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胆红素水平与SAP和AMI患病风险的关系

来源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f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我院的冠心病患者266例被选为冠心病组,依据疾病类型,冠心病组被分为AMI组(114例)和SAP组(152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37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根据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又各分三层次,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吸烟史、糖尿病比例、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DBIL为冠心病的SAP、AMI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5~0.72,P均=0.001),血清TBIL为SAP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4,P=0.001);血清DBIL水平越高,冠心病的SAP、AMI患病风险越低(OR=0.09~0.72,P均<0.01);血清TBIL水平越高,冠心病的SAP患病风险越低(OR=0.43~0.94,P<0.05或<0.01);血清DBIL水平每升高1μmol/L,冠心病患病风险下降42%;血清DBIL水平每增加1μmol/L,AMI患病风险下降28%;血清TBIL、DBIL水平每增加1μmol/L,SAP患病风险分别下降6%.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病风险越低.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无复流(NR)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在我院行急诊PCI的310例老年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术中发生NR,患者被分为NR组(86例)和复流组(224例).探讨临床指标与NR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NR发生率为86/310(27.74%).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HA2DS2-VASc评分、血浆D-D水平、术前TI-MI低血流、支架长度是N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8~5.28
目的:研究免疫炎症指数(SII)和CRP/HDL-C比值(CHR)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我院的198例老年ACS患者被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17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81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指标、分析SII、CHR与AC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AP组、AMI组BMI、高血压、吸烟史比例、血清TC、LDL-C、HDL-C水平、血浆CRP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SII、CH
目的:研究房颤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依据漂浮导管检查,140例房颤患者被分为PAH组(74例)和正常肺动脉压(NPAP)组(66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分析房颤合并PAH的危险因素.结果:与NPAP组比较,PAH组血浆N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内皮素(ET)-1、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血清甘油三酯、LDL-C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LAAD、RVD、LVEDd,右心导管检查指标:mRAP、mRVP、mPAP、SPAP、PCWP
近年来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升高,目前是中老年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雌激素的缺失被认为是绝经期相关心血管风险增加的基础.雌激素还具有影响心肌细胞重塑的作用.本文就雌激素在绝经后女性CVD中作用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0水平及其基因-592位点基因多态性(SNP)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DCM患者88例作为DCM组,另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92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L-10基因-592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DCM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IL-10基因-592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CC型、突变杂合子CA型、突变纯合子AA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CM组IL-10基因-592位点CA(30.43%比47.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急诊行PCI治疗的240例老年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出院前一天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估其抑郁状态.根据是否出现抑郁,患者被分为抑郁组(56例)和无抑郁组(18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年龄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文化程度低、丧偶或离异、高脂血症、糖尿病、人体质
目的 探讨腹腔开放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国内6家医院收治的186例(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65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6例,福建省立医院33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1例,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7例、石狮市总医院4例)急性胰腺炎合并A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2例,女44例;年龄为(43±8)岁.观察指标:(1)患者腹腔开放治疗情况.(2)不同治疗结局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对于DN及其心血管损伤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善.血糖、血压、血脂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危险因素影响DN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因此进一步研究DN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单用和联合阿司匹林抗栓治疗房颤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非瓣膜性房颤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103例,单独使用利伐沙班治疗)和联合治疗组(117例,利伐沙班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平均随访时间3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和临床出血事件的差异.结果:利伐沙班组无临床出血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90.3% 比81.2%,P=0.049),两组无临床终点事件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806).结论:对于房颤伴稳定型冠心病的患者,单用利伐沙
目的:研究家属参与式认知干预在老年患者冠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治疗的行冠脉CTA检查的150例老年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家属参与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接受家属参与式行为认知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检查依从率、一次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护理满意度,检查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检查基本知识水平.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家属参与组检查依从率(85.3%比96.0%)、一次检查成功率(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