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栓塞术并发脑栓塞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7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73岁,既往有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史及2型糖尿病史,无心,肺,脑等器官疾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与开腹胆道探查术对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共5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其意愿分为内镜治疗组(内镜组,24例)和开腹手术组(开腹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IM、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术后内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降钙素原[(8
胃肠道是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最易累及的部位,其中以胃淋巴瘤最常见,约占胃肠淋巴瘤的70%左右。虽然胃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低,在胃恶性肿瘤中仅占3%~5%,但有报道称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胃淋巴瘤的常规手段,因本病多起源于胃壁黏膜下层淋巴组织,部分病例内镜下黏膜表面可表现正常或仅有轻度糜烂等类似炎症表现,故单纯活检可出现假阴性。
颗粒细胞肿瘤(granularcelltumors,GCTs)是一种少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良性肿瘤,目前认为其来源于雪旺氏细胞。GCTs好发于皮肤、舌等组织,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仅占全部GCTs的8%~10%。食管GCTs约占消化道GCTs的30%~50%,国内关于食管GCTs的报道不足20例。我们对本院近年诊治的8例食管GCTs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目的总结内镜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收治的54例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经急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微创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以休克指数评价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变化。结果内镜治疗均在入院24h内进行,镜下操作时间平均为(23.8±12.5)min;54例均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其中行鼻胆管引流术46例,胆管内支架置入术7例,
随着结肠镜检查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套圈结扎和电灼术等治疗病例的日益增多,以及结肠镜下肿瘤切除手术等新技术的兴起,伴随而来的医源性结肠穿孔也呈现出逐步增多趋势,其中既往有过腹部手术史者更易发生医源性结肠穿孔。尽管结肠镜的器械、操作技术均较以前明显改进或提高,但目前结肠镜诊疗所致的结肠穿孔的发生率仍在0.03%-0.90%。
目的探讨Soehendra取架器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行ERCP治疗的患者,经选择性胆管造影后考虑肝门部胆管癌,常规先行扩张探条扩张左右肝管,如扩张探不能通过狭窄段,使用Soehendra取架器扩张狭窄段,观察扩张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有334例患者经造影后考虑肝门部肝管癌,18例(5.4%)患者经常规扩张探条扩张失败后,改用Soehendra取架
目的提高对食管结核的认识,并为食管结核的内镜、超声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中39例食管结核患者的资料,分析归纳食管结核患者的内镜及超声内镜表现。结果39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0.7岁;结核病变发生于食管中段29例,食管上段、下段各5例;内镜表现为隆起型30例,溃疡型9例;超声内镜表现为食管壁增厚9例,壁内占位17例,壁外占位累及食管13例;其中28例(78%)伴有食管旁及纵
患者女,29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月余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家族史无特殊,起病时表现为进食后呕吐,随后发展为饮水困难,伴乏力、纳差,体质量减轻10b,无腹痛、声嘶、呛咳、头晕、头痛和肢体的感觉异常及活动受限。曾于当地医院行咽喉镜检查无异常发现。入院查体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胃镜检查时内镜先端不能插入食管,以疑似食管癌收治我院消化内科。血糖10mmol/L(持续补液中查),钾3.17mmol/L,其他
对于BismuthⅡ以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来说,往往已失去外科手术时机,而作为姑息性治疗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是晚期胆管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可缓解梗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目的对比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的效价比。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12年9月确诊的866位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的住院患者,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SD组及传统外科手术组。记录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卫生经济学资料以及治疗情况。结果ESD组共607例患者,外科组共259例患者;两组病变的完全切除率相当(93.1%比93