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21例围术期护理刍议

来源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yr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肝切除术患者21例,分析采用围手术护理前后患者的综合护理满意率、患者临床生命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指导前患者的生命功能指标不理想,经过护理措施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比对照组好。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干预前综合满意19例(90.48%),干预后综合满意12例(57.14%),(p<0.05)。干预前不满意2例(9.52%),干预后不满意9例(42.86%),(p<0.05);对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干预前临床不良反应发生1例(4.76%),干预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7例(33.33%),(p<0.05)。结论:腹腔镜围手术患者接受精准肝切除术期间采用围手术护理措施可提升患者的医护效果,患者的满意度高、不良反應发生率低,效果理想,建议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1--01
  腹腔镜下的肝切除手术的风险较大,临床的医护工作开展时候需要仔细观察手术的出血情况,做好肝功能损伤观察。为了确保手术的效果,接受肝切除手术的患者需要做好医护管理,同时接受科学的围手术护理,全面保证病灶的切除效果,减少病症风险[1]。本次研究针对腹腔镜下的肝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护理价值进行分析,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1年2月收治肝切除术患者21例,男性15例,年龄为23.6岁-68.6岁,平均年龄为(46±2.54)岁,女性6例,年龄为26岁-67.2岁,平均年龄为(47.4±3.35)岁;患者组间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临床的所有医护事宜均经过本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有合理性。
  1.2方法
  患者接受的护理指导内容包括入院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围手术护理,其中涉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身体护理、手术管理、术后体征监测等,具体如下。
  入院时,医护人员需要积极和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基本的身体情况,病症原因和医护需求,针对患者的临床反应和身心情况制定围手术期间的护理计划。
  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帮助患者做好营养管理,同时加强饮食指导,要求患者按照严格的医嘱禁食,避免减少刺激性食物。此外,要做好心理护理,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情绪,并为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事宜,如手术的流程,需要配合的医护事宜,让其对临床手术有一定的了解,减少自身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提升护理配合度。
  手术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好手术室内的环境管理,如控制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并帮助患者调整手术体位,确保手术效果。
  做好手术护理,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手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需求,了解其精神,睡眠等情况,告知患者临床病症观察的重要性;术后患者留置引流管,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引流管观察,预防胆漏、出血等风险,若有异常需要采集应急处理[2]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经过医护指导前后的临床生命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分析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为[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肝切除术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见表1
  2.2肝切除术患者综合护理满意率见表2
  2.3肝切除术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的对比见表3
  3.讨论
  肝病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为腹痛、恶心、头晕、乏力等,部分患者的病症严重需要接受肝切除手术,临床的医护工作内容较多。采用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的术前焦虑,同时帮助患者改善病症,减少手术前低血糖的发生率。如临床的医学研究表示,腹腔镜下肝切除手术的病症要求严格,长时间禁食禁饮会让患者产生口渴,饥饿的感觉,还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脱水、血容量减少等不良反应[2]。如今我国的肝切除手术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临床对肝切除手术的解剖学认识和切除技术都有提升,通过科学的评估患者的营养情况,做好临床的医护研究可减少手术前的不适感,减少术后的感染风险,全面有效地提升患者的临床医护效果。
  综上所述,对腹腔镜下的肝切除手术患者进行科学的医护指导可提升其围手术的综合护理效果,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绍凤.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380.
  [2]陈亚进,曹君.从创新到标准化:腹腔镜肝切除术进展和展望(1990-2020)[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02):158-16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个性化护理在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13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的HAMA与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HAMA与HAMD评分比干预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摘要:目的:近年来,乳腺癌的发展已经逐步变成了对妇女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都有着重大危险的恶性癌症,它在现代临床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高发生率。大部分病人在诊断为乳腺癌病人之后,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悲观失望、消沉懈怠、焦躁沮丧等负性心情,再加上术后患者的心理创伤、放化疗治疗的毒副作用等因素,低落的心情也会日益严重化[1]。人文关怀护理和心灵干预方法对于改变乳腺癌病人的不良心态,提高生存品质,有着在临床中借鉴的重
摘要:处方是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藥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创新药物的陆续上市,药物种类、新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层出不穷,,对处方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分析了我中心近几年来处方审核及点评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临床合理
摘要:目的: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护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价值。方法:于本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随机选取74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中医临床路径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中医临床路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89%,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且中医临床路径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较优。结论:在临床护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过程
摘要:目的: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应用下取得的效果分析。方法:收集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8例资料,随机分组,给予无痛胃镜检查一般护理的34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34例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测评结果、护理满意情况观察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心理测评结果观察组评分较低,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测评结果对比无明显
巨大基底细胞上皮瘤(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BCC中较特殊的亚类型,在临床中较少见.现将近3年来我科诊治的4例BCC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期刊
摘要:无缺血肝移植在技术上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缺血,再灌注损伤。肝酶学指标较传统技术下降76%,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发生率从5.6%降至0缺血性胆道疾病从9%降至0.[1],有中心研究示ERAS在肝移植术中,使患者一年生存率从72%~79%提高到85%~90%,10年生存率从53%提高到66%[2],无缺血肝移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ERAS的应用更加的对提高肝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有重大意义。2020年1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作用。方法:以182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91例,A组输液时应用静脉留置针,B组输液时采用一次性无菌输液针,观察应用效果。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基本相同,差异不明显(P>0.05);但A组针头脱出、液体外渗、穿刺部位红肿、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  1.2方法  A组输液时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由资深护理人
摘要:目的评价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块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比较使用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块前后院内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并统计数据采集和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总耗时的情况。结果本研究中,质量模块实施后护理的质量成绩未显著提高。质量模块实施后各项评估用时均低于质量模块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量模块实施后护理单元用时和护理部用时均低于质量模块实施前,差异有统
摘要:为了探讨PDCA理论在降低肝胆外科UEX发生中的应用性,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月肝胆外科收治的导管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研究UEX的发生率。结果表明PDCA理论可以预防UEX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非计划拔管;护理质量管理理论;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1--01  1、前言  非计划拔管(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