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A铝电解槽磁场数值模拟及测试分析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a516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及COMSOL三维仿真模拟软件,对500 kA铝电解槽进行数值模拟.对某厂家500 kA铝电解槽进行磁场测试,测试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得出500 kA铝电解槽的磁度分布,并对500 kA铝电解槽进行磁场优化,通过增加立柱母线和槽周母线到铝电解槽的距离降低立柱母线与槽周母线对铝液层的影响.优化使得铝液层在Z轴方向上磁场分布趋于均匀稳定.为改善生产工艺技术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填石路基压实效果,在施工现场开展压实试验合理选配压实机械.分别选取不同类型的振动压路机,对不同厚度填石路基压实过程中进行土压力、沉降量检测,并准确确定碾压遍数.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采用36 t重型振动压路机压实后可以得到较大的土压力和沉降量,且可以减少碾压遍数,可有效提高路基压实质量和燃油经济性.
结合最近6a在比利时管理工程项目经验,通过对比利时建筑师负责制模式进行研究,以业主方角度,总结比利时建筑师在每一个阶段为业主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及建筑师团队中各专业角色的不同任务.有助于我国建筑管理行业了解西欧地区近几年的建筑管理模式发展,从而推动完善国内建筑师负责制的转型.
以修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为契机,明确将“课程思政”的教育观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根据专业课程学科分类,搭建了四个专业课程平台通用的思政建设框架,并丰富通用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通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改变考核方式,革新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建设及实践检验,得出具有参考意义、指导性强的教育教学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日益深入,我国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众多施工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大浪潮之中.在众多的海外工程之中,关于非洲等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项目独占半壁江山.但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影响,给我国众多施工企业的海外工程施工管理带来一定压力.而其中文化差异引起的工程施工管理问题更是不容忽视.以肯尼亚LL项目施工管理的经验为例,详细论述该项目文化差异及解决文化差异的对策.
围绕“建筑材料”课程教材、建筑学专业特点、学生学情以及行业人才需求等多个角度进行调研与分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进行多目标优化解构和重构,最终设计出适于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建筑材料”课程体系,并以一页纸课程大纲展现多目标优化重构下的“建筑材料”课程体系,希望能在今后的课程中进行实践,并获得实践后的效果反馈.
在焊接凝固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会影响焊接接头最终的微观组织形貌,进而影响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对焊接凝固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研究方法进行全面探讨,首先讨论基于实验的微观组织演变研究方法包括Gleeble热模拟实验法、焊接接头不同区域微观组织比对的微观组织演变分析方法、基于化学成分改变的微观组织演变分析方法以及同步辐射原位观察法.进一步讨论基于理论的分析方法包括相场法、元胞自动机法、蒙特卡罗法,得出这7种研究微观组织演变的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针对电子水泵用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中调速存在超调、抖振和响应慢的问题,采用一种混合滑模变结构的速度环和龙伯格观测器的PMSM无传感器控制算法.在转速环环节设计基于新型趋近律的滑模速度控制器,在传统指数趋近律的基础上,在等速项中加入运动点的运动误差,采取双曲正切函数替代比较切换函数,改善趋近滑模面运动过程中的收敛速度和抖振抑制能力.采用线性控制结构的龙伯格观测器结合锁相环,应用到无传感器控制系统中,改善估算转速抖振问题及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机空载启动和外加扰动工况下,该算法可有效提高永磁同步电
碰撞冲击连接凭借其优异的连接性能得到广泛关注.为探讨小端面冲击连接效应,首先从冲击焊的连接界面形貌出发,探讨冲击连接界面形貌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波浪形界面对可靠接头的重要性,并从大端面冲击连接的过程进一步讨论波浪形界面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讨论小端面冲击连接的波浪形界面形成机理,指出人为设置的带倾角的碰撞是形成小端面波浪形界面的前提,同时提出解决小端面带倾角碰撞所出现的非对称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将复板连接端面改为锥形端面.
针对含扰动的机械臂系统,在经典滑模控制基础上引入分数阶微积分构造分数阶滑模面,同时在趋近律中设置边界层,用饱和函数替代符号函数以削弱滑模面的抖振现象,从而获得一种含边界层的机械臂分数阶滑模控制,并通过李雅普诺夫直接法证明其收敛性.算例以两自由度机械臂系统为被控对象,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经典的滑模控制,含边界层的机械臂分数阶滑模控制可通过调节微分阶次获得更好的收敛性,实现精确的轨迹跟踪.
超超临界锅炉高温过热器集箱出口区域的过热器管易处于超温运行的环境,产生蠕变应力松弛导致材料失效.基于Norton蠕变模型,以烟气温度750℃、蒸汽温度600℃、蒸汽压力26 MPa的运行工况,模拟T91过热器管壁在长时间热诱导中产生的应力松弛行为及蠕变分布.模拟结果显示,过热管应力松弛现象首先发生在管内壁面,随着时间累计沿着径向方向扩散;10000 h后内壁面出现应力松弛且松弛加速;同时管壁面在应力松弛的过程中发生高温蠕变行为,且蠕变行为首先出现在内壁面并沿着径向扩散,内壁面蠕变程度高于外壁面;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