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的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j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等角度分析了工程教育认证的正向设计和反向实施思路,并提出了一种计算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促进反向设计环环相扣,正向实施相互支撑,保证了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底线标准.该方法在本校软件工程专业已实施,实施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卢梦雅(下文简称“卢”):马修先生,您好!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首先祝贺您获得了2017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在中国获得这样的荣誉,请问您有何感想?rn雷米·马修(下文简称“马修”):几年前,我获得所在单位法国国家科研院东亚文化研究中心(Centre de Recherches sur les Civilisations de l\'Asie Orientale)的荣誉研究主任,那是法国学界对我汉学成绩的莫大肯定;“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是我第一次作为汉学家获得的奖项,非常荣幸和自豪,尤其是该奖由中国
期刊
引 言rn梵蒂冈教廷与东方国家的交往上溯自13世纪.梵蒂冈档案馆所收相关文献可反映当时教廷和一些东方君主的书信往来,如1246年由成吉思汗之孙贵由汗(Guyuk Khan,约1206-1248,1246-1248在位)从喀拉昆仑(Karakorum)寄给教宗英诺森四世(Innocenzo Ⅳ,约1195-1254,1243-1254在位)的信函①,但梵蒂冈图书馆第一次对其所藏东方语种文献的记录仅始于1481年②,而有关其远东文献的最早记载则更迟至16世纪下半叶①,尽管早在16世纪初图书馆就可能收藏了第一本
期刊
天主教在明末清初的入华,在中外历史上都是值得注意的大事.这一时期既是中国明清鼎革之际,同时也是欧洲近代史的开端,因此从全球视野来看,无论是治欧洲史还是中国史的学者,都可以从这段历史中获得一个相对参照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历史处境.对明末清初天主教的研究,民国以来海内外学者已多有贡献,如陈垣、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费赖之(Louis Pfister,1833-1891)、德礼贤(Pasquale M.D\'Elia,1890-1963)、方豪、陈纶绪(Albert C
期刊
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明确了开展凸显区域发展特色的非通用外语教育规划的紧迫性.文章梳理了在穗高校本科段非通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情况,调查统计了目标高校近五年非通用外语人才培养的专业数量、开设语种、招生数量等数据,采集了目标高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有关非通用外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从政府和高校两个角度分析了非通用外语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凸显区域特色的非通用外语专业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是新形势下高等本科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桂林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专业以推进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为契机,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入手,认真梳理学科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发展规划,逐步推进地球化学国家一流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根据来华留学生专业背景并结合课程特点,对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英文)课程的教学要素——教学目标、教材选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索.包括:教学目标立足于多元化,注重促进学生专业兴趣、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发展;选用既与国际主流教材接轨,又与我国机械工程教学体系较匹配的教材,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课程内容整合为4个知识模块,各知识模块又进一步分为基础、提高、拓展3个进阶层次,建立模块化的分层教学内容;设计主题型翻转课堂教学、工程应用案例和现场教学等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锻炼工程实践能力和引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在工科院校生物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糖的分解代谢是这门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关键代谢过程、代谢酶的功能以及生物学意义.如何提高教学成效,文章以糖的分解代谢为例,利用基于问题学习(PBL)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讲授、提问、讨论、探索有机结合起来,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文章对工科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改革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主题研讨式教学是当前持续推进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将主题研究与主题讨论、课前研究与课上讨论、教员主导与学员主体、理论探究与能力本位有机结合,是任职教育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在中培班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六顶思考帽”方法应用于专题《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的教学过程,创新探索了主题研讨式教学链条的优化方案.
课程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文章对比了国内外较为典型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从学分分布、必修及选修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环节要求分析了国外著名高校与国内“双一流”高校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差异,并结合国内院校研究生课程建设实际,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考.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学业指导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实现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高校对大学生学业指导要从认知和理解、组织和运行、评估与反馈等诸环节进行完善.基于教育公平理念建构的高校学业指导体系,以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为目标,通过学校师资力量的协同参与、需求导向的内容设计和完善的运行与评价机制构成的闭环系统,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