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行星排混联式混合动力构型设计及性能验证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现有单行星排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存在的功率循环问题,以提高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结合自动离合器、自动制动器和减速齿轮副的新型单行星排混联式混合动力构型。对关键总成参数进行匹配和对行星排齿轮结构进行设计,基于ANSYS进行强度分析;以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最佳为目标控制策略,基于AVL Cruise和MATLAB/Simulink/Stateflow搭建联合仿真平台,对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现有行星排混联式混合动力构型相比,采用新构型汽车的最高车速提高了3.8%,0~100 km/h加速时间缩短了7.64%,最大爬坡度提高了18.09%,WLTC工况下100 km综合油耗降低了14.88%。使用新构型能消除功率循环,有效提高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可为其他混合动力构型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装配式建筑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工期短、绿色环保等优势,是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践行节能减排战略的必由之路。文中依托南京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二期浦滨路段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施工,重点研究了波纹钢板的生产、舱室形式以及吊装计算,并利用BIM技术提前模拟安装过程,明确了装配式钢结构管廊的施工控制要点。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于2016年6月联合制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同年9月,一年级教材《品德与生活》改为《道德与法治》。2019年9月,中小学各年级品德教材全部改为《道德与法治》。2021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
期刊
语文课堂中的"大单元"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堂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可以使中学阶段的语文深度化,对提初中学生的语文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为此,笔者对语文课堂的实践进行一系列探讨,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即:重构化特征、整合化特征、双主体性特点等。这样的教育方式需要老师从大单元的角度出发,用崭新的观念去进行语文单元教学。
<正>中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深度科技化的时代局面,文化就象征着国家的软实力。各个国家都在思考当代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从而提高国家文化实力。核心素养下的目标不再是"识记""理解",强调的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高,
会议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更应强调其价值导向与共识凝聚。宪法课程是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应切实发挥广义宪法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价值共识的过程中,有必要依托宪法文本中蕴含的协商民主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发挥影响、教化作用。协商民主观能够为确立相应的价值共识提供宪法观念、法治意识维度的范式指引,以达成可能的宪法观念化与法治意识化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培育相应价值共识
<正>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各门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优化了课
期刊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实现了从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落伍者到追赶者、崛起者到引领者的转变,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模仿到创造、从外源式到内生性现代化的历程。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奋斗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定向。中国式现代化奠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和拓展于中国特色社会
研究羊毛毡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羊毛纤维的独特性和自身强大的塑造能力使它具有极强的质特性,更丰富了纤维作品的表现语言,产生更具特色的艺术效果。
视觉惯性里程计在很多方面可以很好的实现视觉和惯性传感器的优势互补,获得高精度的6自由度导航定位,因此应用领域极为广泛。然而,传感器自身的误差、异常视觉环境的扰动、多传感器之间的时空校准误差都会干扰导航结果,导致导航精度下降。近年来,正在迅速发展的深度学习方法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预测能力,给视觉惯性里程计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惯性里程计的主要发展成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走过了一个不断演进与完善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法治教育不再只是为了普及法律基本常识和基础理论知识,而是注重法治思维方式的养成、法治信仰的建立、法治精神的启蒙,其综合表现就是对法治意识的培育。本文在梳理有关青少年法治教育政策的基础上,聚焦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形成与培养,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将法治的观念、信仰和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