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中枢性尿崩症的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例报告

来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is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NMOSD)作为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临床上老年患者相对少见,而合并有中枢性尿崩症者更是鲜有报道.本例老年女性患者以顽固性呃逆、恶心、呕吐首诊于消化内科, 因突发构音障碍行MRI检查发现延髓背侧病变转至我科,予以激素冲击治疗后病情加重,病灶扩大,同时发现其存在多年未诊治的中枢性尿崩症.诊疗过程中患者相继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一度病危,经及时的多学科会诊和积极有效的治疗好转出院.现将这个病例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 EDMD)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人群患病率约为0. 39/10 万人[1] ,主要表现为早期出现肢体关节挛缩、肱-腓型肌病及心脏受累三联征[2].与Duchenne和Becker肌营养不良( DMD和BMD)相比,EDMD骨骼肌受累较轻,而心脏受累症状相对突出,重者甚至以心源性猝死首发[3] ,易导致误诊漏诊.本文报告ED-MD1型1例,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不良愈合,瘢痕处子宫肌层变薄,进而形成与宫腔相连通的凹陷或腔隙,该凹陷或腔隙被称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或者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缺损[1] ,当再次怀孕后孕囊着床位置位于子宫肌层及瘢痕纤维组织处形成了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2].CSP 能够导致胎盘植入、失血性休克以及子宫破裂等,使得围产期危险增加,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因大出血死亡.早诊断、早终止、早清除是治疗 CSP 的关键[3].子宫动脉栓塞术( uterine artery emboli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与颅内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相关性.方法 309例患者根据CMBs数量及部位,分为CMBs组(n=116)和对照组(n=193)、脑叶CMBs组(n=90)和深部CMBs组(n=26)、少量CMBs组(n=78)和大量CMBs组(n=38);根据血清Hcy中位数,分为低水平Hcy组(n=158)和高水平Hcy组(n=151).结果
目的 探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外周血miR-96、血清IGF-1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本院神经内科一、二病区招募的178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将其分为PSCI组(n=61)、非PSCI组(n=117),并对比外周血miR-96表达水平、血清IGF-1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根据中位数将入组患者分为高miR-96组、低miR-96组;高IGF-1组、低IGF-1组各89例并对比MoCA评分值.分析外周血miR-96、血清IGF-1水平对PS-CI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PSCI组患者外周血
梅毒( syphi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和高危性行为的增多,梅毒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1].神经梅毒( neurosyphilis)是梅毒患者出现脑、脊髓实质或血管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通常是晚期梅毒全身性损害的重要表现,但也可在梅毒早期发生,发病率为0. 16~2. 10/10万[2,3].神经梅毒按症状分为无症状神经梅毒、脑膜神经梅毒、脑膜、脊髓膜血管梅毒、脊髓痨和麻痹性痴呆5种类型[2~4].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4~6] ,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
目的 研究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患者外周血中自噬的改变.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3例,根据发病48 h内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进展性脑梗死(PCI)组32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NPCI)组91例,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qRT-PCR和ELISA的方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Beclin1、LC3Ⅱ、P62等自噬因子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肇事血管CT值与血管再通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3月间,在我院行溶栓及血管腔内治疗的急性脑动脉主干闭塞患者58例,在初诊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上测量肇事血管闭塞处管腔的CT值,并测量对侧或邻近通畅主干血管腔的CT值为参照,以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较好的为A组、管腔再通不理想的为B组,分析肇事血管闭塞处CT值与血管再通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发病至溶栓平均时间约153 min.治疗后评估,A组与B组的血管闭塞处平扫CT值比较[(60.78±11.03)HU vs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ataxia telangiectasia,AT)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为(0. 5~1. 0)/10万人口.它是累及神经、血管、皮肤、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及球结膜、面颊、外耳、颈部等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以及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伴发肿瘤倾向.笔者现将孝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AT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同道对AT的认识.
目的 进一步研究神经内科门急诊患者血管病变情况.方法 以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急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颈部血管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1)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患者血管狭窄率为11.3%,男性高于女性;颅外血管狭窄率高于颅内血管狭窄率;颈内动脉狭窄率最高.(2)中年组与高龄组颅内外血管狭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狭窄分布随性别变化而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门急诊患者
目的 观察酒精中毒后大鼠脑血管及细胞相关超微结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酒精灌胃4w造成慢性酒精中毒模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酒精中毒后大鼠脑血管及细胞损伤相关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酒精中毒组大鼠小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细胞器明显减少.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核仁不明显,形状不规则.额叶内的线粒体明显肿胀,两层单位膜不清晰,嵴断裂,数目减少,嵴上附着的核糖体脱落.管状粗面内质网断裂,长度减短,彼此间隔增宽,数量明显减少,管膜外表面附着的核糖体脱落.海马内可见轻度脱髓鞘改变,多层质膜构成的板层样髓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