更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针对病理学研究生就业方向的转变及临床应用型病理学人才的需求,结合病理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问题,以探究讨论式教学为主线,从授课方式、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人手,探讨病理学研究生临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目的 探讨专题讨论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专题讨论。选择新疆医科大学民考民临床医学本科专业2011级1班8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形式进行满意度调查,用Excel按选择项的百分比进行数据的描述分析。结果86.9%的学生认为专题讨论教学形式好;100.0%的学生认为对学以致用、知识融会贯通很有或较有帮助;100.O%的学生认为课余时间讨论对知识增长很
在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临床示教、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案例教学和微格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实施视频评估综合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视频反馈教学.为了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通过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小班教学形式,同时借助医学模拟设备和视频反馈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示范与模仿、标准规范和创新相结合,既适合理论学习,也适合技能培训和规范化实践,
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重庆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对《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尝试构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形成性评价采用课堂学习、课堂测验与平时作业、网络学习与综合学习能力等指标,评价学生平时学习态度、水平与能力.90%以上学生赞同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认为该体系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并由此积累了完善考试评价体系的经验。
童装趋势发布做起来并不简单,因为这份审美里不仅蕴含着一个品牌的整体思维,也传送着影响儿童的所有细节的思考。在2022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童话小镇,便集结了多维度、多角度的有关行业、有关儿童审美的思考与表达。  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就是用沉浸式体验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解读能力。此时,设计师们的作品,便成了他们理解文脉、传承、创新和未来最好的时尚教科书。而他们,也正和设计师们一起演绎着文脉下的新童话。
正确运用生物医学软件可以培养医学研究生科学缜密的思维方式,提高其科研和创新能力.按需定位课程目标和内容,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实用性的考核形式,对《生物医学软件应用》课程设置进行探索.使研究生更全面掌握生物医学软件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为其顺利开展科研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模式已成为本科生素质发展的新途径.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结合PBL“以问题为导向”和TBL“以团队为基础”的优点,鉴于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对医学生的重要性,试行以临床和科研能力为核心,基于TBL的PBL改良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型人才。
以医院青年教师会为依托、以临床阶段学习的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为主体,实施导师制,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临床和科研等综合能力.实践证明,此种教学策略对进入临床学习的本科生在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有较大实用价值,为提升临床教学水平提供了一种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