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修饰的柔红霉素脂质体治疗白血病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PEG)修饰的柔红霉素(DNR)脂质体(PL-DNR)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

方法

采用薄层水化法和主动载药法制备PL-DNR,测定理化指标,进行体外细胞增殖抑制实验,分析PL-DNR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利用L1210荷瘤鼠白血病模型评价PL-DNR的体内抑瘤效果。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分析药物对小鼠的心肌毒性。

结果

PL-DNR粒径大小为(110±10)nm,包封率为94.21%。体外增殖抑制实验显示,PL-DNR的抑瘤能力随实验时间延长逐渐增强。体内药效学实验显示,PL-DNR抑瘤效果明显,PL-DNR组和DNR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433.71±234.77)mm3和(1 293.77±381.26)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DNR组和DNR组的瘤重分别为(0.66±0.29)g和(1.25±0.4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毒性实验显示,PL-DNR组和DNR组小鼠的心肌组织中位凋亡细胞阳性指数分别为13.83%和42.67%(P<0.05)。

结论

与柔红霉素相比,PEG修饰的柔红霉素脂质体可提高原药对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对心肌的毒副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的最佳治疗方案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影响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119例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的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1%和66.7%,就诊时患者的远处转移率为16.0%,3、5、10年累积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7.
目的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肿瘤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并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14 50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情况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4 506例乳腺癌患者中,TNBC 1886例(13.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1958例(13.5%),Luminal A型72
目的 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 (ADAM17) mRNA和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ADAM17 mRNA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食管鳞癌及其对应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ADAM17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
目的 评价内镜下氩离子热凝固术(APC)治疗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癌的远期效果.方法 1994年至2005年间,采用APC治疗171例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癌患者,随访观察其长期生存情况.168例(98.2%)接受了多次内镜复查,平均每例2.8次.随访率为100%.结果 癌前病变者160例,随访5年,死于非癌疾病11例,发展为食管鳞癌5例(死亡2例,行食管切除术3例),无癌生存144例.癌前病变者经APC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290例NSCLC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290例NSCLC患者中,D-二聚体正常(≤0.3μg/ml)和升高(>0.3μg/m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54.0和46.2个月(P<0.05).Ⅰ~Ⅱ期、ⅢA期、ⅢB期和Ⅳ期患者的中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中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间277例恶性肿瘤患者腹泻的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毒素A/B检测、粪便厌氧培养和粪便常规检测,并对艰难梭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277例肿瘤腹泻患者中,共检出艰难梭菌毒素阳性者41例(14.8%),其中艰难梭菌毒素检测和艰难梭菌培养同时阳性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MSCs)和食管癌细胞融合前后基因表达的差异和信号通路的改变。 方法分选和鉴定融合细胞(EMFs)后,通过基因芯片比较食管癌细胞、hMSCs和EMFs的表达谱。PCA聚类分析转录组的整体关系, LIMMA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PCC确定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再通过DAVID、ToppGene和MSigDB数据库分析各个模式的基因功能、信号通路富集、染色体定位和富集,
目的 探讨侵袭性淋巴瘤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摄取程度与核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侵袭性淋巴瘤初诊患者的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扫描资料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采用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ave)衡量18 F-FDG摄取程度.由计算机工作站获得每例患者全身病灶的SUVmax (BmSUVmax)、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ROS1基因的重排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1 652例NSCLC组织中ROS1基因的重排;提取FISH检测重排阳性样本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Sanger法测序并分析ROS1融合基因情况。结果在1 652例NSCLC患者中,ROS1基因重排53例(3.2%),其中CD74-ROS1重排1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